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0期

社论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
适应形势变化  把握战略重点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李希会见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

新时代  新指南

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

充分认识享乐奢靡价值观的现实危害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在培育好家风中涵养好作风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福建:监督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清风正气厚植发展沃土——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实践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把“点”出的问题改到位

出台意见案例规范政商交往

用硬监督提升营商软环境

规范执法让我们经营更安心

“马上就办”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正风深一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栏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重庆荣昌实践——一只卤鹅引爆消费背后的作风“密钥”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

八项规定  时代丰碑

兰台论策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之四——以真切关爱激励“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

细节显温度  暖心唤初心

“全链条”澄清正名为实干者鼓劲撑腰

学术研究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书记说纪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小切口”监督守护文化“大工程”

牵住“牛鼻子”种好“试验田”

“协同作战”助通京冀新桥梁

一得之见

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锻造过硬铁军

弘扬好家风筑牢崇廉拒腐家庭防线

综合施策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正风反腐在身边

四川绵阳  持续深化校园餐“后半篇”整治

以查促改  落到“食”处

被“揩油”的饭菜重返学生餐盘

家校共治  从“食”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县乡行
大数据监督让村级工程晒在阳光下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其纪法适用

实招集萃

攥指成拳守护民生福祉

专项整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廉政档案助力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汉中  汉风廉韵润秦巴

知行话题

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评论

价值观扭曲是风腐问题的共性思想根源


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 

曾峻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优良作风与人格力量的内在联系,从新的高度阐释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为坚定不移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强大人格力量是共产党人理应追求的崇高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人格原为心理学概念,是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往往与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人格魅力,是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等优秀品质的彰显和表现。伟大的人格超越单纯的动物性、个体物欲,展现精神、道义、无私的价值,感染人、感召人并引领社会向上向善。强大人格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光辉品质,更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当终身追求的崇高境界、千锤百炼的高尚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人格来自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哺育。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身上,既能领悟光辉思想,也能感悟伟大人格。马克思敢于挑战各种艰难险阻,为人民大众立言发声、为人类解放奋斗终身,对待理论,严谨缜密;对待论战,光明磊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正是因为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作支撑,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熠熠生辉、焕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党的伟大人格提供了思想滋养和文化浸润,为党员、干部立德修身提供了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先忧后乐”“利济苍生”的社会责任,“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做君子、成圣贤,见贤思齐、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自然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推崇的价值理念。

  百余年征程中,我们党坚持真理在手、正义在胸,在持续的自我革命中构筑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塑造了独特而鲜明的人格,集中体现为:信念坚定,无论道路多么漫长、过程如何艰辛,始终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胜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能实现;人民情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视实现人民幸福为己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正无私,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大局为重,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心底无私天地宽,公道正派、襟怀坦荡彰显浩然之气;英勇无畏,面对强敌和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乐于奉献,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亲民爱民,甘做人民公仆,以谦虚态度、朴实语言、朴素形象与群众打交道,真正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求真务实,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对组织忠诚老实、对工作精益求精。

  伟大人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崇高风范,是全体党员磨砺党性、砥砺品行的标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谓中国共产党伟大人格的具象化表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格力量的作用,强调“为政之道,修身为本”“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关系”。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并丰富拓展了“人格”的丰富内涵,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修身立德、坚守精神追求、涵养作风操守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优良作风展现强大人格力量

  政党性质决定其人格,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党的人格力量集中展现为优良作风。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发扬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既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也反对经验主义、事务主义,注重立足实际来解决问题、发展理论、推动实践。密切联系群众着眼于党群、干群关系,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善于检视自身不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我们党始终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作风保障。

  更具体地说,党的优良作风还体现为民主的作风、平易近人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这就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做决策、办事情注意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建议;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不允许搞个人专断、“一言堂”;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平易近人,既反映干部对待群众的感情和态度,也反映干部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颐指气使、高高在上、打官腔、摆谱,都与党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都会在情感上疏远群众,进而脱离群众。艰苦奋斗,要求全体党员始终牢记“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要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

  党的伟大人格不仅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对改进作风而言,就是要纠“四风”树新风,抵制歪风邪气、弘扬优良作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目的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需要发扬富于创造、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的作风。富于创造,就是要在广泛学习、充分掌握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拿出攻坚克难的新思路新办法,克服路径依赖,走出思维误区。埋头苦干,就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事情,耐得住寂寞、保持住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务实高效,就是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从那些无效低效的事务中抽出身来,把有限的时间、资源投入到高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杜绝“大水漫灌”、拒绝内卷内耗。

  涵养优良作风的人格底蕴

  对党员、干部而言,要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需要在不断解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涵养深厚的人格底蕴、锻造强大的人格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我们党的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作风优良、人格高尚的党员和干部。“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对周恩来同志最准确的写照。他一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心底无私、天下为公,永远为后世景仰。陈云同志把自己看成一名普通党员。他说,“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他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真正诠释了“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还有谷文昌、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优秀干部,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光大他们的宝贵精神和人格风范。

  也要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必须保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定力,还要有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谋划和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不断夯实优良作风的人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些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涵养优良作风的人格底蕴,指明了努力方向和路径。

  要秉持对党忠诚的大德。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根本。党员、干部永远不能忘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要坚决做到绝对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转变作风。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要严守造福人民的公德。加强党性修养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公私关系。以权谋私、搞特权、作风不正,都是因为混淆了公私关系。党员、干部要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堂堂正正为人、干干净净用权、实实在在干事。珍惜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杜绝“官老爷”做派和特权思想,扑下身子、倾听民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养成严于律己的品德。党员、干部要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当前党性的考验不是小了,而是更严峻、更具体、更现实了。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能否做到五色炫目而心不动、手不伸;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潮、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能否做到信念坚如磐石;面对日益繁重的攻坚克难任务,能否担当作为、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面对有限的荣誉、利益,能否“后退一步”,不计较个人得失。党性在考验中得到磨砺和锤炼,伟大人格也将在考验中得到塑造和显现。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拥有并强化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以高尚的政德风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