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22期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本刊记者 王诗雨 杨巨帅
首页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鲜明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深刻理解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有利于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意义,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原创性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的伟大斗争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引,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着理论创新的步伐。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举旗定向凝共识。掌握历史主动,源自理论的清醒与透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思想支撑。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深刻把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强调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大踏步前行,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新的伟大斗争锻造强有力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洞察时局明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把握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醒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准确把握国际格局加速演进与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叠加性、同步性、长期性,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带领全党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锚定复兴绘蓝图。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擘画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蓝图,明确了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进行了创造性回答,为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勾画了清晰的“路线图”,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科学,战略举措更加有效,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的思想、理论为标志;一个新局面的开创,总是以新的思想、理论为支撑。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矢志攻关,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变革性实践开创新局面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引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不断向广度、深度进军。

  涉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决议》在总结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时强调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无不生动地进行着变革性实践。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336项重大改革举措,涵盖了方方面面。此后,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触及矛盾问题之深前所未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真枪真刀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比如,经济建设上,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建设上,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文化建设上,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

  力度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有力度才能有实效。比如,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新组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个、更名4个,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既拿出当下“改”的办法,又推进长久“立”的机制,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问题发力,大胆试、大胆闯,坚决破、坚决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突破性进展展现新气象

  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建树新功。

  打破路径依赖,迈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但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坚持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补齐短板弱项,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改革开放以后,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一个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水体,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应对困难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防范“灰犀牛”事件;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比如,全面从严治党上,经过坚决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经济建设上,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建设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安全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外交工作上,适应“走出去”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不断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有力应对了一系列海外利益风险挑战。

  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到“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突破性进展,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标志性成果诠释新辉煌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一个个划时代事件、一项项里程碑式成就,无不诠释着新时代的新辉煌。

  无愧历史,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不负人民,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重大判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引领反腐败斗争从“腐败与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到形成“压倒性态势”,再到“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凝聚了党心民心。

  胸怀天下,贡献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中国方案。2017年2月,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载入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广泛的国际共识、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8年多来这一中国理念日臻成熟完善,成为激荡世界的时代强音。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从美好愿景变为实际行动。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14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正如《决议》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生逢伟大时代,奋进正当其时。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不懈奋斗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