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07期

社论

以高质量调研促进高质量发展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审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决落实“三个务必”重要要求
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希在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更好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在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担当作为

李希在湖北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对党绝对忠诚担负起职责使命

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是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的内在要求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聚焦“三稳”服务保障“开门红”

打通妨碍振兴发展的堵点淤点

监督“长流水”推动落实“不断线”

特稿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加强财政公权力管理监督的调研和思考

兰台论策

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系列报道 ●  之一
强学力行以求深

创新形式赛促学  推动党史学习入脑入心 \ 余雪春 李翠平

重点内容逐句学  引领原文学习走深走实 \ 贾华春

因材施教分类学  提升各级干部学习实效 \ 陈丽英

线上线下交互学  激发年轻干部学习兴趣 \ 刘煌

廉洁文化

湖北以廉洁文化涵养新风正气  潮涌荆楚听廉声

用廉洁文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山大学以廉洁文化固本培元营造清风和畅的教书育人环境

学术研究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一得之见

把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

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走深走实

贯通惩治防一体推进“三不腐”

实证纪法

如何根据《规则》理解和把握派驻机构的调查权限与措施使用

如何根据《规则》理解和把握“组组协作”的重点和方式

严声嘹亮

开栏的话

四川省宜宾市倒查简易审批项目

“点题收集”揪出乡村蛀虫

线上监督放大看 签到笔迹露马脚

无害化厕所项目怎能“纸面验收”

把便民路修到村民心坎上

实招集萃

同向发力促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打出组合拳护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找准监督重点助力乡村振兴

系统施治守好群众养老钱

书记说纪

亮剑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

以重点“问诊”带动系统施治

联动破解“老大难”

把“治”贯穿始终

名城话廉

合肥  廉韵沐清风  奋楫扬正气

监察史话

唐代监察法规的形成与内涵及启示

知行话题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评论 

做好纪检监察这个人心工作群众工作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加强财政公权力管理监督的调研和思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

1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工作因其固有职责任务,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特殊,权力集中。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加强财政公权力的管理与监督,对于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这一主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联合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组成调研组,深入有关省(区、市)实地调研,并组织18个省市财政厅(局)开展调研,同时广泛听取财政系统意见建议后形成本报告。

  财政公权力的内涵、外延及其运行

  财政公权力是法律、法规赋予财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益,具体表现为财政法律关系主体有权实施一定的财政行为。结合我国国情,财政公权力的内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部门在依法履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控和监督管理等职能过程中行使的各种公权力。财政公权力具有公共性、法定性、对等性三个特性。即:财政公权力来源于公众,为公共利益服务;财政公权力必须由法律授予,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

  财政公权力的外延反映的是财政公权力关联及适用的范围。财政公权力的外延涵盖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关系,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事权。从广义上讲,党委、人大、政府及其部门在实施与财政相关的活动、开展与财政相关的工作时产生的权力,都属于财政公权力的范畴。

  根据财政职责的主要内容,从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分析,财政公权力的主体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政策制定权。该项权力在财政部门履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相较其他财政公权力,其影响更为广泛深远,是加强监管的重中之重。二是资金(资产)管理权。该项权力是财政公权力区别于其他领域公权力的主要方面,具有影响大、权力复杂、涉及面广等特征,是加强监管的主要内容。三是财会监督权。该项权力既是蕴含在财政公权力中的监督权,对其他财政公权力起着制衡作用,同时也是接受管理和监督的对象,是加强监管的重要内容。

  财政公权力的运行是指财政公权力决策、行使和监督的实施路径、操作模式和具体程序。政策制定权的运行一般需经过立项、起草、审核、决策、发布、评估等程序,权力运行中要重点关注相关人员在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按程序报送审核、依权限审批等环节是否履职到位;资金(资产)管理权的运行一般需经过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年度预算、审核批复预算、执行预算、决算、资产管理等程序,权力运行中要重点关注分配资金的因素设定、竞争性评审、预算评审、分权制衡机制设置以及决策机制落实、信息公开、审批审核等关键环节;财会监督权的日常监督一般通过监控、审核、评价、调研、考核等方式运行,专项监督一般经过制定监督计划、确定监督对象、实施监督检查、进行处理处罚等程序,权力运行中要重点关注检查力量和对象确定、每一个程序内部和各程序之间制衡机制设置、监督结果公开等关键环节。

