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
本刊记者 王丹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三次全会工作报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进行详细部署,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步入深水、任务艰巨,必须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这就要求我们直面尚未彻底根除的“土壤和条件”,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
相较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将“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作为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一部分内容,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中,“铲除土壤条件”被摆在更加靠前和突出位置。这一部署既表明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铲除腐败问题滋生土壤条件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也更加彰显在源头治理上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决心。
面对严峻复杂形势的底气既源于对反腐败斗争新情况和新动向的把握,也源于对腐败问题产生土壤条件的科学认识。当前,腐败的表现形形色色,比如,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危害政治安全;套取政策红利妨碍大政方针落实;政商结成利益集团形成区域腐败;腐败隐形变异、手段翻新升级,等等。种种问题背后,是腐败滋生的多方面土壤和条件——党内政治生态尚未彻底净化,消极因素尚未根除;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污染社会风气;制度规范尚不完善,一些新兴领域存在权力设租寻租的空间;防范“围猎”办法不多,不法分子屡屡得手还逍遥法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力,甚至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
新征程上,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以强大震慑力不断挤压权力寻租和腐败分子生存空间,坚决铲除“污染源”。要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严惩“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从提出“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到明确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再到强调要把“三不腐”有效贯通起来,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具体深入。翻开三次全会工作报告,“纵深推进”是今年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关键词。针对反腐惩恶的重心重点、相关制度机制漏洞、改革的难点堵点等,三次全会作出明确具体工作部署,要求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同向综合发力的实效。
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的战略部署,三次全会针对发现和惩治腐败强调“态度不变、力度不减、重心不偏”。在查办案件方面,明确指出将个案查处与系统治理相结合,推动从个案的重点惩治向系统治理、全域治理提升转变。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向基层延伸发力,强调继续瞄准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和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也要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战场,加大追逃追赃力度,集中整治跨境腐败。一以贯之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了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路径。
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善于推动解决问题。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必须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加强类案分析,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针对提出有针对性、说服力的整改意见,完善纪检监察建议的提出、督办、反馈和回访机制,防止“一发了之”。前移反腐关口,加强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
思想上的病变是腐败问题产生的诱因。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是关键。三次全会指出,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文化思想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创新警示教育方式等多种途径,不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
确保“三不腐”同时同向综合发力,进一步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不容忽视。切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探索强化监督的有效办法。把法规制度建设要求贯穿到反腐败斗争各方面,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加强纪法衔接。加强重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确保一体遵循、一体执行,使不敢腐的震慑更加彰显,不能腐的篱笆更加严密,不想腐的堤坝更加牢固。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法保障。图为苏州一家企业的生产景象。
对症下药、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
腐败滋生有着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生态等多方面因素,这就意味着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求我们从腐败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现实因素、手段方式等方面入手,以系统思维“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
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取得反腐败斗争显著成效的根本所在。在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纪委监委和各职能部门的反腐败斗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会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责机关要坚定扛起反腐败职责,切实强化党委对反腐败斗争全过程领导,有力有效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并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协同高效,自觉把党中央反腐败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
受贿与行贿是腐败问题产生的一体两面,必须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对此,三次全会强调坚决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通报典型案例,以正视听、以儆效尤。查处行贿人并非铲除政治生态污染源的终点,必须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把案件查处与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监管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压缩行贿行为产生空间。
纵深推进反腐败能力建设,深化改革是阻断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方法。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三次全会将改革重点和目标聚焦到权力运行中的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环节以及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并且强调加快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规范自由裁量权。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快速处置也是改革的突破方向,通过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动态监测。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总体战、攻坚战、持久战,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任务依然艰巨。要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