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是公职人员,这里却显示其领取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近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纪委监委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上搭建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模块出现异常信息,触发预警。工作人员核查发现,李某在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领时虚构证明材料,违规领取该项补贴一万余元。最终,李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近年来,秦淮区纪委监委深入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融合新模式,聚焦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教辅采购、“校园餐”整治、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等重点领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系统各类业务数据,搭建多个数据分析模型,深挖问题线索,持续为监督工作赋能增效。
建模分析必须找准切入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高效。区纪委监委强化大数据应用意识,按照“一专项一建模、一领域一治理”思路,全面梳理不同行业部门的廉政风险点和权力运行关键要素,制定《大数据监督模型任务清单》,重点对各领域的隐患漏洞、廉政风险、监管盲区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科学设定模型应用范围、监督对象和比对环节。比如,在构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数据监督模型时,基于区审计局在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聚焦资金去向、使用范围、项目结算等“小切口”发力,推动问题起底、不留死角。在构建停车收费管理监督模型时,接入相关信访举报系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梳理,查找个别工作人员收费不扫码、议价收费等可能侵吞停车费的问题线索。
着眼数据联通、信息共享,区纪委监委注重加强与上级单位、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断打通数据壁垒,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坚持数据规模和数据质量两手抓,明确“格式统一、标准一致、真实准确”等数据标准,整合多方数据信息,最大限度实现数据贯通运用。目前,通过接入“阳光惠民”平台、智慧城管系统、“12345”政务热线综合管理平台等多个系统平台,纪检监察机关可充分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开展查询、建模比对、分析研判,实现监督数据有效应用。
数据模型既要建好,更要用出成效,实现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监督工作注入有力的“数据能量”。区纪委监委建立预警信息分析例会、问题线索转办快速响应等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预警信息分析研判,通过字段拆分、提取等方式深挖数据价值,及时将疑似问题线索推送至相关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核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相关问题线索的跟踪督办,定期组织听取问题线索进展情况,并根据问题线索核查反馈情况,对数据模型规则进行验证校准,不断提升通过模型发现问题线索的精准度,以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
随着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入监督工作全过程,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实践运用的经验得到有效积累。“我们将持续深化数据应用,不断拓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让监督工作既精又深,跑出更快‘加速度’。”秦淮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蒋守昌 陈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