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武汉市,许多办事窗口都摆放着一个“武汉评议”二维码,办事群众手机扫一扫,就能进入评价页面,现场对办事人员、事项进行评价。近年来,武汉市运用好这一平台,以差评必查的态度、失责必究的举措和有错必治的整改行动,不仅给群众监督打开了一扇门,更给监督推动发展搭建了一道桥,推动群众监督热情变成完善治理的有效力量。
事事有回音 真查才能生威
“王女士您好!我是市治庸问责办的回访员,想了解一下您去蔡甸区劳动监察大队办事时的具体情况……”作出不满意评价不到两天的王女士,先是被回访员的认真劲儿惊到,随即详细讲述了自己向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自己所在公司不缴纳社保,几个月都没有进展的问题。
在包括王女士在内的许多受访群众看来,回访电话挂掉后,自己在家等结果就可以了。她想不到的是,一旦反映有关单位和干部作风的不满意评价被认定属实,不仅相关责任人会受到处理,还会直接影响到该单位的“双评议”排名。
这个越来越受到武汉市民喜爱的“双评议”,是武汉市委于2017年推动开展的专项工作。通过搭建“武汉评议”平台,要求全市直接面向群众、企业的履行审批、执法监管、公共服务职能单位在醒目位置放置二维码,群众在办事时随时扫码评价。市纪委治庸问责办(下称“治庸办”)每年根据评价情况,评出“十优满意单位”和“十差不满意单位”。群众的满意评价,可以为该单位获评“十优”助力;一旦出现作风方面的不满意评价,市治庸办则会及时转交相关纪检监察机关,及时监督解决问题。“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分管治庸办的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介绍,“‘双评议’工作的着眼点,就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通过群众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仅拓宽了监督范围,畅通了监督渠道,更拉近了群众监督与问题解决之间的距离。”
“双评议”之所以备受群众赞许,靠的就是严字打头。为了将严的要求贯穿工作全流程,武汉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作了一系列措施安排。在体制机制上,市区两级治庸办在党委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评议工作,确保工作有专人负责,问题有专人解决。在结果运用上,每年评出的“十差不满意单位”不仅在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上被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被评为“十差”后,更会对其主要负责人提出免职建议。不仅纪委重视,市委也将评议成果作为抓作风的利器。曾有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对某份通报中排名后三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并将约谈情况通报,同时要求组织部门注意从中考察干部。
评议从严,既靠真查真办落实,也需要快查快结保证。王女士作出不满意评价不足一周,蔡甸区劳动监察大队就督促王女士所在公司为她办理了社保手续。每天,评议后台收到的不满意评价都会在24小时之内整理出来,由专人专班完成电话回访,确保群众给出的“差评”件件有回应,真的有人管。每一件被查实的“差评”都会立刻扣掉该参评单位3分。“总分只有100分,出上几次‘差评’,就很有可能成为年度‘十差’了。”市治庸办主任张凌云说。她还讲述了第一年“十差”名单出炉后,相关单位负责人在大会上作检讨的场景,“气氛紧张肃穆,压力非常大,是真真正正地‘红脸出汗’。”
规则严格,处分严厉,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威慑力。计分排名指挥棒下,各单位都高度重视评议工作,生怕进入“十差”名单。为了提高满意率,个别单位甚至在评议载体上动起了歪脑筋,隐藏、遮挡、涂改、损毁二维码,甚至找亲朋好友“刷好评”、代替服务对象扫码评价。对此,市治庸办进一步严格评议纪律,明确参评单位凡有影响扫码、强迫好评或违规打听等行为,一次性扣10分。“评议纪律是维护‘双评议’客观公正的底线。我们专门成立检查组,在全市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如今,检查发现的问题数逐年减少,2022年发现的问题数与评议之初相比,减少了75%。”张凌云讲道。
“我们武汉的评议,是实实在在的真评议”,王女士不吝赞美。党员干部在监督下变得“不那么自在”,换来的是市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参与热情和满意程度。2022年,全市共有超过402万人(次)参与评价监督,相当于每3人中至少有1人参与评议作出评价,群众满意率也从最初的85%上升到96%。
“五一”假期的武汉万象城,不少顾客与8米高巨型娃娃快乐留影。
层层抓问责 真管才能生畏
“我去公证处办理业务时,因为没带现金要求扫码支付,没想到工作人员给我出示的是个人的收款码。我感觉不太对劲,想知道这笔钱去哪儿了。”2022年8月,市治庸办工作人员收到一条反映蔡甸区公证处的详细不满意评价,随即转交蔡甸区纪委监委开展了调查。
初步了解发现,蔡甸区公证处是区司法局下属二级单位,其对私业务公证费一直采取现金支付方式。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公证处多次研究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渠道,但因公证处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特设专项资金清算账户为对公零余额账户,按照开户行规定无法为此类账户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在这种情况下,公证处为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规定由财务人员使用个人收款码办理业务。截至区纪委监委开展调查时,这种类似“公款私存”的模式已经运转了两年多。
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立刻调取公证处收费业务单据、账单和内部审计报告等进行比对,并没有发现钱款缺口。尽管账面上没有问题,但多年的审查调查经验让调查人员认识到,公款私存极易产生挪用公款乃至贪污腐败问题,由此促使办案人员深挖了一步。就是这一步,发现了该财务人员挪用公款的问题。
