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镇人口只有5万的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城,一夜之间涌入2.5万名被暴雪阻拦的旅客,天寒地冻、视野茫茫,扶老携幼、寸步难行,宾馆爆满,一床难求……数万名群众的冷暖安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从省到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迅疾行动起来,瓜州县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下沉一线,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热心群众默默付出、守望相助,用最短时间妥善安置滞留旅客,温暖了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近日,本刊记者走进瓜州县,从当地干部群众48小时无休无眠安置滞留旅客的动人事迹中,捕捉人性的闪光镜头,探寻背后的制胜密码。
扎到一线才知情况如此紧急
甘肃瓜州与新疆的哈密市接壤,过境的连霍高速、京新高速等是内地往返新疆的重要陆路高速通道。大年初八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雪,让返程高峰中的高速公路采取了临时管制。回忆起当天“城内城外两重天”的天气状况,瓜州负责应急工作的副县长刘磊感慨道:“事实证明,只有深入一线,实地了解情况,才能迅速决策、科学调度。”
瓜州迅速展开行动,干部群众齐上阵,确保不让一名旅客滞留在风雪中。
“叮铃铃……”2月17日凌晨5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刘磊接到县委主要领导的电话,得知哈密市出现大风暴雪扬沙天气,新疆星星峡区域连霍高速交通拥堵,县公安局政委和交警大队大队长已赶赴距离新疆最近的服务区——马莲井服务区疏导交通。他匆匆披上衣服,赶往县政府参加专题会议。
5点的瓜州,天还是黑漆漆的一片,大多数人正趁着假期的尾巴在温暖的家中酣然入睡。而此时,县政府办公楼已灯火通明,县政府主要领导召集会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与马莲井公安交警沟通现场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最新进展,全力确保人民群众春运返程安全。
刘磊跟随县政府主要领导从县城出发的时候,天还没有下雪,依稀能看到太阳,不像是极端天气的前兆,似乎这场拥堵不会持续太久。
出了县城一路向北二十多公里,车辆在茫茫戈壁中穿行,天气急剧变化,寒风开始肆虐,能见度越来越低。到马莲井服务区时,车里温度显示零下20摄氏度。一下车,飞雪夹杂着沙尘迎面扑来,像刀子割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睛,寒气逼来,冻得人骨头都疼,现场能见度不到20米,车辆拥堵长达30余公里。
“穿了一件冲锋衣,又备了一件冲锋衣,两件冲锋衣套身上,还是冷得站不住,难以想象,如果车辆长时间滞留,车内的老人小孩怎么办?”当天去过马莲井现场的一名干部这样说。只有亲临现场,才更能对滞留旅客的寒冷与无助感同身受。
经过现场情况摸排,县领导火速向上级汇报沟通,省市两级领导经电话调度,安排交警在高速沿线疏导车辆,就近从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分流和安置。
车辆分流、旅客安置任务最重的瓜州县,如何迅速响应落实决策,极为考验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到,在当时如此紧急的情况下,瓜州各级党政机关可以说是应急有方、临阵不慌。县公安、文旅、应急、教育等职能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统一调度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县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头行动,抽调全局400余名警力通力合作,快速开展道路交通管控、车辆劝返、宣传提醒等工作;县文旅局干部设置旅客问询处,劝导旅客前往瓜州县城或敦煌入住,提供酒店住宿、交通状况等信息;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发改局,迅速启动应急救灾物资快速调拨机制,紧急调拨折叠床、棉大衣、棉被褥等物资……全县总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实现了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协同贯通、运转顺畅。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瓜州县党员干部始终将人民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深入一线了解实情,及早谋划应对措施,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快速反应、高效配合,这也是瓜州县党员干部在此次应急处置工作中最让群众信服的地方,是政府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源头。
“敲窗行动”
“因出现大风降雪天气……瓜州县城滞留车辆较多,宾馆满房,请各位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到附近公园、停车场、广场引导滞留旅客到榆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留宿。”
2月17日晚上7点,刚给前来拜年的亲戚们做好饭的榆林社区网格员李彩芳,看到了微信工作群里发的紧急通知,她赶紧放下手里的碗筷,给社区党委书记高亚军打了个电话。原来不仅宾馆满房,瓜州二中、三中、四中、体育馆也已开放容纳滞留旅客,现在要求社区所有公共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都要用来安置滞留人员。这可是在瓜州生活这么多年的李彩芳闻所未闻的,意识到情况紧急,她迅速穿上志愿者红马甲赶往街道。
