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新时代 新指南
准确把握增强党性要进一步到位的重要要求
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学术研究
一得之见
正风深一度
正风反腐在身边
书记说纪
实招集萃
广角
名城话廉
知行话题
评论
社论
要闻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新时代 新指南
准确把握增强党性要进一步到位的重要要求
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学术研究
一得之见
正风深一度
正风反腐在身边
书记说纪
实招集萃
广角
名城话廉
知行话题
评论
【编辑手记】
把“为人民做实事”入脑入心落在实处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壮丽画卷,为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的同时,不禁会思考:党的生机与活力来自哪里?是什么因素使得党能够历经风雨而更加坚强?要解答这样的重大命题,必须来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光耀千秋的诗篇,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红色资源。在这里,孕育形成了打败“西安作风”的“延安作风”,揭示了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问题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和政治优势。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能够清醒认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视为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获得了不竭的动力和制胜的法宝。
对此,曾在陕北的黄土地度过七年知青岁月的习近平总书记,体会尤为深刻。1975年10月,当22岁的他离开延安时,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使他获益匪浅、充满自信,“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铸就了“坚定的人生目标”——“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这份信念,如同一颗蓬勃的种子,早已长成根深叶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2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答卷”起笔。十年后,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为人民做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就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行人民之所嘱。五十多年前的梁家河,知青习近平最见不得群众受苦,“看到村里人要走很远山路去买日用品,他就想办法办起了代销点”“为了结束‘煤油灯熏黑鼻孔’的历史,他跑到四川去学习,回来带着大家没日没夜地干,终于让梁家河亮起了三秦大地第一盏沼气灯”……五十多年后的延川县,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为了群众致富想方设法推广苹果产业,千方百计拓展枣芽茶产业,跑遍十里八乡、说尽千言万语,急红了眼、想白了头。每名党员干部都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际行动把为民富民落在具体工作中,就会赋予“为人民做实事”更为全面、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实践内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在即,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杨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