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县级以下部门落实得如何?”今年2月,安徽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一考核巡查组赴蚌埠市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就相关汇报的关键信息点进一步考察询问。在巡查基础上,安徽省安委办向蚌埠市出具了近两年安全生产工作评价,结果为“先进”。
蚌埠市是一个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原有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承接了一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化工等产业,一度面临很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在短短几年内,蚌埠如何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显著改善?“安全生产无小事,靠的就是一个严字”,时任蚌埠市安委会专职副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顾晓峰介绍。蚌埠市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0-2022年)、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市纪委监委同步推动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宽松软”问题专项整治,形成强大合力,用最严监管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严抓专项整治,补齐安全生产历史欠账
“本来想着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安全生产这块儿会松一松,没想到今年监管比往年更严了!”在蚌埠市龙子湖区龙湖科创园,安徽得到运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不过,他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表示理解:“出了事故,企业损失更大。”
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蚌埠市在这方面有着深刻教训。2019年在半个月时间内,蚌埠市连续发生两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被安徽省安委会、应急管理厅通报。这两起事故反映出蚌埠市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安全生产压力未传导到基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不到位、内部安全管理混乱等问题。
痛定思痛,蚌埠市深入总结市内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着眼“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危险化学品等监管历史欠账较多的实际,深入推进“一防三提升”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严的要求补上历史欠账、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在蚌埠市安委办印发的一期“蚌埠应急管理专报”中,专门指出了一些乡镇班子成员没按要求带队下沉一线开展隐患排查的问题。为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蚌埠市委要求各层级各部门对标一流找差距、补短板,将主要领导下沉一线作为硬性要求,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环节、点位。市纪委监委明确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协助市委开展2轮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对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全覆盖,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必谈内容,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既要严格要求,更要从严查处。今年4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了3起行刑衔接执法案例,其中第1起就是蚌埠报送的生产经营单位瞒报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蚌埠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对接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按照行刑衔接有关要求,将该公司主要负责人梁某涉嫌刑事犯罪的线索材料移交公安部门。目前,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已对梁某以涉嫌重大事故责任罪进行立案侦查。“就是要铁锤砸铁钉,查要查到违法企业的根本问题,罚要罚到企业的关键痛处。”蚌埠市应急管理局参与该起案件的同志向记者介绍。
监管是为了解决问题、获得整改实效,不能一罚了之。2022年9月,安徽艾斯顿轮胎公司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怀远县应急管理局对该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向怀远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平台上传了事故处罚决定书,随后该条信息被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安徽蚌埠)自动收录。在怀远县应急管理局对该公司信用修复之前,该条事故信息在全国范围内都可查到,公司相关融资、银行信贷也会受到影响。前不久,鉴于行政处罚已满三个月公示期,企业整改情况经复查后通过验收,怀远县应急管理局主动联系该公司,帮助其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安全问题解决了,企业生产才能有更好的保障”,该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激活企业严管动力,捋直“好了疮疤忘了疼” 曲线
“安全生产领域有个比较典型的现象,开始时不以为意,出了事故后高度重视,整改后重视度下降,导致重新出现新的事故。”许晓光是安徽省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化工领域安全生产咨询工作。他说,“把这个情况画出来的话,就是一条先向下、后向上、再向下的曲线,我们把它叫做好了疮疤忘了疼曲线。”
能不能把这条曲线捋直,怎么样才能捋直?这个问题引发蚌埠市委、市纪委监委的认真思考,而一个不起眼的数据分析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相关部门通过对近年来的安全生产事故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一个“异乎寻常”的结果——危化品行业虽说比工贸行业危险系数更大,但当前出的问题却是少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危化品生产企业一般在安全生产设备、人员上舍得投入,相关生产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专家队伍比较完善,主管部门盯得也紧,这用实践证明了“安全生产抓和不抓大不一样,重视抓、认真抓和不重视抓、不认真抓大不一样”。好了疮疤忘了疼曲线是可以捋直的,蚌埠市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答案。
