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连着家书,家书承载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家风对家庭、社会的重要性,并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出殷切期望。“邮票里的家与国”主题展通过邮票这一独特而富有历史沉淀的文化载体,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庭伦理、家国情怀和廉洁精神。展览内容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忠厚传家久”“热血许家国”“壮志沃家邦”“万家中国梦”四个篇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展现了从古至今中国家庭文明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图景。“邮票是时代的记录者,但这些大时代大事件背后是人,有人就有家风,我们正是想通过邮票的视角来弘扬优良家风、涵养家国情怀,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新都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邮票主题墙
在展览入口处,一幅巨幕邮票主题墙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十七张邮票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画面的左侧,一个信封造型居于画面右侧,指向展厅的方向,好像一封寄出的信件,去往它应去的目的地。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步入展厅,四幅精美的邮票画框首先映入眼帘。在最醒目位置是《孔府、孔庙、孔林》邮票。孔子庭训的故事耳熟能详,孔子的家训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家风诗礼传家、家国同构的重要传统。在“忠厚传家久”展区,依次呈现在眼前的还有孟子承孟母“义礼传家”之训,以仁政济世;大禹治水将忠诚和责任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之中;包拯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苏轼才情卓绝,在家庭中传承着诗书传家的雅韵,以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着家族子弟;岳飞精忠报国,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这些跨越千年的历史人物,虽时代不同、经历各异,却在邮票之上汇聚成一个共同的精神主题——家风如灯,照亮家国。
前方的“热血许家国”展区,将观众引入一个更加深沉而悲壮的精神世界。李大钊赴刑场前的邮票,背景是他狱中手书《自述》,字字句句皆是信仰与担当的写照。“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这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更是中国革命者初心的缩影。赵一曼留给儿子的绝笔信,两页手稿格外引人注目。“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与对国家的忠诚。除了李大钊、赵一曼,向警予、蔡和森、左权等革命先烈的家风故事也在展区内一一展示。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行动诠释了中国革命者坚持理想、公而忘私的精神密码。
步入“壮志沃家邦”展区,一面巨大的家信墙震撼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上面挂满了全国各地志愿军战士写给黄继光母亲的信。1952年4月29日,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继光向母亲立下“军令状”,写下“不立功不下战场”的壮志豪言。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战斗中,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壮烈牺牲。静静地看着墙上的信件,文字已经斑驳,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跃动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讲解员介绍道:“这里是本展区的核心,所展示的信件都是全国各地的战士们写给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信。他们争相希望成为黄妈妈的孩子,要像黄继光一样,为国立功、报效祖国。”这些信件不仅表达了战士们对英雄的敬仰,更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壮志沃家邦展区焦裕禄邮票
展厅中,一张焦裕禄披着外衣、双手叉腰的邮票格外引人瞩目。焦裕禄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他的家规里,“凡事不能搞特殊”是铁规矩。儿子焦国庆回忆,小时候放学后他总在县委办公室闲逛,工作人员不敢管,焦裕禄得知后干脆举家从县委家属院搬了出去。有次焦国庆为了看戏告诉售票员“焦书记是我爸爸”,结果没买票就进去了。焦裕禄得知后,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看白戏”,并立即拿出钱要他到戏院补票。
时间迈入新时代,在“万家中国梦”展区中,一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邮票恢宏大气,展示的龚全珍、周永开等优秀楷模家风淳朴,用言传身教教育子孙。
继续前行,一组《精准扶贫》邮票记录着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其中黄文秀的故事令人动容。黄文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20世纪90年代,黄文秀一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告别世代居住的大山。黄文秀心中也由此种下了一颗种子。“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硕士毕业后,黄文秀报名到条件艰苦的边远贫困山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原本回家看望父亲,听闻所驻村突发暴雨,担心村民安全的她决定连夜返回,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牺牲后,面对前来慰问的干部,父亲黄忠杰谢绝了慰问金:“我们不能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这些钱,村里的扶贫工作用得上。”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展览结尾处,展墙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点明了展览的目的,更道出了家风文化薪火相传,始终焕发生命力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