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排骨、小笼包、银丝面……说起江苏无锡,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个正在奋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美食胜地,近年来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在这一过程中,无锡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着力护航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出安全感、吃出幸福味。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故事,来感受发生在无锡百姓身边的美好转变。
无锡市热闹的美食街。
小作坊变身“名特优”
张云英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每天早上都习惯吃上一碗手工面。面条爽滑劲道、麦香满满,足以唤醒一天的好心情。
张云英钟情的手工面,是无锡滨湖区胡埭镇老浦生面店的招牌产品。这家店凭借着祖传制面手艺,在镇上已经经营了八十多年,拥有众多像张云英一样的老顾客。大家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并不知道这里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无证经营的小作坊。店主浦雪平坦诚地说,“我们只知道埋头做面,对于面的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不够重视,也不知道怎么改善。”
在无锡,像老浦家这样深受食客认可的食品小作坊还有很多。它们生产加工的品种主要为肉制品、豆制品、淀粉制品和糕点等,是承载家乡味道和城市烟火气息的食品生产业态。然而,相对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规范化程度不高、风险隐患较多,历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加强小作坊监管?从2019年开始,无锡市陆续开展了3轮未建档食品小作坊摸底排查,一方面督促它们“应领证尽领证”,另一方面以创建“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活动为抓手,引导商家以提升促整改、以评优促品质,扎实推进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
“市场监管部门不仅给我们办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还现场指导我们改造车间,包括怎么防潮、防霉等,指导得非常细。”浦雪平介绍,改造后的工场不仅和面缸、轧面机、晒面架等设施设备干净整洁,而且生产区、晾晒区、原料库布局更加合理,在保证工艺不变、口味不变的前提下,把产量提升了1.5倍。
规范化生产只是第一步,打造“名特优”食品和“百年工坊”是更为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锡创立了由县级、市级到省级“名特优”小作坊培育机制,设立专项奖补资金,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实地现场指导、专家技术咨询等形式,帮扶一批有意愿、有条件的食品小作坊生产条件再提高、生产工艺再优化、生产流程再规范。
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老浦家投入15万元,以各项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为标准对工场进行了全面升级,成功跻身无锡市“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去年12月,又从全省903家参评小作坊中脱颖而出,入选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无锡市先后培育深受群众欢迎的市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50家、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33家,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老浦生面店的蝶变,是无锡市全面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帮扶小作坊提质升级的过程中,负责监督市场监管部门的无锡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主动与全市8个市(县)区纪委监委开展“组地”联动监督,通过谈话提醒、参加会议等方式,督促市场监管等部门靠前指挥作战。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组长陶霖说,“我们会去一线与经营者沟通,检查监管人员是否履职到位,有无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同时,还重点紧盯专项奖补资金拨付、发放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看是否存在侵占挪用、截留私分,是否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问题,确保资金发放到位。”
现如今,走进改造后的老浦生面店,规范穿戴工作服帽的浦雪平和儿子浦逸锋正穿梭在面架间忙碌着,揉面、轧面、切条、上架……“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了保障,我们的面条更受欢迎了,现在不光无锡本地人找我们买面,连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都有客人常来买,有的还订了送给国外的亲戚。”浦雪平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说。
无锡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了解某糕点作坊食品安全生产情况。
校门口的“送餐长龙”消失了
家住无锡市健康新村的陈丽萍阿姨最近挺高兴,困扰多年的“心病”终于解决了。此前,由于担心学校伙食的安全问题,陈阿姨退休后每天中午都要到学校给孙女送饭,忙忙碌碌,退而不休。
“那时有许多家长送餐,有的是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每天都在学校门口排成长队,可壮观了!”陈阿姨说,如今,学校食堂饭菜安全有了保障,孩子吃的安全,家长们也省心了。
转变,源自一起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2018年9月,江阴市纪委监委查处了一起贪污学生伙食费案。经查,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原总务主任龚秀娟通过虚开送货单和发票报支再返现的手段,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贪污学生伙食费131万元。龚秀娟案发生后,无锡市通过监督检查发现,学校食堂腐败问题带有普遍性。对此,市委决定开展专项巡察,集中市县两级力量,用2个月时间对全市568所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的623个食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专项巡察发现,个别学校食材采购存在“小、散、乱”的情况,给学校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这是关系群众幸福的大事,必须重视起来。”无锡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市纪委监委举一反三,推动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治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学校食堂治理。依据实施意见,2019年,无锡市国资委全资设立了学校食材配送公司,建立“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配送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学生午餐安全。