部分滞留旅客被妥善安置到瓜州当地学校宿舍楼,他们的笑容就是瓜州干部群众一夜辛苦最大的回报。
一路上,外地牌照的车辆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几乎停满了县里的大街小巷。榆林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全员出动“扫街”——逐条街辨认挂外地牌照的车,挨个敲车窗问对方是否有临时住处,遇到还没着落的,就把人接回社区。
根据高亚军回忆,当时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会议室、办公室等能利用的空间都用上了。为让滞留旅客得到更好的休息,社区工作人员还从自己家里拿来了被褥和电水壶。但接收100多人后,社区全部的公共空间就都住满了,再有挨冻的旅客来怎么办?对了,还可以动员群众的力量!高亚军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网格群、抖音等网络平台上一边发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联系方式,方便有需求的滞留旅客能够及时看到,一边倡议有条件的居民来社区领人、上街“捞人”。
不只榆林社区,在瓜州县各个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敲窗行动”由此展开。男女老少齐上阵,干部群众共携手。网格员李彩芳不眠不休坚守一线,48小时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爱心市民姚建鹏不接到旅客不罢休,几过家门而不入,把能找到的旅客都安顿好才休息;小学生庞佳瑞在家长的带领下,前后共通过“敲窗户”接了6拨人去安置点,从晚上11点一直忙碌到凌晨3点;不仅仅是县城居民,远在30公里之外广至藏族乡卓尼村的村民窦晓军,雪夜开车两个小时去城里接人回村……“敲窗行动”甚至一度从“捞人”变成了“抢人”,很多没“抢”到人的居民心里还挺失落,因大雪遮盖住了车牌,一些当地干部巡逻检查的车辆都被爱心人士敲了窗户。
风雪无情人有情。从政府到民间,从城市到乡村,这场感人至深的“敲窗行动”,不仅仅是一场爱的接力,更是深入细致工作作风的深刻展现。
旅客走后原封未动的几千元年货
把滞留的陌生旅客接回自己家中,会不会担心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这是记者在采访之前,存在心中的疑问。
“哪里能想到这么多,外面下这么大的雪,只想让他们赶紧进屋取暖。”面对记者的提问,在瓜州县柳园镇经商的徐文兵朴实地笑着。
瓜州县柳园镇,是出疆入甘的咽喉要道,也是离连霍高速星星峡路段最近的乡镇。2月17日,从县城回到柳园镇的徐文兵,在看到当地干部和志愿者顶风冒雪开展“敲窗行动”后也坐不住了,立刻上街“敲窗户”接到了一家六口人,“他们当时一直问我要不要钱,当然不能要了!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来了就是一家人。”在把旅客安置好后,徐文兵又急匆匆出门去帮助更多的人。“我房间里有春节过后为工人准备的几千元年货,当时也没有想其他的,就想让滞留旅客有个温暖的去处,人与人之间是将心比心的,我对别人好,人家一定会对我好。”
80后的瓜州青年李生义,当天正带着妻儿在外地旅游,从网络上看到旅客滞留的消息后,也在朋友圈、抖音发布了自己的房源信息,把智能门锁的密码告诉了联系他的寇先生一家。已平安返疆的寇先生动情地说:“李生义大哥刚装修好的房子,都没有住过人,不仅让我们免费住,还让他妹妹过来送了被褥和早点,这份信任与情谊我终生难忘,等他们来新疆做客,我一定请他们吃饭,好好喝一杯!”
在记者采访的几天时间里,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有的新婚夫妇把婚房让出来,自己去亲戚家挤一挤;有的老师把值班室让给带小孩的旅客,自己累了就在楼道的椅子上坐一会儿;还有的热心群众自掏腰包购买食材,亲手为旅客赶制100多份盒饭……虽然彼此素未谋面、互不相识,却不图回报、不计得失,一个个默默付出的平凡身影,犹如一束束灿烂的阳光穿透风雪,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
人与人之间赤诚热烈、互帮互助的大爱,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真心换真情的双向奔赴。宏金源大酒店总经理董丽在采访时流下了热泪,这行热泪为滞留旅客的温暖与感恩而流。“因为第二天酒店有婚宴,所以很担心滞留在宴会厅的100多名旅客把房间弄得脏乱,但没想到旅客们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还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他们也在替我们着想。”真诚既是心与心的沟通,也是情与情的交融,是党心民意的同频共振、相互共鸣,是优良党风政风民风的交相辉映。
瓜州居民和滞留旅客围坐在家中聊天,外面天寒地冻,素昧平生的亲戚家中却温暖如春。
“从未想过什么泼天富贵”
一夜之间,瓜州“出圈”了,主流媒体接连关注,热情淳朴的瓜州人民感动了全国,风雪中的守望相助让人们看到一幅幅五湖四海一家亲的暖心画面。
也有人说名不见经传的瓜州小城在“漫天流量”中将迎来“泼天富贵”。听到这话,瓜州县委一名85后干部这样说:“比起群众的生命安全,其他都不重要,那么冷的天气,一心就想着赶紧行动,别把群众冻坏了,事情过后无论外面炒得再热,我们也从来没想过什么‘泼天富贵’。”
这些话代表了瓜州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想法。“就像瓜州的一场风,刮过去就烟消云散了,只要群众安全返程,我们就心安了。目前,我们的干部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务中,成绩和好评都属于过去。”瓜州县一名干部说。
记者采访瓜州县政法委一位王姓副书记,问起他认识的人中有没有接滞留旅客回家时,他说当天在体育馆巡查时发现有三户人没有住处,其中还有一个正在发烧的4个月大的婴儿,就让亲戚朋友接回了各自的家中。
