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时监控下,食堂的卫生环境、菜品的制作过程一清二楚,师生的食品安全越来越有保障。”近日,参加四川省绵阳市三江实验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的家长莫女士,在参观完“明厨亮灶+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后竖起了大拇指。家长在校园开放日走进食堂,与师生共同用餐,对食材质量、菜品口味、营养搭配、环境卫生以及价格等方面评价打分,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就可以反馈至教体、市监等部门,直至问题整改销号。
“一餐一饭总关情”,校园餐桌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深切期许,也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关注重点。绵阳作为四川教育重镇,直面“校园餐”领域潜藏的腐败温床与监管漏洞,从查办“食堂小吃部”典型案件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从家长陪餐监督到市县联动治理,这场历时两年的整治行动不仅着力清除盘踞教育系统的“蝇贪蚁腐”,更以制度重构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让广大学生、家长真切感受到变化就在身边。
深层问题未绝 整治还需再加劲
2025年2月17日中午11:30,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伴着午休铃声响起,绵阳市平武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章蕊艳来到食堂,不禁眼前一亮——二层的小吃档口焕然一新,不仅花样更丰富,价格还更便宜了。
“以前卖的烤肠都是淀粉肠,吃着没啥肉还要三块钱。”跟记者聊起从前的食堂小吃档口,章蕊艳觉得槽点满满,卖的只有烤肠、酱香饼,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价格也没比校外小吃店便宜。“现在可好了,不仅烤肠换成了纯肉香肠,还多了汉堡、烧麦、炸酱面、米线好多品种,我们同学都可喜欢吃了。”
章蕊艳不知道的是,这次学校食堂的改造升级,还要从平武中学食堂经理吴某的落网说起。
原来,平武中学食堂的经营管理都是由吴某负责,但他却利用职务之便,长期收受食堂、小卖部供货商及食堂小吃部承包人的好处费,直接导致饭菜质量降低,严重侵害广大学生的利益。
“起初,平武中学将食堂承包给成都某餐饮公司,吴某就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2019年8月,他被平武中学聘为食堂经理。”平武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吴某不仅对学校食堂各项工作都很熟悉,更对如何“揩油水”十分上心,他一当上食堂经理就把“黑手”伸向了学生的“盘中餐”。
县纪委监委调查发现,吴某刚“掌管”平武中学食堂短短两个月,就开始利用经理的职权从学校食堂大肆敛财。2019年10月,食堂小吃部承包人吕某某为感谢吴某在承包过程中提供的帮助,送给他2万元好处费。此后直至2024年4月,吕某某先后12次以食堂小吃部利益分配名义,送给吴某好处费共计51万余元。
小吃部的“肥肉”要吃,小卖部的“苍蝇腿”也不放过。
“吴某对校内各类食品供应可以说是雁过拔毛,连食堂小卖部的面包都要‘揩’一手。”办案人员介绍,平武中学小卖部的供应商彭某某为了同吴某维持关系,按照每个面包0.2元的金额给吴某“回扣”,“虽然一个面包只有2角钱,但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多年来吴某累计收受‘面包回扣’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最终,吴某被平武中学解除聘用协议,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吴某案正是绵阳市在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中查办的一起典型案件。“一顿校园餐看似就10元钱左右,没啥牟利空间,但由于就餐人数多、频次高、供应量大,其中隐藏的腐败金额可不是小数目。”绵阳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刘永红介绍,“校园餐”领域长期缺乏有效监管,学校食堂经理、总务主任往往是职位不高但权力不小,容易出现像吴某这样把学校食堂变成自己“小金库”的问题。
“这暴露出对于学校食堂管理相关岗位,以及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短板。这也正是今年深化整治的发力重点,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深化以案促改,进一步健全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守牢校园餐廉洁防线。”绵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坚持办案引领 保持“惩”的力度
“去年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发现并推动解决了很多突出问题。今年持续深化这项关乎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的专项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充分用好办案成果,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件,进一步找准找实该领域的问题表现及背后的顽瘴痼疾,为下一步推进治理提供有效指引。”绵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张伟介绍说。
