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组织安排下,我赴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道丁家套村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山水画卷、诗意田园、泥土芬芳,在田野里的“小”事“大”绩中,树牢了以民为先的政绩观,擦亮了永葆热忱的信仰底色。
初到村时,我就迎来了“小考”。针对部分集体土地的承包存在超期、租金过低等情况,村里开展土地承包问题合同整改工作,需要给承包村民讲清楚问题、搞明白政策。我主动接下这一“小”事,准备“大展身手”。然而,面对我的一堆“大道理”,村民云里雾里,比较抗拒。“俊鹏啊,村里人多事杂,做工作必须接地气,我带你多转转就好了。”村书记一边安慰我,一边陪我一同到田间地头现场查看,与承包村民逐一协商。“大叔,你这块地4亩多,至今还是每年600元租金,20年没变,早就不合适了。”“姐,重新签合同是为了保护你的利益,签了就有合法的使用权了!”我一言他一语,承包村民理解明白了,也对我更加信任。在实地勘察中、交流闲谈里,村里的503亩土地、1483人,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简单数字,而是一处处在脑中标注方位的房屋田地,一张张在眼中熟悉热情的面孔脸庞。我也懂得了,作出大“绩”看似繁琐复杂,基本方法却简单明了:多走到田间调研,多发动群众力量。
乡村的事千头万绪,是一地“鸡毛”,也是一片“锦绣”。熟悉工作后,村民们会反复询问燃气卡怎么开通,也会在下雨时多次为我送伞;我会反复讲解反诈骗APP如何使用,也会在加班时多次收到铁锅烙的爱心大饼。深冬傍晚的核酸检测点又黑又冷,群众送来的热水袋却很热很暖;雪后清晨的乡间小路天寒地冻,全村参与清扫时却热火朝天。基层事情很小,文来文往、穿针引线,人来人往、应接不暇;基层政绩很大,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最“小”的事,都是基层治理中最“大”的绩。在一“大”一“小”间,我收获了真情,得到了成长。
为提高工作质效,刚任职我就制定了“每月一创新”的计划。去年1月,因疫情防控需排查全村所有人员流动情况,我制作“问卷星”并在微信群告知村民填写,本以为线上统计能有效减少上门入户,提升效率。然而一早上却仅有40余人填写,效果很差。这次“尴尬”让我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之前的“每月一创新”也多是补足村各项制度、完善微信群等文字理论工作,缺乏实践,没有实效,还不如将“每月一创新”改为“每月一小事”,从小事入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小”事中,我对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有了更深的感悟。(杨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