后来有人告诉记者,“书记说的那三户,其中有一户其实是他接回了自己家,在把这家人安顿好之后,他马上返回来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当记者再问起此事时,王副书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都这么做的,我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如此,没有什么好说的”。
大爱如江河归海,善意如星火燎原,无需华丽的语言,默默伸出的援手最是动人。瓜州宏金源大酒店当天免费安置了410人,并为旅客提供了免费早餐。“董事长要求我统计热心安置滞留旅客的员工,要进行现金奖励,结果一开始没有一个人上报。后来在闲聊时才发现,至少有20名员工家里都住了滞留旅客,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不用搞得人尽皆知,发自内心的善意不需要奖金和荣誉的回报。”酒店总经理董丽说。瓜州县一所文体艺术培训学校的负责人杨亚楠,也在她的跆拳道馆内安置了100多名滞留旅客,“当时就想着让大家温暖平安地过夜,并不想以此去宣传。”做了却不说,说也尽量轻描淡写,这种对待工作成绩的态度与有些干部干一说十、凭空吹嘘的作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社区志愿者为即将返程的旅客送上早餐,确保每位旅客填饱肚子再出发,让爱一路随行。
偶然还是必然?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在48小时内发生如此多的感人故事,瓜州人民顶风冒雪救助滞留旅客的身影如同阳光,穿透了风雪,也照亮了归途,这“风雪温情夜”背后是偶然还是必然?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他们品行朴实,面对危难关头义不容辞伸出援手、扛起重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四省通衢之地,丝绸之路刚开通,客商的驼铃声就响彻在瓜州大地,“古道热肠”仿佛为瓜州量身定做——州吏李昌帮助过玄奘西行取经,道士郭元亨资助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粮油牲畜,“半个西瓜留给过路人”是当地口口相传的老话。瓜州同样也是移民大县,从甘肃省的“两西移民”开始,8万多移民共占到瓜州农业人口的近80%,本地居民开放包容,同外乡人结对子,手把手教他们种地、浇水,肩并肩共同走上富裕路。在热心、包容、淳朴的瓜州人眼中,滞留旅客无论是哪里人都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相信“将心比心”,相信每位滞留旅客都是应该伸出援手的“外地亲戚”,打开家门以诚相待,自然能收获一份真情。
他们工作扎实,遇到突发情况冲得上、攻得下、打得赢。瓜州县境内国道线长,车流量大,应对突发事件责任重大,因此瓜州在疏散疏导车辆滞留的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建立了灾害事故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等制度,一遇险情即可及时指挥处置,各部门迅速开展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应急处置能力。社区成功安置上千名旅客,也离不开瓜州县坚持以省、市开展平安建设为基础,“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网格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下来的经验,从迅速发布住宿消息,上街“敲窗”提醒,到解决滞留群众食宿、取暖、就医等诉求,瓜州以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打通了应急保障“最后一公里”。功夫下在平时,经历的挑战越多,经验越丰富,本领也就越高强,只要形成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那么再大的风雪也压不垮,再险峻的情况也能化险为夷。
他们心态踏实,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面对采访,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爱心群众,纷纷表示很多人比自己做得更好,不想要宣传,也不图啥回报,只希望把爱心传递下去。正确政绩观和价值观的涵养并非一蹴而就。瓜州县把作风建设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三抓三促”行动部署要求上,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入户走访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驻村“便民联系卡”就贴在村民家门口,随时能和乡镇党委书记电话联系。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中,瓜州县各级党员干部以担当实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群众迅速响应的“信任基石”。正因如此,才会有干部凌晨忙完工作,领人回家却不声张;才会有群众一呼百应,零下20摄氏度沿街“敲窗”;才会有“没想啥别的,遇见这种情况全国人民都会这样做”的质朴话语。
作风是无形的,但又是扑面而来感受得到;作风是没有重量的,但又是感天动地力量无穷。风雪瓜州夜,在一个细小的局部上检验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成色,优良的党风政风、淳朴的社风民风,共同抵御了归途的严寒,驱散了旅客的无助。前进道路上,我们纵然还会遭遇狂风暴雪、惊涛骇浪,但只要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更多的“瓜州故事”会如滚滚春潮般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