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17期

社论

以学促干务求实效

要闻

习近平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工作汇报时强调
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风气正  乡村兴——广大农民群众期盼基层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调查研究

为担当者担当  为负责者负责  为干事者撑腰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义、难点与突破

什么样的错才能容——准确把握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政策边界

谁来为担当者担当——建立健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运行机制

容错岂能一容了之——深刻理解“三个区分开来”的精神内涵

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

小新说纪

党员干部哪些“过错”可以被“宽容”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可以不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的相关规定

廉洁文化

北京以首善标准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持续擦亮“清风北京”城市名片

河北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廉洁文化建设  让清廉之风劲吹燕赵大地

济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廉洁文化  推动“文脉”变“廉脉”

中国政法大学以“四个融入”助力廉洁文化向纵深发展 为立德树人营造
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学术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图说纪事

川渝联动监督打通跨省断头路

一得之见

以选题立项监督提升派驻监督质效

贯通惩治防提升重点领域反腐败整体效能

把整治急难愁盼做到群众心坎上

从严从实监督推动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做实“后半篇文章”

实招集萃

坚持系统思维深挖案件附加值

“沉浸式”体验提升警示教育震慑力

分级分类推动“精准滴灌”

以案促改深化矿产资源领域警示教育

严声嘹亮

赤峰市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整治
——出重拳从严治理 招投标沉疴祛除

以整改促治理,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远程异地评标破解专家“小圈子”

源头治理让清廉之水长流常新

扩容升级让财政评审提质增效

广角

以有力监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

将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常州 延陵风骨廉韵长

东坡井

监察史话

清代监察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启示

知行话题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评论 

对症下药才能改出实效

赤峰市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整治——

出重拳从严治理 招投标沉疴祛除

本刊记者 马直辰

1

  “移动通信设备已存入屏蔽柜,监控开启,门禁关闭。”7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7层,评审专家进入评标室,在隔断式工位对赤峰二中建设项目进行电子评标。另一个房间里,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苏文昌正对着监控屏幕现场监标。苏文昌介绍,“这个项目造价1.2亿元,按照市里的要求,我们从制作标书开始就参与监督,将一直跟进到项目竣工验收。”

  对重大招投标项目实施全周期监督,是赤峰市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中推出的一项具体整改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赤峰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办系列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案件,揭开了一张囊括招标单位、投标企业、评审专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群体的复杂腐败罗网。随着专项整治的深入推进,整改措施依次实施,治理效能正在逐步释放。

  交易中心
  自己的孩子自己管

  说到招投标问题,很多人首先认为是交易中心出了事,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杨成雷对此颇感“压力山大”。他坦言,招投标领域问题由来已久,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老大难”问题,“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认为问题出在交易中心,让我们多少有些委屈。”

  “看起来全市大小项目的招投标都是交易中心管,好像权力很大,但我们承担的只是平台服务职能。”杨成雷介绍,交易中心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交易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为招投标提供一个场地和服务,并不具有监督权和执法权,难以发现暗箱评标之类的问题,即使发现也缺少相应的处罚权限。

  然而事实上,委屈不代表没有问题。招投标最怕信息泄密,交易中心恰恰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比如抽取评审专家环节,交易中心与大多数地方一样采取随机抽取方式,开标后由评标系统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然后系统自动拨打电话通知专家到场参与评标。“为了压缩暗箱操作空间,我们要求专家在40分钟内到达交易中心现场。”杨成雷介绍,交易中心的问题就出在这40分钟上。评标系统确定到场专家后,会在数字见证区显示专家姓名,这时一些内部工作人员就可以掌握专家信息,甚至泄露给外面的有关人员,利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差对评审专家进行拉拢腐蚀。

  专项整治查出这一问题后,交易中心立即着手进行改进,要求专家本人到场签到后再显示相关信息,以此杜绝内部人员提前泄露专家信息的可能。吸取经验教训后,交易中心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以往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比如抽查以往招标监控录像时发现,有相邻工位的专家以“弯腰插入CA电子锁”为掩护,在桌子下面交头接耳长达两三分钟。甚至有专家明目张胆地在评标现场公然指定中标企业。对这些乱象,现场工作人员没有予以提醒制止,以至于后来专家问题愈演愈烈。杨成雷讲道,“这就说明以前我们一直借口没有监管权,推卸自身应该肩负的监管责任,而对于现象背后暴露出的制度短板和流程漏洞,更没有认真分析、及时完善。”

  “自己的孩子必须自己管。”杨成雷表示,专项整治以来,交易中心着力健全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比如针对专家评标期间可能通过言语交流、传递纸条、比划手势等方式传递信息,推行工位式评标,固定专家座位,加装座间隔板,防止专家暗中交流;针对当地专家相互熟悉容易抱团的风险隐患,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在开标时随机抽取其他省市的评审专家直接在当地进行评标;短短一年时间里,修订整合原有制度51项,新制定《数字见证区及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进场交易项目见证服务规定》等9项制度……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不仅有效规避跑风漏气、暗箱操作等风险,而且把投标企业精准围猎外地专家的操作空间压缩到最小。

