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17期

  社论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

  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  新指南

  领航·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 “喻”论全面从严治党

  牢牢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清风正气护航出彩中原

  记录·金色名片   

  以公务接待收紧规范狠刹享乐歪风

  以上率下  鲜有不克

  感悟·监督向前   

  “治权之权”是这样运行的

  故事·执纪为民   

  吃得安全才有幸福味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磨剑·伟大变革  巡视利剑锋芒劲显   

  新时代巡视工作十年大事记

  深化政治巡视

  紧扣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能责任强化监督

  高质量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

  加强巡视整改与成果运用

  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学术研究

  全面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新深化

  图说纪事

  护航“苗岭三峡”开工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职务犯罪案件指定起诉、审判管辖的相关规定

  如何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做好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的界定和处理

  一得之见

  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让群众真正从党的好政策中得到实惠

  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市县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实招集萃

  线上线下结合助力项目顺利推进等

  名城话廉

  桂林  悠悠廉韵寄山水

  明德风苑

  牛犇  始终做与党同心同德的人

  知行话题

  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评论

  纠树并举深化作风建设

牛犇:始终做与党同心同德的人 

本刊记者 曹雅丽

1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悉心引导、深情关怀、殷殷嘱托文艺工作者,激励鞭策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用心用情用功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你把党当作母亲,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表演艺术家牛写信,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总书记日理万机,还抽出宝贵时间关心自己这个普通演员,我只有永葆初心、铭记重托,才能不辜负总书记厚望。”如今4年过去,回想起收到总书记来信时的情形,牛动容地说,不仅自己要做合格的党的文艺工作者,更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努力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牛犇  国家一级演员、上影集团剧团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信仰如磐——“一辈子跟着共产党走”

  2018年6月6日,在上海影城举办的“我的电影党课”启动仪式上,表演艺术家牛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圆了他多年的夙愿。早在1946年,不满11岁的牛在黑白抗日剧情电影《圣城记》中扮演村童小牛子,自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也使他获得了最初的思想启蒙,他懵懵懂懂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人。

  上世纪50年代,牛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听了老书记丁一的党课,想到自己从小父母双亡,在成长道路上得到党的关怀,得到前辈谆谆教诲,便在心中种下一粒“一辈子跟党走”的种子。此后,牛参演了多部抗战爱国影片,主导了数部电视剧拍摄。2017年,他零片酬参演电影《邹碧华》,主人公的一句话触动了他,“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电影杀青时,牛给邹碧华的扮演者佟瑞欣递了张便条:“我们一块从今天起考虑塑造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吧。”

  牛对党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正是这份浓浓的赤子情,让87岁的他依然在奉献着光和热。今年4月,他以视频方式助力抗疫;5月,参演庆祝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特别节目;6月,参演的电视剧首播……忙碌之余,他也从未放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每次在电视机前聆听,牛都会带上党徽,认真记录,“总书记的话是‘灯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要坚持学到老、干到老,为我们党贡献一份力量”。

  “几十年来,你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牛的肯定,也是上影人对牛的共同印象。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说,牛同志是上影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追求进步,总书记给牛同志的来信鼓舞激励了上影全体电影工作者,要以牛同志为榜样,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努力创作更多不负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情怀如初——“服务人民、讴歌人民是演员的本分”

  今年5月,牛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暨庆祝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特别节目。牛说,从1942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文艺为人民”的理念始终一脉相承,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命题。

  在70多年的电影生涯中,牛用心用情揣摩体会每个角色不易被察觉的内心世界,演活了一个个生活中真实可见的平凡“小人物”。“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塑造了许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受到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对于牛的艺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予高度评价。“用文艺服务人民、讴歌人民是一个演员的本分”,在牛看来,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而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演绎好每一个角色,塑造好每一个人物。

  20世纪80年代初,牛在电影《牧马人》中饰演了一个憨厚善良的牧民形象,因真实自然的演绎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6届百花奖双料最佳男配角奖。牛说,等接到剧本、拿到人物后再去努力就晚了,必须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才能尽快投入角色,让角色立体生动起来,进而与观众产生共鸣。在拍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时,牛饰演周恩来总理身边的老农,深刻感受到作为党中央领导人的周恩来总理身体力行、为民纾困的深厚情怀。在牛犇心中,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心向人民、老百姓对共产党忠心不变的证明。拍摄电影《海鸥老人》时正值寒冬料峭,年近八旬的牛在一个救助落水儿童的场景中,不顾一切地跳入冰冷的湖中。他说:“哪怕只拍背影,也不能用替身,只有实实在在地把每个角色演好,才对得起观众。”2020年底,讲述抗疫故事的微电视剧《家道颖颖之大考2020》邀约牛参演,为此,牛推迟了自己的手术时间,他认为,用文艺力量讴歌抗疫精神,自己没有理由推辞。

  当被问及资助上百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的事时,牛说:“没有党的关怀,没有太多太多人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牛。我的想法很简单,帮一个,就少一个孩子受苦难,孩子们受一份恩,长大后就会去帮助更多的人。”

  担当如铁——“生命不息,风帆就不能落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作为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参演过上百部影视作品的牛在追求德艺双馨的道路上从未止步。他说,自己为党工作就算不睡觉也不会有太长时间了,而且体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在逐渐衰退,现在就想着尽量多做工作,生命不息,风帆就不能落下。

  70多年来,牛精心刻画的众多经典银幕形象,许多都是很小的角色,但每次演绎他都会全力以赴。其实,从不挑剔角色大小、戏份和片酬多少的牛有着自己的倔强,挑选剧本时,故事主题一定要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人物要为时代呐喊,“否则我不去”;在录制节目时,所说的每一句台词他都仔细斟酌,想想是否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2017年9月,牛荣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和第16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从影70多年来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最好的褒奖。此外,他还是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获得者。牛把这些“终身成就奖”当成对自己的鞭策,他说:“我要像参演过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曲中唱的那样,一直‘向前进’。”

  此后,他参演了电影《村长打工》《第十一回》、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遍地书香》和《不负人民》等。2019年,在微纪录片《十一书》中,他讲述了老党员贺页朵入党誓词背后的故事,这份誓词是现存的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因革命工作需要,贺页朵冒着生命危险将写有入党誓词的布条用油纸包好,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牛老师的创作演绎,生动呈现了共产党员坚守承诺、永不叛党的优秀品质。2021年底,他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的拍摄,扮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的老年形象。舞台上,他与中青年演员一道,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共同诠释两代人的家国大爱。

  “德艺双馨应该成为每个演员的毕生追求,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是为了拍出好的电影作品,再苦再累也不应该有怨言。”为了艺术工作,牛会在凌晨3点起来背台词,在关节受伤时坚持拍戏,在头部皮下囊肿切除手术刚刚结束便前往老年大学分享学习工作体会……他还经常义务指导晚辈学习表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分享给年轻人。他说:“祖国的未来靠年轻一代,我们这代人要思考用什么来影响年轻人,如何把自己所接受的党的教育传递给他们,这份责任谁都不能推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