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影艺术家、事业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党委书记,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中国影协第八届副主席。代表作有《神秘的旅伴》《野火春风斗古城》《老乡》《芬芳誓言》等。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人民军队党缔造,人民军队忠于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作为文艺战线上的一位女将军,忠诚于党和人民是王晓棠一生不变的坚守。从豆蔻年华被重庆地下党重点培养,到青年韶华自愿参军入伍,到知命之年圆梦初心,再到年近耳顺晋升少将军衔,到鲐背之年讲党课、赴老区,她始终奔波在为党和人民孜孜奉献的道路上。数十年来,她当演员,眼中有观众;她干编剧,笔下有生活;她做导演,镜头有温度;她任厂长,心中有江山,她主创的每一部作品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今年建军节前夕,本刊专访了王晓棠。“军人必须做到习主席说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在各自战场上战之必胜。”荣誉等身、获得多项终身成就奖的她说,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走到今天,我必须继承先烈遗志,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
源自信仰的力量——不拼尽全力就是对党的负疚
记者:数十年来,您成功塑造了《英雄虎胆》《海鹰》《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题材电影中众多生动且极具感染力的经典银幕形象,主持创作了《大转折》《大进军》《较量》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鸿篇巨制。请问您最大的创作感受是什么?
王晓棠:文艺创作,你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未必成功。做演员时,我首先读透剧本或原著,以至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李英儒说我对书倒背如流。征得他和导演同意,我把姐妹俩首次出场的大量对话删去,最后只剩下3个字的台词,“老地方”。在拍摄中,我几乎每天写笔记,反省得失。金环的泼辣深沉,银环的温婉稚嫩,大多以无言的表演、眼神来体现。担任八一厂厂长后,我定下“精品,就是要讲究而不将就”的原则。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是要创作人员付出全部真情去铸就的。
记者:从1952年参军入伍,至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能否讲一讲您的入党故事?
王晓棠:在我13岁就读于重庆巴蜀学校初二时,因参加全校辩论会获胜而引起重庆地下党刘家树的重视。他是我的班主任,说这孩子口才太好,雄辩,对全校同学的影响太大了,一定要争取她同情革命。他了解到我父亲虽身为少将但因不满国民党的腐败而辞职,把我列为培养对象。从此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1962年拍《野火春风斗古城》前,李英儒带我到保定采访,我见到了烈士张勃的妻子范素云,她说她丈夫“党叫站着绝不坐着,对党特别忠诚”,在保定解放前7天牺牲,年仅28岁。那一年,我刚好也28岁,思想深受触动,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身拿起笔写道:如果我不尽全力塑造好角色,将是对烈士的负疚、对党的负疚。但受到父亲身份的影响,直到1986年我才加入党组织。经历这么多再入党,我的思想更为成熟,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做一个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人。
记者:您是演员、导演、编剧,也是厂长、将军,您如何做到多重身份切换自如?
王晓棠:并非切换自如,是在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匹配新岗位。岗位变换后又会更加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我当演员时的优点,就是我当厂领导的缺点。我性格很直,有事必须当面辨清是非,演戏时这种性格可以打磨好角色,但当领导就要讲究工作方法,沉稳,倾听,善纳群言。“删繁就简三秋树”,在面对工作时,学会删减,突出主要矛盾。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人生态度,更是生存智慧。我至今在专业上还有很多盲区,要不断学习。
源自人民的滋养——竭尽一生报答人民涌泉的恩惠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您是连续8届的文代会代表,又以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的身份出席了第十一次文代会开幕式。请谈谈您心中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王晓棠:从1952年入伍起,就想做人民的好演员,但真正的思想飞跃,是6年的林场生活。我接触了大量基层的人,怀柔武装部人员、林场工人和场长、不认识的观众,大家特别关爱处于人生低谷的我。尤其是有一次我回八一厂送材料返回林场时,开往怀柔的末班车已响起最后3分钟铃声,把门的北京站女职工破例打开铁链放我跑上车,车上的乘客说,“王晓棠你好好的,还得给我们拍电影”。第二天收了工我扛着铁锹,走在水库大坝上,突然醍醐灌顶,过去想当人民的好演员,“人民”的概念是抽象的。北京站女职工、林场工友、武装部老丁、不认识的观众,都是我的人民啊!人民,是十分具体的。爱人民,就要爱每一个具体的人!我暗自发誓,今后只做一件事,回报人民。这便是我何以百折不回地拍出影片《翔》,用主人公之口,说出自己的心声,“中国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我,是受了人民涌泉的恩惠,竭尽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报”。
记者:您用笔名巴棠改编的影片《士兵的荣誉》被誉为“一支蘸着心血谱写的深沉感人的主旋律”,尽管已上映近30年,至今观看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数十年来,您始终保持在荣誉面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您认为应如何正确看待荣誉?