  财政公权力管理与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不腐”一体推进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将“三不腐”一体推进贯穿到财政公权力管理与监督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财政工作涉及范围广,面向主体多,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财政公权力管理与监督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三不腐”一体推进的认识不到位,权力监管的各项措施缺少系统集成。一是对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战略和深刻内涵认识不足,同时发力不够。实践中既有把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单纯看成是纪检监察部门任务的片面认识,又有将“三不腐”作为三个独立的阶段割裂开来的错误做法,简单将“不敢腐”与办案、“不能腐”与制度、“不想腐”与教育等同的认识不同程度存在。二是“三不腐”一体推进中合力不足,同向发力不够。一些党组织在“三不腐”一体推进中结合财政职能特点和工作规律的针对性不够,班子成员督促指导分管单位深化运用“三不腐”一体推进战略不多,纪检监察机构贴近财政业务开展监督的精准性不强,财政监督和内部巡视部门自觉运用“三不腐”一体推进战略统揽全局不足。三是左右互联、上下衔接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综合发力不够。除党内各类监督已有明确的衔接机制外,财会监督与党内监督及其他监督方式贯通融合的机制尚不完善,财会监督各类监督措施有效衔接不够,实践中往往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无缝对接。

  管理与监督的手段力量存在不足,“不敢腐”的震慑力尚未完全释放。一是监督执纪执法力度有待加强。财政公权力运行中制度和执行“两张皮”、有制度但执行不力情况仍一定程度存在。涉企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采购、投资评审、政府投资基金管理等重点领域,直接面向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易出现自由裁量权过大、设租寻租、被“围猎”等风险。二是监督执纪执法力量有待强化。当前,无论是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还是自上而下的派驻监督,都面临监督执纪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督执纪执法力量薄弱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地方反映监督执纪执法人员出现“断档”,“监督能手”马上面临退休,“新生力量”衔接不上,导致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还不够到位。三是监督手段有待提升。目前财政业务监督仍以事后监督居多,以惩治为主,事前事中监管较少,预防和及时查补漏洞存在不足。财政监督信息化水平不高,监督执纪执法过程中还大多采用调取会计资料、翻阅原始凭证、查看账册报表等传统手段,监督执纪执法效率和质量与当前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要求不相适应。

  管理与监督的制度机制有待完善,“不能腐”的刚性约束还有短板。一是公权力的配置还存在薄弱环节。从财政系统外部看,有的资金分配权掌握在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成为事实上的资金分配主体。从财政系统内部看,不同业务主管部门对同一领域同一地区可能设有不同的专项资金,相互之间沟通衔接不够。二是部分公权力管理和监督的基础还不牢靠。制度笼子“过疏”和制度调整滞后并存,存在“牛栏关猫”现象。比如,对于政策制定权,有的财税政策制定过程还不够透明,未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机制,尤其是部分针对特定市场主体的政策。有的政策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发现问题后也未及时调整完善,形成权力运行管理的漏洞和隐患。三是财政公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还有待健全。对财政公权力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往往放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下达上,有时会忽略资金的管理使用,导致财政公权力的监督不能有效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同时,管理和监督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依靠管理和监督主体主动发掘,或者靠少量投诉举报或移交线索,尚未形成及时、主动、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和触发预警机制,造成获取信息存在时滞,影响监督效果。

  财政公权力管理与监督“后半篇文章”尚未完全做实,“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行动自觉。一是警示教育效果有待加强。教育针对性不足,更多侧重于“关键少数”,对普通党员干部的针对性教育相对较少。教育载体比较单一,形式还不够多样、内容还不够丰富,有的存在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倾向,感染力、吸引力还不够强。传达多,剖析少,有的单位机械落实上级党组织要求,满足于开会传达或文件传阅违纪违法案例,缺乏必要的剖析、对照、反思。二是廉政文化涵养不足。个别领导干部对廉政文化的研究和提炼不够,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吸引力,措施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与财政业务工作结合不紧,针对性不强,干部群众参与度不高。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进一步加强财政公权力管理与监督的对策建议