  截至目前,赤峰市已经和22个省24个市签订跨省评标协议。杨成雷笑谈道,“现在,这些人想通过‘围猎’专家中标,就必须把这全国24个市的专家都‘攻陷’才行。”

  招标代理
  不当“黄牛”更能踏实经营

  40分钟“搞定”评审专家,离不开“黄牛”的牵线搭桥。所谓“黄牛”,就是为投标人和专家搭建联系渠道的“中间人”。

  “起初,投标人和专家两个群体相互之间没那么熟悉,投标人往往要托熟人、找关系,想方设法才能和专家搭上线,一些人从这层供需关系中嗅到‘商机’,做起了‘黄牛’生意。”2000年起就从事招标代理行业的童俊锋经营着一家招标代理公司,他直言招投标乱象对招标代理行业影响巨大,由于自己坚持不当“黄牛”,近几年公司业绩比较惨淡。“公司以前有个员工出去做‘黄牛’,短短几年就赚钱买车了”,童俊锋戏称,“那几年如果我做‘黄牛’,肯定比做业务更赚钱”。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此前不少招标代理公司都把“围猎”专家能力作为代理招标的基本条件,一年到头制作标书的本职业务做不了几单,全靠当“黄牛”赚取额外收益,变成了投标人和专家之间的“掮客”。为了在投标人和专家之间建起隐蔽、高效的联络机制,这些“黄牛”可谓花尽心思。他们利用专家群体人脉关系,按照行业领域把相关专家拉进一个个微信群、QQ群,相互之间通过特定暗语沟通,外人根本看不出问题。赤峰市纪委监委有关办案人员讲道,“比如投标人在临开标前,会让‘黄牛’在相关群里发一条天气预报消息。如果有专家被抽中评标,会在群里回复3个太阳的表情。”

  如果说“黄牛”牵线搭桥是招投标领域的显性腐败,那么为招标方“量身定制”则是更加隐蔽的问题。童俊锋介绍,专项整治之前,招标单位经常要求招标代理公司在标书中设置倾向性条款。比如,有招标单位向招标代理公司授意,在建设项目标书制作中设置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类奖励等赋分因素,为意向投标企业量身定制招标条款。

  问题就是靶向。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整治把“黄牛”锁定为重点打击对象,通过重拳出击,当地以前肆无忌惮的“黄牛”基本销声匿迹,来自招标方的不合理诉求也少了很多。童俊锋表示,“招标代理市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不当‘黄牛’也能踏实经营业务了。”

  评审专家
  投标中不中不能只让专家说了算

  2022年4月24日,赤峰市纪委监委连续公布6条专家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引起全网广泛关注。看到消息,赤峰市某建筑检测公司高级工程师龙佳辉感慨道,“以前他们暗中控标大肆敛财,以为没人管得了,这次纪委出手让他们落网真是大快人心。”

  专家评审本是招投标不可或缺的环节,旨在从专业的角度评定各个投标方案的优劣,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正是这份“专业的权力”,让专家成为不良投标企业重点“围猎”的对象。

  “投标中不中,决不能只让专家说了算。”龙佳辉是赤峰市最早一批入库的评审专家,在他看来,专家左右评标结果的关键原因在于,很多招标文件的赋分权值设置不合理,给专家的主观分值设置较大,让专家有了过多的自由裁量权。标书打分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打实的“硬指标”,比如投标单位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具有一级建造师资质等;另一类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软指标”,比如施工设计水平、管理人员能力等,好坏高下没有明确标准,全由专家说了算。专家凭借自由裁量权掌控评标结果,吸引来投标企业的疯狂“围猎”;投标企业高昂的“好处费”,又吸引更多专家“下水”,专家乱象由此产生。

  评审专家从个体受贿演变成群体性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得松、罚得轻,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因素”,龙佳辉总结道,“一些专家第一次收钱时还提心吊胆,几次之后看没人管没人问,胆子自然越来越大。”管得松,一方面是因为招标企业和专家之间都是私下往来,行业监管部门难以发现、难以取证;另一方面也因为专家所在领域如水利系统等自身封闭性较强,专家和主管部门往往沾亲带故,甚至本人就在主管部门任过职,存在熟人社会监督难题。罚得轻,则主要表现在只有行业资格处罚,没有追究相应纪律、法律责任。对于违规专家的处罚,各条线行业监管单位的标准各有不同,对于同类问题,有的规定2年内不得进入专家库,有的停5年,有的则彻底禁止入库。此前,因为未建立相应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于构成违法行为的也很少受到相应处置。

  龙佳辉说,“从专家的本心来讲,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想发挥自己专业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这次专项整治斩断了外界伸来的黑手,也斩断了内心贪婪的邪念,专家们可以清清爽爽、堂堂正正走进评标室了。”

  招标单位
  规范了大家都轻松

  除专家操控评标外,招投标领域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广受诟病的“明招暗定”,而这里面很重要的实现手段也是通过专家进行操作。

