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关键在“专”,找准病灶、精准发力。开发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由于土地开发集中、重大项目云集、资金规模较大,享有诸多优惠政策和管理自主权,并且与企业接触较多,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按照天津市纪委监委统一部署,我们把开发区领域腐败问题纳入近期专项整治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对集中共性问题靶向施治。
西青区共有24个开发区,包括1个国家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和19个企业集聚片区,其中21个开发区的管理职能由所在镇或村履行。前段时间我们接到举报,反映某村集体企业在运营管理开发区期间,企业账户有多笔大额财务专项支出,但实际并未用于开发区建设,这让我们警觉起来。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该村时任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村集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潘某某以建设开发区厂房之名虚假购买钢材,用某公司虚开的6张钢材收据和伪造的送货单在该村集体企业账户虚列开支,骗取大额财物支出,所套取的资金均由潘某某非法占有。
潘某某“套钱”的手段并不高明,却屡屡得逞,反映出由村集体企业运营管理的开发区的监管漏洞。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大成为涉农区县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村集体企业运营管理的开发区经营性收入多、集聚区基数大,有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虽然级别不高,但经手大量项目资金,掌握着村集体“三资”的初始分配权、具体事务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一旦放松自我约束,搞“一言堂”“一支笔”,而监督又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园区规范化管理,还极易出现公司运营与腐败问题交织现象,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该案例反映的问题是否普遍存在?开发区领域还有哪些突出的共性问题?我们认为,只有找准问题症结,专项整治才能有的放矢。我们从执纪审查、监督检查、巡察审计等多个维度,对24个开发区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形成工作台账。采取三“诊”三“查”工作模式,首先抓住“人、责、制、财、地、企”6个关键环节,列出33条负面“导诊清单”,督促街镇全面自查、委局深入督查。同时对园区片区全覆盖随访“会诊”,并与街镇、委局自查督查情况实时“对撞”,梳理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锁定项目招投标、园区拆迁补偿、大额财务支出为腐败高风险领域,点对点开展专项“问诊”,深查腐败问题。
专项整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由点及面。我们着眼于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企业化特点,瞄准农村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运营中的腐败问题这个“靶心”,举一反三,以全区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规划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审批、项目引进等10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靶环”,带动整个开发区领域腐败问题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发现问题48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7人,采取留置措施并移送司法机关6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发现问题是为了推动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堵塞漏洞,实现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我们督促有关街镇和委局联合建立《工业项目准入实施方案》《土地收购(回购)协同审核工作机制》等多项制度,聚焦“人事因制”全力确保开发区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全周期闭环式推进。针对潘某某等案暴露出的村集体财务和开发区财务混杂、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推动我区以潘某某所在村在内的发案村为重点,逐步推开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监管工作。目前,全区9个涉农街镇133个村全部实行了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账务混乱不清、集体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农村经营管理事务公开透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开发区经济发展活力。(作者:天津市西青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