  做好对财政公权力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必须以“三不腐”一体推进方针方略为指导,按照“全周期管理”要求,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过程管控、全流程监督、全要素覆盖,将一体推进“三不腐”要求贯穿财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为财政部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监督惩处,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

  进一步加强政治监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政治监督。2022年,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关切,建立政治监督台账制度和推动落实闭环管理机制,定期梳理进展情况,实时督促抓好落实,初步形成了政治监督数据系统;坚持透过业务看政治,聚焦“两个维护”,紧盯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等要求强化监督,对重大监督事项做到起始报部署、事中报进展、事毕报总结;推进政治监督制度化,研究制定《政治监督暂行办法》,推动驻在部门主动接受监督,形成政治自觉、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会同驻在单位纪检机构,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和协助职责,监督和查处双管齐下,综合运用参加会议、谈心谈话、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沟通情况、分析研判、廉政把关、实地调查等方式,加强对财政公权力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督促财政部门按照中央部署,在收入预算管理、支出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领域全面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追责问责,促使广大财政干部心存敬畏、心生戒惧,正确履职、廉洁履职。

  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深刻把握新时代反腐败斗争阶段性特征,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把案件查办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做到零容忍的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突出重点领域、紧盯重点对象、严查重点问题,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防止政商勾连、资本向政治领域渗透等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深化整治财政部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重点查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把握财政系统作风建设的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把握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特征,把握工作重点、时间节点,坚持严字当头、露头就打,严肃处理财政部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对党的二十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从重从快处理。紧盯财政部门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不放,持续深化整治,着力发现和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背后的利益交换、请托办事问题,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深入推进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内审内控联动监督,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健全财政部门党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机构、派驻机构协调联动机制,互通问题线索,建立监督检查成果共享机制,整合监督力量,着力构建分工明确、衔接有序、协同配合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二)完善法规制度,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

  加强财政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督促、推动财政部门把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加强财政公权力管理与监督的理念融入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快修订《预算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财政法》等立法研究工作,严格预算管理,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明确权力运行程序,严格规范财政行政执法。按照“权责法定、权责透明、权责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政部权责清单,实行动态调整,把财政公权力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完善财政公权力内控体系。推动财政部门从源头着手,强化对财政公权力运行规律的把握,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全周期流程控制,限制公权力行使的自由裁量权,让内控“带电长牙”。推广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做法,把实践成果及时上升到制度机制建设上来,形成由点及面的规模效应。将制度执行与监督落实纳入工作范围,把监督制度执行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以严格监督增强规矩意识,以精准问责防止制度“空转”,大力营造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督促财政部门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从项目立项、预算编制和批复、资金申请、资金拨付到项目结束的全程管理和追踪监管。将内控流程和控制措施融入一体化系统,涵盖资金申请、下达、分配、使用和其他财政业务管理的全链条,进一步完善对各业务的信息汇总、流程控制、节点预警、分级处置等具体措施,有效提升监督质效。积极探索财政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数据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率。

  (三)加强思想教育,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

  补思想之钙、强信仰之基。督促、配合财政部门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法宝”,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持续推进党性教育,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纠树并举,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财政干部提高党性觉悟和个人修养,清除错误思想、弘扬新风正气。探索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把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

  增强遵守党纪国法的意识。协调推动财政部门健全学纪学法制度,把学习掌握相关纪律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列入“三会一课”内容,纳入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让财政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法治意识。突出“关键少数”,引导财政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成为廉洁公正用权的标杆。

  持续加强警示教育。利用典型案例抓好以案促改,通过收集财政系统典型案例、组织编写警示教材和拍摄警示教育视频等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廉洁教育,用活教材频敲警示钟,督促财政干部从身边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筑牢思想防线,推动相关责任主体堵塞监管漏洞、补齐制度短板,扎实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加强对年度民主生活会、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监督指导,督促领导干部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修身律己、廉洁齐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