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16期

社论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新时代  新指南

领航·自我革命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在从严治党上进一步做起来实起来

记录·金色名片

“三不腐”一体推进纠“四风”

感悟·监督向前   

改革为监督赋能

故事·执纪为民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磨剑·伟大变革  做实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   

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坚守监督首责定位

激发“关键少数”头雁效应

关口前移祛微疾治未病

看好管住小微权力

纪检监察学

准确把握规纪法的辩证统一关系

特别关注  贯彻落实六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

安徽  清单化做深做实政治监督

广东  “廉动力”赋能稳增长

湖北  点题整治守护群众获得感

广西  打好重点领域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

河北  高标准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辽宁  用雷锋精神滋养铁军

兰台论策

如何精准有效发现问题·之五 

监督于微末之时

图说纪事

助力小米粉“变身”大产业

实证纪法

如何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认定“雅贿”案件犯罪数额

如何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证人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得之见

增强进取意识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多管齐下提升“关键少数”监督质效

强规范促创新持续推动监督下沉落地

延伸监督触角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广角

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系统施治一体推进“三不腐”

持续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

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沈阳  清风拂沈水  廉波扬政声

知行话题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评论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沈阳:清风拂沈水 廉波扬政声 

初国卿  钱樾雷

1

  千年沈水情深处,暮色依稀醉晚秋。沈阳历史悠久,风骨相续,廉韵绵长。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革命光芒照耀、传承英雄精神的红色之城,也是蕴含劳模精神底蕴的工匠之城。红色精神、英雄精神、劳模精神,淬炼着沈阳这座城市的风骨和底色,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沈阳城市风光。   姚剑锋/摄

  廉能政声  千古传续

  沈阳,古称“奉天”“盛京”,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史书描述:“盛京形势崇高,水土深厚。长白峙其东,医闾拱其西,沧溟鸭绿绕其前,混同黑水萦其后。山川环卫,原隰沃饶。洵所谓天地之奥区也。”沈阳有着11万年人类活动史,7200年人类部落史,2300年建城史和近百年建市史。伴随漫长的城市发展史,沈阳清风廉波迤逦有源。

  范晔编撰的《后汉书》中,讲述了东汉时期陈禅在候城(今辽宁省沈阳市)任职的故事。作为谏议大夫,陈禅因“廷讪朝政”罪被贬到辽东任玄菟候城障尉。玄菟郡处于东汉的东北边境,水陆通达,候城县更为要冲之地,各方力量杂处,文化多样杂糅,对于治理者的廉能要求甚高。陈禅到任不久,正逢北匈奴入辽东,朝廷又起用陈禅为辽东太守。陈禅推行文治,不以武力服人,成为当时封疆图治的典范。同时,陈禅修缮城池、整饬官吏,改善民生、广布德教,深受百姓爱戴。

  如今,漫步在沈阳城内,恍惚间仿佛带人穿越历史时光,感受到当年的古城气象。在沈河区南顺城路上,有一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书院——沈阳书院,“关东才子”王尔烈曾在这里掌教。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王尔烈中二甲头名进士入仕后,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主持科举考试,担任监察御史、顺天府丞等职,因官声廉能而任内阁侍读学士,在他古稀之年,嘉庆皇帝念其为官清廉,敕建翰林府,致仕归籍。王尔烈回乡掌教沈阳书院后,各地名师学子慕名而来,该书院成为当时辽沈地区学风鼎盛之地,培养了诸多栋梁之才。王尔烈一生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临终前告诫子孙“耕田为本,读书为尚;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沈阳城市历史上不乏陈禅、王尔烈这样的青史表率,廉韵悠长传续,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内的展陈。   王勇/摄

  英雄辈出  长子华章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是辽宁红色资源“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镌刻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就开始在沈阳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从1922年开始,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活动就在沈阳出现;1925年9月,沈阳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奉天支部成立;1927年6月,沈阳的市级领导机关——奉天市委成立。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都曾在沈阳战斗过。