王晓棠:这部影片讲述了解放军战士尤江看待荣誉的思想转变,他在老兵、指导员、护士长爱人及母亲的感染下,理解了荣誉的真正内涵。荣誉不是追名逐利的资本,而应该是继续前行的动力。有的人获得荣誉后,便飘飘然,思想逐渐从麻痹到滑坡。这就是没有正确看待荣誉的后果。我一直说,人对工作要有最大的热情,对自己要有最大的冷静。我明白,所有的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给的。1983年我写了一首自白诗,其中写着:“有人说,演员最大的幸福是获得赞誉和金奖。不,不,我的最大幸福是和人民相思难忘。”
记者:您如何看待现在的“饭圈”现象,您认为如何走出“饭圈”文化,让追星回归理性?
王晓棠:寓教于乐,这是好事,但不能掉以轻心。“饭圈”乱象说到底是资本利用粉丝对偶像无原则的崇拜来换取经济利益,粉丝群体中大多是年轻人。我很关注社会热点,也很关注年轻人的成长。走出“饭圈”文化,必须从国家层面发出“治理信号”,近年来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治理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演员,得练就真本事,单纯凭流量是走不远的。同时需要全社会聚力,不能简单治理,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也不能短期对待,建设文化强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些年,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好作品不断涌现,反映出从业者的创作水平提升得很快,也折射出观众对正能量作品的热烈欢迎。其实,理性追星是快乐的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能够实现正向的引导作用。
王晓棠电影作品剧照
源自内心的笃定——我是一双最亲切又最严厉的眼睛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此,您有哪些感受?
王晓棠:党中央从严抓反腐,是非常必要的,抓得特别好,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腐败分子并不是最初一瞬间就贪腐,也不会一开始就扑腾一个大坑,他们都是由第一次“鞋子沾水”一步步走进了深渊。其中不乏能力突出者,可守不住廉洁这一关,再能干也没有用。成大业者,必先养大德。养德,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绝不能演,一演就变成了“两面人”。从你自愿入党那一刻起,就必须时刻铭记自律自省自警,始终做到慎独慎友慎微,自我监督具有一种主观能动性,何必让别人来逼你呢?
记者:在当导演期间,您不仅充分发挥忠诚一兵的作用,还培养出很多年轻人,每个您带领的摄制组都被称为“棒打不散的队伍”。有人说,这源于您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能讲讲其中的奥秘吗?
王晓棠: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比如拍我编导的影片《老乡》时人手不够,给我配了很多经验少甚至调皮捣蛋的年轻人,但后来都变得非常好,全组人心齐、士气高。我是一个业务干部,演员出身,可是我特别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如果不能统一大伙儿的思想,电影就拍不好。我理解要有3条: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双向的,你在做他的工作时,他也做了你的工作。第二,每个人都有光明面和阴暗的瞬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调动人的光明面。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私密性,不能事后拿出来说是自己的功劳,这有失淳朴,而且今后不会再有人信任你。
记者:从任副厂长到厂长10年,您带领八一厂大刀阔斧改革创新,被评价为“政治敏锐、勤政廉政”。请结合几件您任职期间的事情,谈谈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坚守哪些品格?
王晓棠:首要的是对党忠诚。忠诚、积极工作、讲规矩守纪律,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担任生产副厂长之初,电影局局长对我说,近年来八一厂影片质量严重下滑,我当场表态:“从今天起不会了。”这是我对党的要求作出的承诺。忠诚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勇于担当上,体现在讲规矩、守纪律上。从那以后,每部影片的每一次内、外景样片,我和各部门领导都要看,谁都不许说奉承话,只准挑毛病,有问题马上改。就这样,八一厂的片子质量突飞猛进。我这人很认真,大片拍摄前,组里有人把厚厚的一本大片预算表拿来,我不签字他不走,但没看过我不能签。我说你走吧!下班后我关上门,拿着计算器,一页一页、一行一行地看,天快亮时终于看完了。上班后,我把相关领导叫来,说:“你们可都在这预算表上签了字,1000双千层底布鞋,什么镜头能看见?这是部和尚戏,那么多粉饼、口红给谁用?这预算是谁造的,让他来找我。”后来我听说,这个人找我在百米外就开始哆嗦,因为他是照搬另一部预算表抄来糊弄事儿的。为了规避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到1995年即将开拍 《大进军》系列时,物价飞涨,怎么办?必须转换思路,降低片子预算。火烧彭水城这场戏,通过去农村收旧木料、调换里子绸料道具等大大压缩了成本至百分之九十,而丝毫无损影片质量。我认为,我当厂长并不是一个官职,而是大家的亲密战友,我是一双最亲切又最严厉的眼睛。(本刊记者曹雅丽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