从案件查处情况来看,被查处的人员中既有校党委书记、校长等“一把手”,也有分管校领导和食堂经理等管理中层;被查处的问题集中在资金使用、经营管理等方面,主要有违规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膳食及食堂经费,违反招投标程序、吃拿卡要,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典型表现。
找准问题靶向,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吴某案等集中整治以来查办的“校园餐”典型案件,绵阳市纪委监委深入剖析、梳理总结校园食品安全领域腐败的特点规律,联合教体、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成立4个工作组,围绕全市膳食经费管理、供餐运营情况、校长责任制落实等方面开展联合检查,拉网式全面排查问题线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疑似线索进行精准筛查,充分发挥“室组”联动、“组组”协同、片区协作等工作机制优势,切实提升监督办案质效。
“集中优势从严惩处,是今年专项整治的一项亮点。”刘永红介绍,各县市区通过挂牌督办、领导领办、提级办理、交叉查办等方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快查快结快处,形成强大震慑,持续释放一严到底强烈信号。例如,江油市纪委监委驻市教体局纪检监察组在查办东安小学校长陈某违规填报、缴纳食堂收入核算案件过程中,考虑到该案件引发辖区内家长群体持续关注,且关系学生健康及政府公信力,于是报请由江油市纪委监委提级办理,整合专业力量彻查资金流向,快查快处,回应群众关切。
“目前我们掌握的问题线索,不少都是从去年查办的案件中拓展挖掘的。”刘永红告诉记者,坚持“案件开道”,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市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学校负责人和食堂供应商之间的违规吃请、年节送礼、人情往来等作风问题,深挖背后的利益输送、腐蚀围猎等腐败问题,安州“面包采购围标案”、北川“营养餐资金挪用案”……一系列“校园餐”典型案件的查办,体现了办案质效的切实提高。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共处置“校园餐”问题线索32条,立案11件,留置2人,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31人,追缴金额113万元。
用好“回头看” 延伸“改”的广度
4月11日,绵阳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和驻市教体局纪检监察组的工作人员组成监督检查小组,随机走访普明中学等多家中小学校,实地查看“校园餐”集中整治的整改情况。此前,普明中学因前任副校长收受供应商回扣,被要求整改食堂采购程序。普明中学负责人介绍:“现在学校食堂都会有专人测算一周食材总量,通过绵阳市大宗集采食材配送平台下单,配送企业及时将食材送至食堂,确保学生吃得新鲜、吃得健康。”
查办案件不是结束,而是“后半篇文章”的开始,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整改来解决。绵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效果导向,把整治成效作为检验专项工作的重要标准,注重“查改治”一体推进,确保整治成效让群众可感可及。
仍以平武县吴某案为例,该县纪委监委在办理这起留置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平武县辖区面积广、校点分布零散、各乡镇物价差异较大,大宗食材配送服务不能满足每天配送的要求,原来的集中采购模式已不适应学校所需。
此前全县中小学、公民办幼儿园的大宗食材,是由县教体局对米面、菜籽油、蔬菜、肉类、牛奶、鸡蛋进行统一采购。其中米面、菜籽油、牛奶、鸡蛋招标的是一个合同期内固定价格,蔬菜、肉类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价格确定方式为每周询价,以当地平均价格为均价。
发现该问题后,平武县纪委监委点对点反馈至县教体局并督促其针对这些矛盾制定解决措施。2025年春季,经县教体局党组研究,将全县学校分为三个片区,以片区中心集镇为配送中心,缩小配送距离,确保蔬菜、肉类每天配送。以片区内大型农贸市场价格均价作为结算价基价,解决各乡镇分布零散、配送不及时、物价差异大的问题。每周各片区询价后,报教体局相关业务股室审核后发布,作为下一周学校食材结算依据。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驻县教体局纪检监察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对三个片区食材配送、资金管理情况开展随机监督检查,并与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及时掌握校园餐整治工作动态情况。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平武县全部中小学、公民办幼儿园“校园餐”实行专账管理,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义务教育学校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统筹使用,分账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午餐资金每月由县教体局进行审核后、学校自筹资金由学校审核后集中支付给供应商。县教体局对学校资金管理进行不定时检查,并根据内部审计方案对全县“校园餐”经费管理进行全覆盖审计。
