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牵挂。近年来,长沙市纪委监委紧扣“三湘安居”行动部署压实住建等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紧盯群众高度关切的物业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小区物业管理由“无序失管”向“有序治理”转变。
市纪委监委将群众密集反映的“物业维修资金监管难、使用难”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多管齐下、靶向纠治。案件开路强监管,针对案件暴露出的资金审批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向市住建局党组发出监督意见书,督促该局复核近5年高额资金使用项目98个,出台制度十余项。过去,物业维修资金使用程序繁杂,申请通过率不足40%。市纪委监委强化“纪审”联动,有效运用物业维修资金专项审计成果,督促市住建局重构资金管理体系,压缩小额维修审批时限,探索利用物业维修资金购买电梯保险试点和空置房物业费打折优惠等改革,减轻群众负担。
长沙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进小区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针对群众投诉集中的业主大会召开难、业委会选举难导致物业更换难等问题,市纪委监委会同职能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传统小区业委会选举模式需业主纸质投票,收集选票难、业委会成立难、选聘物业争议大。市纪委监委督促推动市住建局打造数智物业管理等“八大数智平台”,开发业主电子投票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身份精准核验、投票全程留痕、结果即时公开。业主投票广泛性、真实性得以保障,效率明显提升,相关投诉大幅下降。
个别物业企业服务标准模糊、质价严重不符,由于调查处理时缺乏量化指标,认定违约较难。为此,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同梳理出举报数量较多的10个物业小区,会同住建部门深入督访,现场交办、靶向治理,直查快办涉物业信访举报162件,推动解决突出问题58个。同时,监督推动市住建局明确小区物业服务标准与边界,深化运用“红黑榜”机制,2025年有12个小区物业因服务不规范、履约不到位被列入“黑榜”。
公共收益权属不清、管理失范也是老百姓反映较多的一个焦点问题。市纪委监委采取调研监督、驻点监督等方式,督促市住建局完善出台收益公开与收费规范,在“谁来公示、公示什么、何时公示、怎么公示、谁来监督”等核心事项上,先后修订出台10项规定,优化监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已有2451个小区实行公共收益线上线下同步公示,收支明细、使用计划等数据实时可查,大幅提升了公共收益使用事项表决参与率,有力保障了“群众钱袋子”阳光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