  风雨如晦,信仰坚贞。作为中共奉天支部和中共奉天市委书记,任国桢在任职期间两次入狱,但出狱后总是立即继续投入战斗。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骨干,可选择著书立说,亦可凭名校学历谋取功名利禄,但任国桢选择按照李大钊同志秘密指示,单枪匹马来沈阳开展党组织创建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第一时间发表抗日宣言,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反抗侵略。如今,每年的9月18日,辽宁省和沈阳市都会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沈阳的共产党人书写着“共和国长子”的华章。陈云、陶铸、李富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也留下了共产党人夙夜在公、舍身忘我的光辉形象。抗美援朝战争中,沈阳以“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武器”的要求,积极践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城市再添英雄色彩。松柏常青,英魂不朽,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123名英雄模范长眠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每年有10余万人前来祭奠英灵。

  新中国建设初期,沈阳创造了数百个共和国的“工业第一”,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改革开放大潮中,沈阳敢闯敢试,探索进行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改革实践。同时,沈阳的劳模精神、劳模文化已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恒昌、尉凤英、顾诵芬、罗阳等劳动模范,成为一代代沈阳人的城市榜样。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的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陶宣育/摄

  红色为根  清廉为尚

  从红色圣地延安走来,雕刻看得见的党史;从战火中走来,唱响人民的心声。鲁迅美术学院与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下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沈阳,与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剧院、沈阳评剧院、沈阳杂技团等艺术院团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养了众多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沈阳拥有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唐韵笙)派艺术,培养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迟小秋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开创的“韩、花、筱”3大艺术流派跻身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国。沈阳相声、沈阳评书、沈阳大鼓独具特色、屡获殊荣,杂技剧《天幻》被誉为“中国杂技发展的里程碑”……

  文化一脉相承,廉洁因子亦深深刻进沈阳城市基因。近年来,沈阳市纪委监委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主题的廉洁文化阵地,传承英雄城市红色基因,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沈阳市纪委监委积极用好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陈云旧居等沈阳红色场馆和历史人物故事,整合廉洁文化资源,创建沈阳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警示教育展示馆2020年开馆,接待省内外、全市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参观考察,创新推出线上直播“云参观”。在全市13个区县(市)开展“一区一品”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共建和平区太原街玖伍文化城、大东区中小学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沈阳汽车城红色驿站等一批廉洁文化教育功能明显的教育场馆,在全社会营造崇廉风尚。

  倚沈水之畔、携历史之远、伴时代之光,如今的沈阳,继往开来,踔厉奋发,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全力擘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蓝图,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作者: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市委党校教务处二级调研员)


  沈阳方城抚近门。   陶宣育/摄

  【链接】沈阳赋(节选) 

  开千年乐善之区,人文毓秀;本万类丰繁之域,造化钟灵。改革开放,东北振兴。共和国长子,重现威仪;制造业基地,又复蒸蒸。环流水绿,入市山青。佳卉滋而花树茂,长空碧而爽气澄。频开博览,屡设销营,汇千城之货殖,邀万国之宾朋。世界园艺,异树奇花争辉于东野;国际论坛,精英智士献策于南厅。七城联翼,组翩飞之雁阵;沈市前翔,似腾御之亢龙。社会和谐,生民安乐。垂髫华发,共享升平。晨歌浩浩,夕舞盈盈。如松之盛,如日之升。雄哉沈阳,经千劫而永固;壮哉沈阳,屹百代而长兴。 (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沈阳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李仲元)

  【链接】陈云拒绝特殊化

  沈阳市和平区桂林街89-3号有一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二层日式小楼。1948年11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陈云迁到这幢小楼里办公、生活,直至1949年5月离开沈阳。

  当年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的警卫员张季敏后来回忆:“那时,首长住的地方只有一张小铁床,床上只铺了一个草垫子,又硬又凉。”看不下去的张季敏自作主张,从宾馆拆了一个沙发垫子运回陈云的新住处,偷偷铺在了首长的床上。陈云半夜开完会回到住处看到垫子大发雷霆,指了指已经白了的头发,语重心长地对张季敏说:“我20多年党龄,怎么能带这样的头呢?今后不要这样了,快拿回去吧。”

  陈云束身自重,从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为自己或家人谋好处上。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要用于人民,要为人民谋福利。他常告诫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无论你到哪里工作,都要记住一条,就是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国家今天不查,明天不查,早晚都要查的。记住这一条,你就不会犯错误。”陈云还给家人定下“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韩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