为确保专项整治找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必须压紧压实。绵阳市纪委监委通过向市教体局发出工作提示函,要求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典型案例、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推动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市教体局要求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全覆盖开展多轮次自查自纠、监督检查,针对校园食品安全和经费管理突出问题开展“小切口”专项整治,对存在问题单位的相关责任人进行提醒谈话,跟进指导督促整改落实。
明厨亮灶、检验签收,一系列有效举措让学生吃得更放心。
群众可感可及 拓展“治”的深度
“以前压根不知道孩子请假还能退餐费这回事。我家孩子之前因病请了几天假,那几天的餐费就白白浪费了。现在不一样,孩子请假3天,提前1天向班主任报备,就顺利退了几十元餐费。”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一位学生家长深有感触,他认为这些实在的举措,切实帮助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
“校园餐”结余费用及时退还群众,是今年安州区纪委监委通过专项整治推动校园食堂经费管理使用改进提升的一项重点工作。该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专项整治发现,安州中学因学校基本账户变更、食堂账户新建周期长,出现472万余元“校园餐”结余伙食费延期退费的问题,造成学生已毕业离校,却仍未收到退还伙食费用。随即约谈学校相关责任人,责令立即进行整改,并联合区教体局成立退费督导小组,协同财会和审计等监督力量,及时开展专业会计核算和退费清算等工作,迅速建立完善退费台账,明确退费期限,定期调度退费进程。仅21个工作日,便完成退费469万余元。
在此基础上,安州区纪委监委督促区教体局聚焦此类问题举一反三,除了毕业离校生伙食费退还,还针对请假、休学等情况,健全伙食费退还相关规定。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内32所中小学“校园餐”伙食费退费工作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2个,推动其他学校退费78.31万余元,同步推行设置“单学期”退费周期,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退费工作,确保结余伙食费及时退还。
像安州这样,让学生和家长实实在在享受到“校园餐”专项整治红利的举措,亦在绵阳各地以不同形式上演。
“注重群众可感可及,是绵阳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坚持的价值取向,也是对该领域治理效果的更高要求。”张伟对记者讲,经过去年的集中整治,“校园餐”领域浅表层、基础性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相较群众对学生在校就餐吃饱吃好的期许尚存差距。因此,今年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就在于让群众参与到“校园餐”治理当中,切实感受到有所得、有所获。
巩固用好专项整治的成果,铲除“校园餐”领域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公开透明是关键。防范学校食堂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校园餐”各流程各环节都公开在阳光下运行,让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为加强监督监管,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行政陪餐、家长陪餐、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等制度机制,各区县教育部门也逐渐完善了学校大宗食材蔬菜采购、验收等体系标准。
但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实施也只是挂在墙上的摆设。绵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刻认识这一点,将“校园餐”相关建章立制的执行情况纳入此次专项整治监督重点,推动相关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4月23日下午,绵阳市纪委监委和绵阳经济开发区纪工委工作人员共同来到三江实验学校,就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突击监督检查。食堂门口的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公示栏中注明家长代表姓名、班级及其监督职能职责;食材采购公示栏详细写清米面粮油、肉禽蛋菜的供货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人、信用等级;监督检查信息栏内张贴着《食品经营监督检查结果记录单》,详细记录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次数,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盖章;学校食品安全监督公示栏下方印着“校园食安请你监督”投诉举报二维码和电话号码……种种举措不仅让学生和家长能够进一步了解掌握学校食堂食材是否渠道正规、干净卫生、营养健康,更能够随时对比监督,让孩子把饭吃得安心、家长把钱花得放心。
当平武山区的孩子们吃着热腾腾的羌乡特色餐,当江油校园的电子屏实时跳动食材检测数据,当万千家长通过手机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这场始于正风反腐的专项整治,最终描绘出教育民生的温暖底色。绵阳实践给我们以启迪:反腐为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以正风肃纪反腐的持续深化,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长久保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