统一配送体系建立以来,无锡市纪委监委压实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强食材采购环节监管,加大全批次食材检测力度。为了确保监管及时到位,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教育局开发了“阳光运行”监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次采购的食材来源、供应商资质、供应合同、交付过程、检测报告等各项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全部录入,确保全程可追溯、可倒查。
泰森的鸡肉、正大的鸡蛋、天都的牛肉……改革后的食材供应商已变成了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的肉、蛋、奶,全是大众认可的大品牌,蔬果也非常新鲜。“没有安全检测报告,所有的食材都不能配送。我们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对每种入库食材都会留样进行检测。”无锡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姜诗雨介绍说,“问题食材一经发现,系统就会立即发出警报,确保这些食材不会出现在孩子们的餐桌上。”仅2022年上半年,中心就检测出93批次不合格食材,拒收、退换和销毁问题食材186.06吨。
孩子们要吃得安全,还要吃得营养。在大力监管校园食品安全的同时,无锡还组织了市卫健委的营养专家,按照中小学生日常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标准,为孩子们制定菜谱。现在食堂的菜单每天不重样,每天的配送品种多达279种,菜品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前不久,无锡市对283名学生、家长以及275名教职工代表开展问卷调查,98%的被调查者对饭菜口味满意,认为菜品新鲜安全有保障。“孩子在学校吃得安全、营养,家长很放心。”陈丽萍阿姨说,“我也算是真正的退休了!”
学校食堂治理改革后,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吃营养午餐。
“全覆盖”监管有实招
今年7月,无锡市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外卖骑手联络群中,接到一名骑手的“随手拍”举报。该骑手拍摄的视频显示,一家专做外卖的餐馆操作间门口杂乱堆放着餐厨垃圾,店内地面积存有污水,5名工作人员均未佩戴帽子、口罩。执法人员随即到现场检查,线索核实后,立即责令该店暂停营业,并第一时间将检查情况抄告各大外卖平台,要求暂停其线上接单业务。
外卖小哥变成食品安全“吹哨人”,这一监管举措的实施,源于巡视巡察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2018年底,无锡市委巡察组对原工商局、原食药监局、原质监局开展了巡察。反馈意见指出,市场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要求落实上存在方法不多、措施不力等问题。无锡市有关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起来,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拿出有效的举措,把监督检查“全覆盖”要求落到实处。
整改压力倒逼下,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很快推出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公众参与式监管活动。这项活动由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检查的对象完全由人民群众“点名”,大家关心哪里,检查就重点指向哪里,以此探索扩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检查覆盖面。2020年第一次点名时,就有超过4万名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投票选出了麦德龙、盒马鲜生、华润万家等10家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抽检场所,以及大米、挂面、鸡蛋、酱油、鸡肉、猪肉、白菜、西瓜等14类抽检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随即来到这些场所开展随机采样抽检,检测结果第一时间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公示。截至目前,“你点我检”活动已经检查食品361批次,覆盖消费者经常采购的主要食品,让老百姓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在“你点我检”成果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范围,提升监管效能,今年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专门部署了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优化了“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专项整治+风险隐患排查”的综合监督检查体系。在此期间,无锡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不仅听取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汇报,还通过查看问题及监管台账、随机走访等方式,查找专项行动工作中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落实不到位情况,分析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此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落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近3年,无锡市食品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督检查方式,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4.3万人次,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42.31万家次,查处食品行政违法案件5434件。与之相应的是,群众对“菜篮子”紧密相关的主要食品满意度逐年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提升了1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大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