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汤原县‘八大产业’帮扶体系中,食用菌产业发展稳居首位。目前,实现年产值5亿元,深加工产品出口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9月中旬,黑龙江省汤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敬山向记者介绍起全县食用菌帮扶产业时如数家珍。
此时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内,村民正在采摘第二茬秋木耳,紧张而有序。汤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最初,这里的食用菌种植以小作坊为主,2012年初,县政府成立产业帮扶调研专班,深入乡镇林场、走村入户,了解到散户种植食用菌存在技术弱、规模小、菌种差、产量低等问题。
“‘各自为战’弊端明显,资源和地缘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有鉴于此,县委县政府积极对外宣传推介本地在种植食用菌上的天然优势,宣传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2013年成功吸引民营企业家投资建企,因地制宜探索构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持续实施“链条化”食用菌产业帮扶措施,推动全县大力发展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铺路搭桥。
“村里木耳大棚建设用地问题好解决吗?落实这项产业走‘四议两公开’程序了吗?”从汤原县启动强化食用菌产业帮扶伊始,县纪检监察机关就坚持民意导向,对食用菌产业涉及部门和村屯的议事决策程序全程监督,紧盯产业帮扶落实过程中“一哄而上”“头重脚轻”等问题,确保项目论证科学、决策民主、实施规范。
“干这一行,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财力不行的,县里给我们免费发放菌袋;技术不懂的,县里的食用菌产业办公室就派人给我们一对一指导;县纪委的同志们也时不时来棚里问我们各项政策有没有享受到,跟他们反映的问题,解决得很快……”村民李爱国提起各部门对自家的照顾,赞不绝口。
食用菌产业成为汤原县振兴发展的强力引擎。
2018至2019年,汤原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共带动464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户均增收464.9元。2020年,全县在助企惠民、企业引进上持续加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联农带农增收能力,当年,汤原县被评为全国“木耳主产基地县”,香兰镇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强镇。
“扩产能、提质量、出名品、抢市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也要更上一层楼。汤原县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通过企业辐射带动、塑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互联网+电子商务及食用菌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可追溯体系等,推动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帮扶质效,助力乡村振兴。受产业规模化和发展潜力的吸引,2022年,大塘农业科技成功落地汤原,形成了西有亮子奔腾、大塘农业,东有波巴布的工厂化菌业生产格局。依托3家食用菌生产研发企业,让更多的农户到企业、基地务工增收的同时,也得以从单一种植中解放出来,全面参与产品深加工、品质筛选、互联网营销等环节,不断拓展增收渠道。仅2022年,就巩固带动农户428户831人,实现增收96.99万元,食用菌产业成为推动汤原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新动能就位,监督也随之插上科技翅膀。“已投入使用项目均纳入资产台账严格管护,经营盘活和收益情况都及时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上公开公示,实时接受群众监督……”汤原县纪委监委信息化监督平台建设工作负责人王海玉表示。县纪委监委以农村“三资”管理提级监督平台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为抓手,采取线上监督与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准监督,着力发现并严肃查处作风不实、消极散漫、履职不力等突出问题,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真帮实扶保驾护航。
在县政府统筹、部门合力推进、驻企服务专员精准发力、纪检监察机关全程监督的工作体系下,2022年底,全县已发展打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0个,建设2个高标准食用菌生产示范带及19个标准化生产园区。2023年7月,汤原县被授予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黑木耳挂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入选2023年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如今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汤原县振兴发展的强力“引擎”,带领着全县人民驶入了致富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