  6月19日上午9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大厅”里,赤峰高新区高端陶瓷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开标。赤峰高新区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国福讲道,“作为甲方,这是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我们第一次出评审代表参与评标,从开标结果来看,专家们做到了公正合理。”

  根据招投标法有关规定,甲方可以派出不超过评审专家总人数三分之一的评审代表参与评标,主要就是为了限制甲方意志过多干预专家评审的公平公正。以往有些招标单位不仅在派出甲方专家时就已授意指定,甚至要求在评标时拉拢他们相熟的行业专家,在打分上对指定投标企业予以特殊关照,以此实现“明招暗定”。在专家腐败乱象愈演愈烈的环境下,不少招标单位和张国福一样,对出评审代表唯恐避之不及,“很多招标单位干脆不出评审代表,就是担心专家自身出问题,外界会误认为招标项目也有问题,甲方和专家是一伙的。”

  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赤峰市的入场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类项目,政府相关部门作为甲方不仅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还负责行业监管。从专项整治情况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有关主管部门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监管失位问题,致使专家群体从中不当得利,扰乱公共资源交易秩序,造成营商环境失序、领域治理失能。

  痛定思痛,专项整治以来,各主管部门吸取评审专家群体性腐败的惨痛教训,在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上下了大功夫。市水利局组织全体水利专家开展自查自纠,共自查存在为特定投标人倾向性打分等问题的专家35人,有关问题线索已移交市纪委监委。市住建局于今年3月完成对评标专家库656人的考核工作,将违反制度的159人清退专家库、24人暂停半年评标专家资格。

  与此同时,各部门在厘清监管职责边界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建设,加强对专家群体的行业监管。如市政务服务局起草《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交易中心、政务服务局的权力和责任;市住建局对评标专家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具体化,制定《评标专家征集制度》《评标专家抽取监督制度》等10项更具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市水利局也对《赤峰市水利工程招标评标专家评标工作守则》等制度文件进行修订完善。

  规章制度健全,行业监管到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各环节得以规范运行。张国福表示,“以前谁给专家钱谁中标,中标的往往不是实力强、口碑好的企业,项目开工后麻烦不断。现在好了,各方各环节规范了,大家都轻松。”

  投标企业
  公平竞争的市场才有活力

  治理效果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赤峰某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陆秋涛对此颇有感触,“专项整治不仅狠狠打击了不法‘黄牛’、违规专家的嚣张气焰,更净化了公共资源领域市场环境,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市场才更有活力。”

  “以前行业垄断比较严重,几年下来就数他们‘小圈子’里的企业中标多。”据陆秋涛回忆,大概在2013年至2018年间,随着赤峰城市建设提速,包括房地产开发等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增多,大量施工企业涌入赤峰市场,一些企业凭借关系硬、资质好,形成了假借资质、围标串标的“小圈子”,拿到了大量市场份额。

  2018年以后,赤峰市建筑施工的项目大量缩减,但是已有的建筑类企业还要生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企业秉持“锯响就有末”、中标就挣钱的观念,开始大肆拉拢、“围猎”评审专家。起初和专家交往就是请客吃饭送点烟酒、塞个红包,后来打专家主意的企业越来越多,“围猎”专家的成本也迅速攀升至三五万元起步,遇到竞标激烈的情况甚至能涨到几十万元。

  治乱需用重典,惩治要出重拳。2022年3月,市纪委监委从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抽调了170多人组成6个审查调查组,围绕项目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中标企业或实际施工人等重点群体展开深挖彻查。截至目前,已累计立案51人,采取留置措施43人,移送检察机关30人,掌握涉案人员700余人(其中公职人员110余人),涉及工程项目270余个、项目标的额44亿元,追缴违纪违法犯罪所得1.4亿元,释放了强大的震慑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惩处只是手段,‘揭盖子’的目的是更好地推动治理。”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纪委监委坚持边办案、边整改、边治理,立足“三不腐”一体推进,在组建审查调查组的同时,还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和以案促改组,构建从案件查办、专项整治到完善制度、系统施治层层深入的工作机制,发挥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为拧紧以案促改责任链条,市纪委监委与市政府党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市政府党组把专项整改工作纳入政府党组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台账,推动市政府党组下发整改工作方案,对相关职能部门整改情况进行集中调度、统筹推进。截至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自查自纠问题32个,发现问题线索4条,涉及52人。

  立足常治长效,推进系统施治,市纪委监委还数次召开会议,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深入分析评审专家腐败窝案背后的制度缺失和监管漏洞问题,督促各相关单位认真对照剖析和全面整改。如督促市住建局、水利局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文件,加强对行业专家的管理考评;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扩展远程异地评标覆盖范围,加快推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投标“黑名单”制度,等等。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3年1至6月,赤峰市已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182项,交易总额超过105.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8.99%。赤峰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睢利表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整治正在持续释放治理效能,同时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加强清廉赤峰建设等也起到推动、促进作用。接下来,赤峰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赤峰新篇章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文中招标代理、评审专家、投标企业有关人员均为化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