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4期

社论        

强化党的观念 全面从严治党

 

要闻       

习近平强调党纪国法不能成“稻草人” 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李克强强调放好权管住钱抓落实惩贪腐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特稿        

王岐山强调巡视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张军:深入开展分类专项巡视 扎实推进全覆盖

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单位巡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专题

专项巡视为国企反腐加码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张化为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朱保成

巡视监督倒逼国企改革 

国企不能成为从严治党的例外

2014年中央第三轮专项巡视部分反馈问题

从巡视看国企存在哪些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强化党的观念

请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访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黄一兵

 

时评

党内职务不是政治荣誉

国企领导别把自己当老板

亲自买菜丢脸吗

莫等问责再叫屈

 

理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编者按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一:用纪律和规矩“量”好党员干部言行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二:共产党员必须遵规守矩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四:守纪律讲规矩是党一以贯之的要求

 

实践

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防线

硬措施赢来新风气

让标准成为“硬杠杠”

种好责任田

去官气 接地气

 

风纪

公开曝光:持续震慑“四风”的利器

公开利于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通报曝光强化正风肃纪威慑力

公开曝光是对不良作风的“点刹车”

 

执纪

中央企业党纪处分权限和程序问题

 

警示

山西省运城市水工局原局长李正平案件剖析

短评:无视规制就得付出代价

福建省福鼎市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易景曲案件剖析

 

环球

2014年国(境)外典型腐败案件盘点

 

新风

“人情”也是一道关

走错门

乡村的礼性

 

文苑

阎肃:听招呼,最重要!

回归本真的幸福生活

范钦和他的家规

 

公开曝光:持续震慑“四风”的利器
1

  利器二:月报制度——月月责任提醒

  “每月定期公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目的是督促各地纪委加强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行为,同时也是维护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在2014年1月10日召开的中央纪委监察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特别点到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并明确目的——督促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和纪律审查。

  2013年8月,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中央纪委建立并实施了这项月报制度。每月5日之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须按规定,上报上月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等相关数据。数据由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统一汇总,并于该月上旬呈报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

  同年10月,中央纪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将月报数据对外公布。于是当年9月及其后每月的月报数据,都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渠道公开发布。

  之后,中央纪委又将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情况纳入统计范围。11月20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发出通知,要求中直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等61家中央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内设纪委,报送有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数据信息。一个相对完备的月报数据报送系统基本形成。

  每个月,各地区各部门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数据、案件信息,会定时在这个系统中聚拢、汇集,对内服务决策、督促履责,对外公开信息、强化监督。

  查阅月报数据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报制度统计的主要内容,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查处问题类型、各级别干部被查处人数等项目,是月报表格搜集的主要数据。

  对比近年的表格,除了数字的更新变动,我们可以发现,月报表格上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查处问题类型。本刊记者了解到,这些问题项目的确定和调整,是有关单位反复调研、征求意见的结果,其目的就是突出当前作风改进的工作重点,实现任务聚焦。

  据了解,从2015年1月开始,月报制度统计的问题项目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比如,增加“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公款大吃大喝”变更为“违规公款吃喝”,“收送节礼”改成“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等。此前,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专门为此次调整发出通知,向各被统计单位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

  调整中增加的“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项目,就是许多地方、部门在征求意见时提议加入的,“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是去年以来的热点问题,“领导干部住房违规”是委部领导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些增删和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四风”突出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重点的变化。

  “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月报制度就能帮助我们做到‘情况明、数字准’。”一位纪检监察干部这样评价月报制度,“而数字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责任清不清、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

  通过月报制度,中央纪委可以了解各地区各部门的“四风”突出问题,并准确掌握他们在作风改进中的纪律审查力度。同时通过纪委、纪检组主要领导签字确认有关数据、月报数据公开、月报数据分析报告等制度设计,可以有效传导压力,督促各地区各部门纪律检查机关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落实中央纪委有关作风改进的决策部署,保持抓作风的强度不变、力度不减,从而推动形成正风肃纪“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月报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全国查处情况,并根据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月报的报送范围。

  同时,他们也正在积极建立完善党风政风监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相关数据的网上报送平台,以实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随查随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即时性。据悉,该系统预计于今年三四月份上线。

  利器三:每周通报——持续巩固节点

  “欢迎举报元旦春节公款购买赠送贺卡年货节礼违规违纪问题”;

  “纠‘四风’曝光106起案件153人顶风违纪被处理”;

  “从‘每周通报’数据看哪些‘四风’问题仍禁而不绝”;

    

  近期,只要安装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你的手机肯定接连收过这样的推送消息。

  2014年12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了《元旦春节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每周通报第三次与网友见面。随着客户端的上线,这一通报形式更有了连续“轰炸”、“贴身”警示的直观效果,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节日期间多了一个“扯袖子”的“提醒者”。

  “要释放群众和媒体监督正能量,让‘四风’无处藏身。”这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的改进作风经验体会之一,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每周通报显然具有这样的正能量。

  自2014年4月起,每逢重要节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都会接连4-5周推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每周通报,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惯例。施行至今,每周通报已经覆盖了“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这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4周的集中曝光、2194起点名道姓的具体案件,其震慑效果非同一般。再加上网站的高关注度,这些被曝光的问题往往被各大主流媒体持续播报,被数百家网站迅速转发,有利于更多群众知晓问题、参与监督,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震慑。

  “这一届中央纪委的监督可以说是十分到位的,特别是动员群众监督这一条。”针对每周通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如是说,“公开透明,及时通报是重中之重。”

  紧盯关键节点持续曝光,将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以突出问题的公布遏制普遍存在的不正作风,这是“从点到面,以点带面”抓作风的科学思路。没有“点”上的突破,“面”上的转变无从谈起。

  而“点”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对“面”的带动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实现事半功倍。网站每周通报抓住节假日这个重要节点,可以与上述两种工作方式协同配合,从而将全年的作风改进工作串成一条连贯的“线”,步步为营,驰而不息,使广大党员干部持续绷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脑中弦。

  而且,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日,如春节、中秋、国庆,也是“四风”问题的易发多发期。抓住这些“四风高发期”,重点突击,强化警示震慑,有助于筑牢习惯防线,让遵守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渐渐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为好风气加分,让坏风气去势。

  另外,从习俗的角度看,抓住重要节点刹“四风”改作风,让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让传统节日远离不正之风浸染和侵蚀,在作风建设的“破”“立”格局中积极“落子”,有利于放大党风政风对社风民风的带动效应,从而推动形成交替向好、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进一步打牢好作风的社会基础。

  重要节点的持续每周通报,让震慑逢“节”必现、逢“节”必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坚持下去、巩固下去,正风肃纪必见成效。(本刊记者 杜晓光 杨巨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