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11期

社论

大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要闻

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希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
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与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统一

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传承红色基因  对党绝对忠诚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安徽  突出思想引领  分级分类深化学习教育

广东  把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贯穿全过程

海南  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整顿工作扎实开展

贵州  从严从实推动教育整顿见行见效

陕西  把以学促干作为关键指向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江西: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

不断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治理效能

清淤治乱,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清风劲吹,不让教育净土“蒙尘” 

排除隐患,统筹推进金融反腐和风险防控

祛除沉疴,严防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贯彻好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方针方略

廉洁文化

广西盘活地域廉洁文化资源助推清廉建设  打造八桂大地清廉名片

厦门不断强化组织保障  凝聚廉洁文化建设合力

浙江大学打造廉洁文化“四个融入”模式  筑牢“三不腐”基础性工程   

书记说纪

让纪律教育入脑入心

找准症结“精准滴灌”

纪法警钟时时敲

共筑家庭廉洁港湾

一得之见

以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助力精准监督

党员干部要增强抗打压能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使勇于自我革命成为自觉

严声嘹亮

“武汉评议”营造真管真严浓厚氛围

贯彻“人民阅卷”做好群众监督

“严”字当头推动“双评议”走深走实

身在异地也能开办新公司

农机站开出互助会费发票之后

实证纪法

如何准确把握“感情投资”行为的定性处理

如何把握政商“旋转门”的纪法罪认定

案语

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系列报道·之三

一个自诩“会干事”却屡受贿的建筑专家

莫让权力成为吞噬自我的毒药

实招集萃

浙江·台州市  “三圈”监督促年轻干部系好廉洁扣

四川·乐山市  坚持正反结合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 

吉林·延边州  既警醒又启示做实后半篇文章

广东·韶关市  着眼抓早抓小用好第一种形态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监察史话

明代监察法规体系的内容及启示

知行话题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方法论(续)

评论 

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1

  政绩是什么?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曾作过解释,“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包括对树立什么样的政绩、为谁树立政绩以及怎样创造政绩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党员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自成立之日起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简短有力的八个字表达了为中国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高尚无私的思想境界和伟人担当,久久地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心田。最牵挂的始终是困难群众,问得最多的是群众的安危冷暖,最高兴的是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方面面都始终贯穿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对我们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深刻而有力的诠释。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体现和延伸。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从入党的那一刻起、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就要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千锤百炼提高党性,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为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打下坚实思想基础。树立正确政绩观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难免会受到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诱惑与考验无处不在,因此在工作资历不断增长、工作经验不断丰富的同时,更要时刻擦拭初心、保持定力,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上始终如一地保持清醒和坚定。

  树立正确政绩观,首要的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要坚持不懈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运用科学理论解决思想困惑、检视作风状态,学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学出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校正好人生坐标,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把精力多用在事业上,少揣精致利己的“小九九”,多做为国为民的实事好事,实现个人追求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砥砺、不断淬炼。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如果信仰不坚、立场不稳,这种差距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动摇。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活力缺定力”,容易带来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求成心切等一系列问题,是造成政绩观产生偏差的重要原因。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融入中心工作,看淡个人进退得失,戒急躁、去毛躁、除浮躁,踏实做事、本分做人,绝不能把干点成绩、做点工作作为向组织讨价还价、伸手要官的筹码。要深刻认识到,再平凡的岗位也是干事的舞台,再小的地方也能有大作为,只有把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做细做实,才能做出被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北京   高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