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5期

社论

越到节骨眼,越要绷紧弦

 

要闻

习近平: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等

 

特稿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题

“过年”,又到作风闯关时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羊年春节

跟着纪委暗访去

给公车私用踩刹车

消失的“接待单”

无名河边的巨变 

升温的“市民年饭”

趋向节俭的婚庆 

风气在变 但不可丝毫懈怠

 

时评

不怕得罪人就是纪检干部的担当

官员书法价格标注的不过是权力

“五言诗”人大报告是改文风吗

 

监督

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有哪些新变化

巡视助推改革的生动范例

 

论坛

真作为源自硬作风

基层党委如何牵好“牛鼻子”

“能人”腐败危害更烈 

罩着光环的腐败更具欺骗性

“能人”何以沦为罪人

治理“能人”腐败当崇德尚法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纪律建设的重要观点

 

实践

一把手权力监督:在探索中深入

量化监督力促主体责任落实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

 

风纪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具体实在的

 

执纪

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有问有答

 

警示

被“奖金”点燃的贪欲

 

环球

法国腐败问题为什么普遍存在 

国际反腐败短讯

 

新风

平常心

新风“茶话会”

变迁

  

文苑

“礼义廉耻”今议

“人生三做”小议

煤油灯下的温情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

守规矩也是担当

打官腔

钱本单纯 人却复杂

金山换不走的信仰

此路不通

 

 

 

 

被“奖金”点燃的贪欲

——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案件剖析与警示

1

    悲剧的发生,源于自我放纵和监督缺位

  对于“奖金”贿赂,张引从拒到收,法纪防线逐渐失守,这期间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张引很清楚收受奖金有悖法纪。

  “当时我只是区长,想着大家都有,书记肯定也有。”面对记者,张引低声说道:“再加上有文件规定,所以就拿了,只是拿多了。”狱中的张引到现在还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不是“拿多了”,是根本就不该拿!

  在此之前,张引一直是以谨慎为自我标签的人。步入仕途后,张引始终同商人老板保持距离。他对记者说,那时候“老板们排着队请我吃饭”,可“我不想欠私人账,忌讳和他们交往”。曾经有开发商送他纯金坐佛、金条,他推脱不掉只好收下,第二天就让司机送了回去。

  张引的谨慎与其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他的父母都是老革命,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张家的家训是:做错事情不要紧,但不能破坏纪律和规矩,更不能在思想意识上犯错。

  严格的家教和相对宽裕的家庭条件,使张引对金钱没有太多的概念,在工作上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上进。特别是在部队的14年里,“思想单纯、一心向上,想做好每件事情”,“满脑子都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违反党纪的一些人和事都痛恨不已”。

  但是,随着职务的提升,张引逐渐变得浮躁,自我开始膨胀。对党内文件一目十行,看过就丢,各种书籍更是放在书架上当成摆设。学习流于形式,导致他对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的认识非常肤浅,有的甚至闻所未闻,是非界限变得模糊。

  思想蜕变后的张引,想百姓的事少了,想自己的事多了,为百姓办实事少了,为自己及少数人谋私利多了。尤其是看到一些老板出手阔绰纸醉金迷,自己作为地方官员,在招商引资时还要陪笑脸,心理产生了不平衡,享乐主义思想占据了上风,放松了自警自律自省。

  “获取金钱、贪图享受占据了我的思想、侵蚀了我的灵魂,平时所思所想就是如何赚钱,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我的思想意识里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了,因此在物质面前,我放弃了抵抗,而是敞开大门,最终倒在了陷阱里。”

  良好的出身和教育,曾使他处事谨慎并保持廉洁,但是,张引在权力上升的同时并没有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坚守义务和责任,反而变得目无法纪,想尽办法借权力攫取利益。

  身为领导干部,其政治底线应当更高更严。尤其作为地区领导,是当地风气的风向标,党风政风正气洋溢,社风民风自然一派和谐。张引不仅没有把握好风向标的方向,反而随着坏风气“顺流直下”,这无疑引火自焚。

  张引的悲剧还源于当地对领导干部监管的漏洞。

  作为区主要领导,张引非常清楚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不仅大会小会都讲廉洁自律,逢年过节要区里下文严禁收受钱物,严禁互相吃请,还多次主动请徐州市纪委、检察院的领导干部,来给区里的干部讲法讲纪。

  一面高调倡廉,一面大肆贪腐。张引的表现,与很多落马官员并无二致。对于下属主动送“奖金”上门,张引心里非常清楚,“这些下级单位的负责人送钱给我,其实是想和我搞好关系,希望让我在个人和单位等方面能给他们关照”。

  所谓的“关照”,指的是私下里帮助下级单位在资金拨付、评优评先等方面提供支持,或是对下级单位领导干部的职位调动、家属工作安排给予帮助。“这是很明显的权钱交易”,无锡市检察院的办案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可即便如此,事发前,上级单位对张引没有任何警示和监督,这足以说明监管的缺失,也反映了滥发奖金在大多数人眼里并不构成犯罪。

  也正是在这种权力“真空”和从众心理的自我麻醉中,张引对“奖金”的管理漠不关心,在“奖金”收取上肆意妄为,在“奖金”发放上搞“一言堂”。他早已忘记党员干部应当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以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假如,在知晓泉山区“奖金”贿赂的风气盛行之初,上级单位就加强对该地区领导干部的监管,并以法律手段堵塞文件漏洞,杜绝区里送“奖金”的现象,正风气立规矩,也许泉山区的风气会大为改善,也许张引的人生就不会在55岁时陡然转向。

  对于这些,身处狱中的张引感受深刻,他痛哭流涕地忏悔:“党员领导干部,就应按党规党纪的要求去做,偏离一点就会犯错,越走越远只会毁了自己。如果当时清醒一点,我又何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

  张引案件的查处,再次给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党纪国法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碰不得的高压线,千万不要等到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再换回对它的重新认识。(李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