怀远县某企业动火作业票无安全员签字;龙子湖区某企业堆有大量泡沫包装盒等易燃物品,室内多处消防栓被货物堵塞;淮上区某企业现场电焊作业人员无证操作……蚌埠市安委办在5月底最新一期的“蚌埠应急管理专报”中,通报了近期安全生产督查情况,各县区都有安全生产问题上榜。详尽的问题来源于包保督查各县区安全生产的市应急管理局相关科室。基础科包保五河县,救灾科包保固镇县,危化科包保淮上区……“办公室呆着难受,下去心里踏实一些”,蚌埠市应急管理局建立了科室包保责任制,推行“一线工作法”,相关科室干部几乎每周都要下沉一线包保督查一次,实现县区部门、乡镇(街道)、重点企业全覆盖,通过高频次、不间断的监管检查,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降低出事故的概率,实现了常态化的监管检查。
监管毕竟是外部力量,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监管部门还要帮助企业算大账。“怎么那么巧就会出事”,过去有段时间,蚌埠市招商引资来的一些企业,会抱怨市里营商环境不好,在安全这块卡头皮。实际上他们就是想先上车后买票,甚至最好不买票,搞短平快,不想在安全生产上投入、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后来企业逐渐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发现自己是真出不起事。淮上区作为全国53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区之一,拥有蚌埠市最大的化工园区,分管园区的淮上区副区长程旭向记者介绍,现在化工企业特别是生产危化品相关企业,一旦出事就要停产整改,然后进行风险隐患排查、第三方检查、专家论证是否整改到位,小事故得一周,大点事故一般半年才能恢复生产,不论是时间还是生产设备重启成本都很高。另外,事故发生后,其他同类企业都要举一反三整改,甚至整个园区都要面对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考核的压力。“上级有要求,生产有需要,企业也有需求,他们自己能算明白这个账”,程旭总结说。
企业讲经济效益,做实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就要给予足够的正向、反向激励。从2019年开始,蚌埠市将存在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企业纳入安全生产领域市级“黑名单”管理,并发布公告。纳入黑名单后,市应急管理局会把这个违法行为通报给发改、金融、财政、银行等部门,从而影响企业融资、银行贷款和各类评先评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影响企业社会形象,降低企业竞争力。蚌埠恒宇硅制品有限公司因存在非法生产行为被纳入当年第一批黑名单,警醒了很多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而做得好的企业,会纳入一般企业监管名单,即“白名单”,在监管执法上减少执法频次,在各类评先评优和政策支持方面优先考虑。
“企业都希望进白名单,不愿进黑名单”,程旭介绍,位于淮上化工园区的安徽德诺化工有限公司,之前在黑名单,后来加大安全设施投入,累计投入资金约2500万元,改进了生产工艺、改造了生产设备,完成了安全整改验收,随后从黑名单进入了白名单,成为当地企业因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生动案例。“安全是最大效益,从被动割肉到主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内生动力的增强”,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刘准介绍说。
蚌埠市举办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 王旭亮/摄
严查失职失责,拧紧“责任阀”
随着电视剧《长月烬明》的热播,五一前后,到蚌埠市禹会区张公山看蚌族公主“桑酒”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保障文化旅游等新行业新业态安全生产,压紧压实监管责任,禹会区纪委监委制定《关于开展“扩内需、促消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工作方案》,成立3个专项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直奔现场、明察暗访等方式,查看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区委部署、值班人员到岗履职和突发安全隐患处置等情况。“部分经营户电线缠绕在绿化带树上,易引发触电和火灾隐患”“经营户使用的是液化气钢瓶,灭火设备配备不足”……禹会区纪委监委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微博、抖音等平台群众反映集中、诉求强烈的问题和建议回访倒查,存在问题第一时间通报给责任单位并督促其立行立改,压实行业主管、属地监管责任。
在蚌埠,非法加油站一度成为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加油站安全监管涉及市场、商务、公安、应急等多个部门,在实际监管中,责任重叠、责任悬空等问题导致监管不力,致使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2020年4月,接到安徽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蚌埠市黑加油站点屡禁不止问题线索,市纪委监委立即对该问题深入调查。调查发现,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和外事局、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运管处、公安局治安支队等有关职能部门对黑加油站点打击取缔工作流于形式、推进不力,黑加油站点泛滥;对无证无照黑加油站点查处取缔整治力度不够,措施治标不治本,成效不明显。对此,市纪委监委推动各单位明确监管职责,对失职失责的予以处分,先后给予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和外事局等5家单位4人政务警告处分。“纪委工作有力度,组织协调有权威,群众信得过,在很短时间内就打开了工作局面”,曾参与这项工作的市纪委监委同志介绍说。
既要明确责任,更要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为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落细,去年,市纪委监委牵头,督促市应急管理局将整治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宽松软问题纳入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N”专项整治。市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室组”联动优势,督促会同市应急管理局、驻市经信局纪检监察组(该纪检监察组同时监督应急管理局)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手深入纠治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宽松软问题,一手监督推动为企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专项整治期间,监督推动市应急管理局建立健全执法检查分级分类清单,根据风险程度明确市县乡监管范围,确保监管执法全覆盖。据统计,共检查企业652家,排查并完成整改各类安全隐患6725处,实施处罚105次。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扛牢监督首责,持续关注,在排查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到底的同时,督促做好公众常态化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扎紧安全“篱笆”,为守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