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01期

社论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勇于自我革命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 新指南

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着力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贯通融合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大处着眼细处着力强化政治监督

让“一把手”用权受监督干事打头阵

深化改革构建“一盘棋”监督格局

在监督融入治理上发准力见真章


图说纪事

能源保供三冬暖


特别关注

回眸2021 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

一严到底——主基调不变 震慑力常在

持之以恒——永远在路上 常吹冲锋号

实事求是——守好生命线 激发正能量

系统施治——统筹一盘棋 奏响协奏曲


正风深一度

回眸2021 治“四风”树新风见闻录

没有烟酒茶也能办成事

从“群里看”到“实地走”

盯住“四卡一包一局”治“四风”

锲而不舍纠“四风”  


正风反腐在身边

回眸2021 我们的获得感

为学生减负也为家长松绑

医院领导上门退还住院费

盼了八年的路修好了

小企业走出“用工荒”

老上访村的新面貌

好作风温暖“星星的孩子”


书记说纪

回眸2021 纪委书记的履职故事

“查、改、治”并举催生新貌

用暖心找回初心唤醒公心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小新说纪

回眸2021 新法规带来的新变化


特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第二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

某区纪委监委环保问责简单泛化案

崔某骗领财政惠民惠农补贴资金案

沈某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案


一得之见

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永葆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胆魄

干部“不粘人”是一种可贵品质


广角

北京房山区 党建引领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福建漳州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检查

山东临清市  加大处置力度化解基层信访难题

安徽潜山市  紧盯营商环境痛点难点靶向监督

江西赣州南康区  抓好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测评


实招集萃

云南昭通市 点穴把脉促问题真解决

江西井冈山市 片区协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东乡县 大数据助推监督更有力


明德风苑

王大中 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核能事业


七七草杂谈

当官敛财必受其害


知行话题 形势任务谈

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三个角度


评论

把假日“节点”作为作风“考点”



邵维正:中国共产党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
1

 

邵维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著名党史专家,少将军衔,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央视《百家讲坛》“党史故事100讲”主讲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望中共创建那段历史,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人为促成,而是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旧中国长时间落后挨打

中国原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强大帝国,直到清朝初期社会生产力仍处于世界的前列。由于封建王朝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自守政策,逐步衰落下来。从1840年至1900年的60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内的5次大规模战争。5次侵华战争前后持续了10年,有六分之一的时间在挨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

战败的结果是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丧失主权。中华民族经受了西方列强侵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面对外患内忧、民族危机的境遇,中国的志士仁人和各阶层民众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斗争。比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农民运动。由于阶级局限性,封建私有制下的小生产者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也担当不起领导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良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1898年发动的戊戌变法,更是昙花一现,仅仅103天就被封建守旧势力镇压下去,付出了血的代价。改良派共同特点是不触动封建统治的秩序和制度,希图依靠开明君主推动社会进步,事实证明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经过多次武装起义都遭失败,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这是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也是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作出的一个历史性贡献。令人惋惜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没有得到巩固,被袁世凯所篡夺,中国由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连绵不断,民不聊生。如何挽救民族的危亡、人民的痛苦,成了人们最迫切的期待。

在此前后,还出现了一段政党政治的闹剧。随着封建帝制的崩溃,受西方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政坛也兴起了一股议会竞选、政党组阁的热潮。1912年前后的几年间,涌现出大大小小的政党几百个,争权夺利,喧嚣一时。大多数政党思想庞杂,组织涣散,有的政见不一,多次改组;有的根基浅薄,转瞬即逝;也有的内部对立,不欢而散。这股热闹了一阵的政党政治,不久也就销声匿迹了。这些努力都一一失败了,亿万人民仍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到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之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

20世纪20年代,传统社会秩序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下,文化的认同与整合、社会的失范与无序、精神的困惑与迷茫,多种危机同时迸发,使近代中国处于变局纷乱之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新青年》是当时弘扬新思潮的主阵地,1919年5月李大钊把六卷五号编辑为“马克思研究”专刊,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成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标志。随后上海、武汉、长沙、济南也展开了多样化的学习宣传活动。陈望道在陈独秀的帮助下,于1920年8月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的罢工运动起始较早,而且连续不断、日趋增强。据统计,从1870年至1911年的41年间,发生罢工106起,平均每年2.6起;而从1912年至1920年的9年间,发生罢工226起,平均每年25起以上,比前一个时期增加9倍多。

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和党的早期组织的形成,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组织基础。1920年下半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纷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组织。有了一大批建党骨干,又有建党组织活动的实践,一个全国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时至今日,我们重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是为唤起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一切爱国之士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反帝反封建,建立人民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管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一直没有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自清代以来,康、雍、乾之后是嘉、道、咸,到了道光开始走下坡路,鸦片战争就发生在道光年间。道光以后连着5次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使清王朝再也没有缓过气来。从道光年间开始下滑,咸丰年间加剧,光绪成了傀儡,最终落入山穷水尽的境地,中华民族的命运跌入谷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的命运从谷底开始走向复兴。当然这并不是说共产党一成立中国的命运就改变了,接下来的道路是曲折漫长的。在长达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小党大担当”,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链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五四运动后不久,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6月,他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了党的纲领。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推陈独秀担任书记。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订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

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日本、法国也有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