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度学习 深刻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丰富内涵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告慰前辈:阜平正在富起来

         “半条被子”鱼水情

特稿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深化“室组地”协作配合

室组地为何需要加强协作配合

协作配合机制释放了哪些红利

如何深化运用“室组地”协作配合机制

实践应用 齐心协力揪出国企“蛀虫”

         “室组地”联合办案彻查渣土行业腐败

采访札记 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协作配合

巡视巡察

高质量推进巡视全覆盖 有效发挥政治监督作用

强化系统观念 深化贯通融合 完善巡视巡察工作战略格局

加强巡视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 充分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与时俱进深化政治巡视巡察

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推动卫生健康领域系统治理

以高质量巡视保障推进世界领先企业建设

学习党史

重温经典 从伟人家书看干部子弟教育观

作风纪律故事·党史馆长讲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燕阁观察·形势任务谈

疫苗打还是不打 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

兰台论策

观察纵深 如何“三不”一体推进抓作风建设

实践有方 与时俱进抓好作风建设,有哪些实招硬招

正风深一度

靠“资料秀”怎能干好工作

案例 照片代表成绩 考核脱离实际

案语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系列报道之四:年轻的他们为何掉入“友谊”陷阱

十多年的“朋友”就是真情吗

在损友的圈套中滑向深渊

书记说纪

从政治上看“小官大圈”腐败问题

实证纪法

如何准确认定和处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失职失责行为

广角

重庆江北区:督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

一得之见

提高政治“三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明德风苑

李蓉:中央苏区是如何抓作风建设的

看《觉醒年代》 续红色血脉

初心故事两则

知行话题

开展党内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评论

以有力监督确保生态环保责任落实 

告慰前辈:阜平正在富起来
本刊记者 张由涛
首页
1

 

聂帅对阜平非常关心,他讲过,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说到阜平老百姓生活依然贫困,聂帅掉了眼泪。我在福州工作时就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我脑子里对阜平有很深印象,从小就有印象,这是我对阜平革命老区的一个情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深度贫困县。2014年初,全县209个行政村中有16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0.81万人,贫困发生率54.37%。短短六年后,2020年2月,河北省政府宣布阜平县脱贫摘帽。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29元,居民储蓄存款由2012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2亿元。如今,山村的房子新了、道路宽了、山更绿了、人气旺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精气神昂扬了……阜平人世代希冀的兴旺昌盛,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镇区(右)和顾家台村(左)俯瞰。

 

“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阜平时的一席话,让老区群众无比温暖。总书记对阜平的历史沿革、基本县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熟稔于心,对革命老区的历史娓娓道来。

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战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却养活了9万多人的部队和工作人员,当地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直抵人心。

讲历史、谈初心,问贫苦、聊家常。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同大家回忆起聂荣臻元帅与阜平的特殊深厚感情。1982年,聂帅听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要去阜平拍摄电影《柯棣华》,就请她代向老区人民问好。田华拍完电影临走时,老乡托她给聂帅带几个柳叶饼子和菜团子。她回京见到聂帅后说,“老帅啊,老区的人民还是那么好,可是,老区的人民还是那么穷。都现在了,他们依然在吃这些。”聂荣臻元帅接过这几个柳叶饼子和菜团子久久凝视,满含热泪地说:“我对不起阜平人民,阜平不富,死不瞑目。”后来,聂帅多次嘱托,老百姓保护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下了天下,是为老百姓打下的天下,阜平的乡亲们现在生活还没有明显改善,我于心不忍,一定要把老区的事情办好。