调查发现,该财务人员未严格按照单位规定时间期限上缴代收的公证款,而是利用时间差将部分公证款用于日常消费及偿还个人消费贷款,等再次收缴一定数额公证款后再补齐上次的缺口。这种“挪新款还旧账”的行为,显然触及了纪律红线。区纪委监委在查明情况后,对该财务人员予以党纪处分、政务立案审查调查。
“作风问题很容易由风及腐,甚至风腐一体”,张凌云介绍,为了抓早抓小,及时发现作风问题背后的贪腐问题,市治庸办对每一条差评反映的作风问题都从严审核,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把“双评议”件放在优先顺序调查,一经查实不仅对当事人从严处置,也会追究该单位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
仍以蔡甸区公证处为例。该案查清后,不仅当事人和公证处负责人受到严肃处理,公证处被评为2022年度机关处科室和基层站所类“十差不满意单位”,其主管单位区司法局的相关领导也被问责。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司法局以案为鉴、以案示警,要求局党组将案件处理情况在全局予以通报,全面排查财务制度风险隐患,确保不再发生财务管理问题。
2022年,市治庸办共回访核实不满意评价15250件,大部分都在回访时得以迅速解决,另有3000余件反映办事程序不规范、不严谨,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的不满意评价,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调查督办得到解决,全年共问责786人。其中,不仅有收到“差评”的当事人,也不乏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的领导。
责任下沉,带来的是实实在在作风转变。汉阳区政务服务中心经济类审批科开设线上“云帮办”,企业线上完成设立登记最快只要13分钟;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农民求助后,立即运输60吨水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蔡甸区卫健局家庭发展与妇幼健康科为保证符合条件的村民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主动联系外嫁村民为其代办奖励资金银行卡……办事时间压缩,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更加热情主动,“双评议”让参评单位争先恐后“内卷”工作质效,差评数量大幅减少,机关作风向上向好。
“十差”变“十优” 真改才能有为
说到评议带来变化的故事,东湖高新区交通大队从“十差”变“十优”成了市治庸办同志点赞最多的事例。
因光谷八小门前“护学岗”工作落实不力被学生家长举报,以及高新区道路拥堵“城市病”时有发生等问题,东湖高新区交通大队一度被评为“十差不满意单位”。大队“双评议”具体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肖繁告诉记者,“十差”名单公布后,市公安局迅速提出问责处理意见,对交通大队全队通报,责成分局党委向市局党委作出书面检查,并对大队主要负责人作出诫勉谈话。与此同时,市公安局和区公安分局为实现第二年“十差不满意单位”摘帽,专门成立了帮扶专班,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督促区交通大队制订整改方案,每周召开调度会对群众投诉进行研判,大队全体警员签订“双评议”责任状,对投诉集中的岗位勤务、工作纪律、执法规范、辅警管理、窗口服务、停车场管理等问题实行清单式点对点整改。
从严问责带来压力,奖惩导向催发动力。“现在已经形成了良性竞争,‘十优’单位会力求卫冕,‘十差’单位则知耻后勇”。张凌云介绍,每年名单公布后,“十优”单位主管部门会系统总结经验组织其他单位学习,“十差”单位主管部门则会点对点帮扶找准工作薄弱点推动整改,没进入“十差”但收到不满意评价较多的单位也会采取整改行动。
在东湖高新区交通大队,秩序科负责人胡燕锋向记者讲述了整改治堵情况。大队整合交通信号灯、卡口等数据资源,建成智慧交通多维信息感知网络,安排专人专班视频巡查,确保及时发现拥堵警情调度处置。同时,为解决珞喻路等几条主要道路严重拥堵问题,秩序科经过多次试验,决定在珞喻东路试行高新区第一条潮汐车道,一举让通行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5分钟。多方努力下,高新区交通大队治堵成效有目共睹,全队上下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不仅顺利摘掉了“十差”帽子,一年后还获评“十优满意单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责任下沉、作风转变只是阶段目标,推动整改、促进治理才是最终目的。在你争我赶的整改行动中,收到差评的单位不仅解决了暴露出的面上问题,更举一反三深挖问题根源,推动全系统、全行业工作提质增效。
以新洲区农业农村局下属综合执法大队为例,其下属农机监理站因违规向农机手收取互助会费等问题,曾被评为“十差”。区纪委监委调查发现,这笔费用本应由农机协会收取,而农机站作为农机监理部门,未与农机协会彻底脱钩,甚至违反规定直接收取会费。以此案为切入点,治庸办组织相关区纪委监委对全市“未脱钩”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并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彻底整改,从根本上铲除了违纪土壤。以此次发现的一系列“未脱钩”问题为起点,市治庸办发出通报,要求全市市直主管部门对各自“责任田”脱钩情况排查清理,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到位,真正做到机构、职能、资产财务等事项分离。
针对群众的不满意评价,市残联、市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武汉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管理办法》,明确定点康复机构不得出租、出借资格,不得要求残疾儿童垫付康复训练补贴;武昌区出台《武昌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政策工作书》等文件,对相关救助政策办理条件、办理流程、申报材料进行明确。2022年,“双评议”结果运用直接推动全市多部门出台、修订制度120余项,小小平台,带来的是系统性、行业性的重大改变。
奖优惩劣,落后问责,“武汉评议”这个扎根本土、服务本土的群众监督实践,不仅激励全市上下快干实干、主动作为,更在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