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4年第06期

社论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闻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
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纵深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会专题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论国是

李希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刘金国同志参加宁夏代表团审议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论新质生产力

凝心聚力共谱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章
——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论述

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一切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决纠治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培塑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两会专访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吴向东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

特稿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深挖个案根源  把脉系统治理

风腐同查同治加固作风建设“堤坝”

向深拓展向下延伸  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小切口保障大战略

常抓不懈推动养成纪律自觉   

一得之见

建设过硬干部队伍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应有之义

图说纪事

“山这边”的嬗变密码

特别关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增或修改的重点条文解读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正风深一度

瓜州48小时——小城炽热作风消融冰雪灾害

以新风正气润民心成事业

代表委员话作风

知行话题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评论 

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钟瑛

1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征程上,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提供了科学指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现代化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昭示了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从时代发展来看,新质生产力体现了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创新为主导作用力量,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要产业载体,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相较于一般创新,新质生产力具有全新的时代特质与丰富内涵:一是更加注重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二是更加强调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以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先进生产力;三是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需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生产力的三要素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体现为:新质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更新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特别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和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等新型生产工具;新质劳动对象,体现为传统劳动对象的数智化,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随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并可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效能。生产力三要素发生质的变化,必然引致生产力的新质跃升,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现代化,否则现代化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产力,否则不可能真正做到产出效益高、经济运行状态好。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有赖于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生产资料,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研发和运用。现代高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品质生产资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构成。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以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发展,以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正加快布局,促进技术创新、研发模式、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全面革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已基本解决“从无到有”的供给问题,但高品质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提升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九项重点任务第一位。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于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这些部署释放出鲜明信号,凸显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迫切感,意味着我国正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在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明晰了在平衡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重点难点也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多种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可能片面依靠单一手段取得成功,归根结底就是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当前需要统一认识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排斥、清退传统产业,不能片面理解为“腾笼换鸟”“以新汰旧”,将资源完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从而轻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就是落后产业、无效产业。以我国工业为例,目前传统产业仍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传统产业的平稳发展,对于稳就业、稳增长乃至确保产业安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之间并非对立关系。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实现绿色转型,可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若不及时跟进和应用新技术,很可能会被迅速淘汰,未来产业若不能深耕技术和市场,也很可能只是潜在生产力,而不能形成现实的新质生产力。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长期内多代产品、多代技术并存于市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萌芽中的未来产业并存,新产品与旧产品、新技术与旧技术同在。因此,各地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以新兴技术替代传统产业的落后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和绿色转型,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我国的国情实际也决定了,不同地方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一些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由于缺乏所需的资源禀赋、科技人才和产业基础等因素,目前尚不具备充足的条件大力发展“高精尖”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则是当务之急。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只是其中之一,还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各地绝不能脱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一哄而上,以各种行政手段强行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而是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产业发展作出科学研判,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提升本地特色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这是当前各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的共同必由之路。(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