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期

社论
形势分析
任务解读
贯彻落实
社论
形势分析
任务解读
贯彻落实
问责就是“对症下药”
坐而论道,不如强化问责。
去年,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中央对山西省委班子进行了改组性质的调整。湖南衡阳发生破坏选举案,原市委书记童名谦虽然自己没有收受贿赂,但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没有担责,玩忽职守就是犯罪(见附后样本分析)。
两起问责案例,对于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很多网民纷纷对中央的严肃问责点赞,认为两起案件影响恶劣,触目惊心,严肃问责体现出中央对违纪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京华时报》指出,对这两起案例的问责,“宣示了对主体责任的重视与强调,也为更多地方敲响了警钟。”在强调重视之后,更需要相应的问责机制来监督执行,只有这样,主体责任才能真正进入制度的链条,而不仅仅是唱高调。
《中国法治》刊文认为,严肃追究责任,才能形成从严治党的强大震慑力。有网民认为,当下一些党委或纪委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落实自己的责任,问责就是“对症下药”。也有网民认为,中央作了表率,开始动真格了,相信地方的表现会更给力。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通过问责,把责任落实下去。
舆论对此反响强烈。新华社锐评论认为,抓好强力问责,让主体责任落实到“地市一级”,释放出把反腐败斗争持续推向纵深的强烈信号。一些网民认为,去年讲主体责任,以开会表态居多,今年突出问责,措施更加务实管用,同时也印证了反腐不是“一阵风”。
无疑,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强化问责,此时不用,更待何时?(本刊记者 白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