“聂帅的那句话感人至深,我一直铭记在心。”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这段往事时既饱含深情,又无比坚定。铭记的是前辈嘱托,牵挂的是群众贫苦,彰显的是人民情怀。困难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在阜平,天寒地冻,一盆炭火,总书记与村民们在炕上盘腿而坐,探讨着如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国之大计。窗外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屋里涌动着人民领袖与群众心手相连的滚滚暖流。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袒露心迹。党中央号令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访贫问苦的每个细节都深深融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我相信,有革命老区群众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在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帮助和支持下,革命老区一定能够完成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让他们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为阜平发展鼓劲打气的一番话,化作当地干部群众甩掉贫困帽、阔步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革命老区人民从来不缺信心和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对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信心始终坚定不移。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遇到前所未有的灾荒,聂荣臻司令员在阜平专门签发《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树叶与民争“食”。“1942年春天,青黄不接,群众和部队都发生了粮荒,入春后,老百姓就把树叶当成了主要粮食。我们部队有的伙食单位,请示能不能采集树叶,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阜平的群众听说后,找到聂荣臻司令员,一定要他收回训令,还把采摘的树叶送到部队。老乡们拉着聂荣臻的手说:“聂司令,你也太难为战士们了。鬼子打死咱八路军战士,用刺刀挑开肚子,肠子里都是糠糠菜菜……抗战以前,山上树、地里的草都是地主老财的,俺这些穷苦人连树皮野菜都吃不上。八路军来了实行减租减息,咱才能上山捋树叶到地里挖野菜。现在是饿肚子,但我们坚信共产党、八路军一定能带领大家渡过难关,一起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

如今,在骆驼湾村的公路边,“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大幅标语特别醒目。村民们自豪地说,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时讲给他们听的,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现在真的实现了。当地的干部说,抓老区的脱贫攻坚,首要的是立志鼓劲,激发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党员干部反复动员,与群众促膝长谈、教育引导,还设立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帮助村民鼓起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勇气。

“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阜平脱贫路并非一帆风顺。大山深处的一些老百姓,一开始对于脱贫攻坚的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观念上。村里要脱贫,土地必须流转起来。而当村委会一提出 “流转荒山”,村民立时炸了锅。“自从分产到户,这山就是我们的,现在要收回去,门儿都没有!”“山上有我家的老坟,你说迁坟就迁坟呀?”“一毛不拔的荒山,多少年来一个钢儿也没长出来,他们开发还能生出金子来啊?”这些问题当地的党员干部虽然都已经想到,只是这样一吵,想说也说不清了,会议不得不散。但很快,明白纸就发到了村民手上,深入、细致、耐心的群众工作随即展开。半年多时间,县里镇里的领导、驻村干部三番五次与群众讲解政策、沟通情况、解疑释惑,逐渐打开了他们的心结。村里干部率先在荒山流转协议上签了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的一个个问号在碰撞中被拉直。再召开大会签协议时,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荒山土地很快全部流转到村委会,交由公司整治打理。大伙不但能拿土地流转金和分红,还可以在公司上班挣钱。

几年来,阜平各级党组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首先从思想引导上下足功夫,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让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甩掉贫困帽子的群众说,“现在政策好,只要我们不等待、不观望,发扬‘让我来’的精神,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与基层干部促膝长谈的话语,至今还回荡在当地党员干部耳畔,该先抓什么,怎么抓,讲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顾家台村的顾锦成,精明干练,在外闯荡多年,2015年返乡后作为致富带头人,专门成立养殖合作社带领本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2月,34岁的他当选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顾锦成说,按照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村党支部在省市县的帮助指导下,琢磨明白发展路子后重点抓了这么几件大事:一是地里种什么?在专家建议下,采用了“食用菌+高山苹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山上栽果树,溪谷种香菇,搞高效农业,这几年成效突出。2018年以来,顾家台香菇大棚的棚年均收益超过3万元,在全县同类凉棚中名列前茅。二是手工业干什么?结合临近白沟的区域优势,重点抓箱包生产,解决了8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现在开发了高中低端多个系列产品,还办起了网上电商,生意越做越红火。三是旅游搞什么?用好自己的“脱贫文化”资源,跟其他旅游区搞差异化竞争。顾锦成自豪地说,顾家台不光有山有水有乡愁,还有脱贫文化和高品质的服务,不光要客人留下来,还要经常来、住得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的顾家台村,人均年收入17390元,全村152户,有83辆汽车,美丽乡村建设78户人家,北方特色民居群初见规模。谈起今后打算,顾锦成信心满满,继续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发挥年轻人敢闯敢干的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下一个目标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再当先锋!

在顾家台和骆驼湾村采访时,老区的干部群众有一个共识:过去党领导人民干革命、建边区、打日本鬼子,为的是让老百姓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现在党领导人民脱贫攻坚,派干部、给资金、帮项目,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的是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活得更体面。

青山不老,换了人间。阜平的巨变,是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用行动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过去、现在、未来,皆如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加油、努力,一起再长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