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小圈子,搞山头主义等现象层出不穷。我国唐代,“牛李党争”持续数十年,成为导致唐王朝衰败没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明朝,宦官组成阉党,祸乱朝纲,危害天下。中华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内,派系林立,互相算计、互相掣肘、内耗不断。在我们党内,文革时期也出现了“四人帮”,祸国殃民。
从中央巡视地方的反馈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一些领导干部形成官官勾结、官商勾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连环输送的利益链。团团伙伙、结党营私严重扭曲了地方的政治生态,恶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拉帮结派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某些干部而言,入伙意味着进圈子,进圈子意味着进班子,团伙就是某些官员上位晋级的踏脚石;对某些商人而言,团伙意味着保护伞,既是输送利益的渠道,又是利益产出的“聚宝盆”,利益成了团伙圈子结党营私的“润滑剂”。这样,团伙就形成了现实的派系联盟,一是利益共同体,二是权力共同体, 然后是利益与权力结盟。既是一伙人,同操一摊事,团伙中的攻守同盟自然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总起来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主要有以下危害:
形成人身上的依附。有些干部利用籍贯关系、同窗交往、服务于同一领导有所交集等,搞朋党文化、圈子文化;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搞“个人王国”,热衷发号施令,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只对圈子负责、只对提拔他的“恩主”负责,成为某个人的家奴、家臣、马仔。
产生政治上的内耗。不同的圈子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争斗,顽固维护团伙、集团的既得利益,对有利的事排除异己、拼命争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影响圈子和个人利益的事,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对组织安排的正常工作推诿拖延、置若罔闻,严重破坏组织团结,使组织失去战斗力。
易发用人上的歪风。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只看是否是“圈中人”,不管个人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如何,只要是自己的人就用,出现了“好人被淘汰”、“进不了圈子就进不了班子”的现象,形成用人歪风。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要强定力。党内交往要搞同心同德、清清爽爽的同志情谊,反对拉帮结派的江湖作风。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化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做到讲友谊,更讲原则;讲人情,更讲党性;讲交情,更讲规矩。
要削权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将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权力削减下来、分散出去、规范起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选拔办法,严格按照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任干部。
要搞整治。集中开展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自由主义、拉帮结派等歪风邪气的整治活动,发挥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作用,集中整治一批、通报一批,形成有力震慑作用,坚决遏制“封建家长制”、“一把手说了算”、拉关系找门子、称兄道弟拜山头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势头。
要严执纪。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发现热衷拉帮结派、搞人身依附的党员干部,要抓早抓小、批评教育,把不良行为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搞非组织活动、结党营私,对党的纪律置若罔闻,甚至顶风违纪违法的,必须严格执纪、除恶务尽、不留死角,让拉帮结派者没有生存空间。(作者:河北省纪委 张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