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20期

  社论

  把反腐败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要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时代  新指南

  以党的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两个确立”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

  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图说纪事  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年

  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

  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十年正风肃纪反腐

  高举旗帜:在科学思想引领下阔步向前

  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向前进   

  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

  整饬作风:擦亮全面从严治党金色名片

  第一职责:发挥监督在治国理政中重要基础作用

  人民至上:以管党治党实效筑牢执政根基

  政治巡视: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充分彰显

  改革赋能: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厉行法治: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正风肃纪反腐

  锻造铁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共同见证  我看新时代这十年 

  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

  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出党的强大自我修复能力

  文艺工作者承担起应尽责任有担当

  倡导新风正气成为广泛共识

  主旋律影视作品开拓文艺创作新境界

  荧屏上的共产党员形象见证历史书写时代

  主旋律影片所传递的核心价值是时代需要

  知行话题

  怎么看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人民至上 

以管党治党实效筑牢执政根基 

本刊记者  沈叶  董菲晨

1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人民”二字重千钧。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情系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站位维护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十八届、十九届中央纪委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有力举措加以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实际行动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持续守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践行不负人民的承诺

伴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一场护航脱贫攻坚的战役随之打响。“扶贫领域”“脱贫攻坚”等词语和有关部署要求,频繁出现在历次中央纪委全会工作报告中。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同年12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2018年至2020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

令出惟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强化监督、跟进监督,工作压茬推进,治理年年深化。安徽省纪委监委突出治标严查处、注重遏制强监督、紧盯重点抓治本,筛选出千余件扶贫领域重点问题线索交各地直办领办;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每年常态化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一次次有力的监督行动彰显着“深”的理念。

坚决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青海省玛多县黄河乡原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侯某某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民政特困人员生活补助资金共52.05万元据为己有,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街道石门社区党支部原书记邓某某骗取国家征地农转非安置补偿款36.65万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一个个扎实的案件诠释着“严”的要求。

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果断亮剑,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吉林省长岭县大兴镇原党委书记梁某某在应对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养牛项目专项资金检查工作时弄虚作假,临时借来100余头牛伪造场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扶贫办原主任欧某某在扶贫项目申报审核把关中严重不负责任,流于形式,在没有组织核实、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出具审批意见,致使6.18万元扶贫资金被骗取,另有10万元资金拨付不符合规定……一份份严肃的通报传递着“实”的导向。

除腐败之“蠹”、清作风之“弊”。开展三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期间,全国共查处相关问题28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8万人。铁纪清风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有力确保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扣牢“有效衔接”这个关键,锚定“乡村振兴”这个目标,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乡村振兴资金项目投入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2021年全国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腐败和作风问题1.9万个,处分1.7万人;2022年上半年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1万个,处分1.1万人。监督不松劲、不缺位、不断档,将脱贫群众“扶上马走一程”,纪检监察机关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促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护航党的好政策不断落实落细,保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政治监督力度。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团结镇的棉田内,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查看棉花质量。

彻查黑恶势“保护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6月30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0.1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2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2万人。这份沉甸甸的“打伞破网”成绩单顺应了民心,维护了平安,彰显了正义。

对黑恶势力露头就打、决不让其再祸害百姓,是落实党中央要求、坚持人民立场的坚决行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要求把扫黑除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中央纪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将督促推动扫黑除恶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严惩涉黑涉恶腐败作出部署并不断细化深化,彰显出除恶务尽的坚强决心。

严肃查办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张坚、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赵仕杰等中管干部“涉腐涉伞”问题,实地指导查处云南省昆明市孙小果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于文波、杨光等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自2018年1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扫黑除恶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加强与政法机关协同配合,攻克了一个个“钉子案”“骨头案”,极大地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充分表明,“破伞”是影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的关键问题。既要查办黑恶势力犯罪,又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还要倒查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专项斗争中普遍开展的“一案三查”,成为有效“破伞”的关键性制度安排。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一案三查”要求,坚决打击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和推动专项斗争工作不力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实地督办了一批案情复杂、影响较大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较真碰硬,对背后“保护伞”“关系网”没查清的不放过,对背后腐败问题没查清的不放过,对失职渎职问题没查清的不放过。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专项斗争胜利收官后,党中央作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决策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将“双专班”办案、逐案筛查、领导包案、抽查复核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加以固化,同时把“打伞破网”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推动常态化“打伞破网”走深走实。以内蒙古为例,自治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政法系统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惩治执法司法腐败,推动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政治不坚定、司法不廉洁、执法不公正、遇事不担当、作风不过硬等问题,做到“同步排查廉政风险、同步核查问题线索、同步查处腐败案件、同步解决顽瘴痼疾、同步推进建章立制”,推动净化政法系统政治生态。

把“打伞破网”同促进治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2021年,按照全国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推进四大行业领域整治工作方案》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负责“严厉查处‘沙霸’‘矿霸’背后‘保护伞’”工作,在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强化震慑的同时,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以案促改。通过开展行业整治,全国共打掉“沙霸”“矿霸”背后腐败和“保护伞”1200余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纪检监察机关以有力监督保障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图为重庆市铜梁区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   周发乔/摄

整治民生领“微腐败”,确保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有人管能管好

“利用职权大肆吃拿卡要,索要监管对象服装、鞋、药品等财物,收受个体商户给予的微信红包,均用于个人支出……”2022年8月17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魏某某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这是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的一个缩影。

“微腐败”问题“微”在基层、危在民心,只有把那些对中央政策置若罔闻、对民生疾苦麻木不仁、对民生资源巧取豪夺的“硕鼠”“蠹虫”揪出来、清出去,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在反腐“拍蝇”中提升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蝇贪”“蚁腐”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加大对“小官大贪”惩处力度。党的十九大以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9.6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6万人。通过公开通报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和典型案例,持续向全社会释放出对“微腐败”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群众所盼,监督随行。党的十九大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深挖细查民生领域背后的腐败、责任和作风问题之余,进一步把监督的“放大镜”聚焦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摸清“病灶”、找到“病根”,精准选题、“点穴”整治,推动从查处个案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从局部治理向全域治理拓展,从惩治极少数向教育大多数拓展。

党中央作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牵头、会同15个中央国家机关制定了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14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被列为具体整治项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本地区突出问题共增加144项整治项目,推动相关部门奔着问题抓整改,朝着民心抓落实。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用好专项治理这一有力抓手,一地区一方案、一领域一专项,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推动“大治理”。在陕西,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让“靠水吃水”、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得到遏制;在四川,“一卡通”专项治理把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审批发放摆到了阳光之下;在浙江,殡葬领域专项治理大大节约了“身后事”的高额开销……通过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整治、一次次监督,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逐渐转化为“满意清单”,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最终要把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实现监督与治理同频共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基层监督方式方法,探索做实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片区协作、巡审联动等监督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促进监督下沉落地,建强“老百姓家门口的纪委监委”,让老百姓反映问题有渠道、反映的事儿有人管。针对查处的“微腐败”问题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整治整改与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相结合,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正风肃纪反腐有力度,亲民为民惠民有温度。回望过去十年,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以管党治党的实际成效解答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时代课题。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反腐为民、反腐惠民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不断在扶弱济贫中践行为民宗旨,在惩恶扬善中笃定为民初心,在排忧解难中厚植为民情怀,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