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 新指南
领航·自我革命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记录·金色名片
感悟·监督向前
故事·执纪为民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磨剑·伟大变革 发挥改革先导突破创立作用
特别关注 贯彻落实六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
廉洁文化
实证纪法
名城话廉
一得之见
学术研究
广角
知行话题
评论
社论
要闻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 新指南
领航·自我革命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记录·金色名片
感悟·监督向前
故事·执纪为民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磨剑·伟大变革 发挥改革先导突破创立作用
特别关注 贯彻落实六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
廉洁文化
实证纪法
名城话廉
一得之见
学术研究
广角
知行话题
评论
南通 江海廉波通古今
蔡鑫桦 周磊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扬子第一窗口”,万里长江由此入海、东海黄海在此分界,大江、大海不仅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民众,更孕育了城市的文化发展。青墩遗址、吉家墩遗址是江海文明最早的一缕曙光,历经五千年不衰。江河气质、海派风情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近代,南通开风气之先,实业救国先驱张謇,办教育、兴实业,创造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生动实践。清廉若水,文脉悠长。这一汪碧波从古至今,泽被大地,沁入心田,为南通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南通城市夜景 彭长青/摄
一堤捍海,廉俭家风千载传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河网密布,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在南通的治水兴水史上,不得不提终年蛰卧苍凉海边的范公堤。范公堤位于长江口以北,沿南黄海,自南向北,迤逦600华里,隐隐然绵亘有如海边长城。《中国海塘工程史》有载:范公堤堤高一丈五尺,底厚三丈,顶宽一丈,堤顺水势,弯曲有度。漫步在范公堤上,人们不仅沉醉于它的景色,更感佩于那段历史故事。
宋朝时,通州、楚州沿海每年到了秋季海潮泛滥,往往阡陌洗荡,庐舍漂流,人畜丧亡,灾情非常严重。时任泰州西溪盐官的范仲淹看到这种情况,就上书转运使张纶,提议修捍海堰。有人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范仲淹回敬道:“我乃盐监,百姓都逃荒去了,何以收盐?筑堰挡潮,正是我分内之事!”捍海堰修建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宋天圣二年(1024年)范仲淹征集兵夫四万余人兴筑海堰,不久便因海潮暴涨而被迫停工。获准继续开工后,范仲淹又因母丧离任回籍。其间,他屡次给张纶写信,请张纶无论如何要将捍海堰修成,并表示若有事故,朝廷追究,他愿一人独担其咎。捍海堰修成后,百姓感念提议修堤的范仲淹,将此堤称为“范公堤”。
一道捍海堤,永留贤臣名。范公堤现虽失却其捍海之能,但范仲淹“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的高尚情操却千古流传。范仲淹被公认为“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不仅以“先忧后乐”享誉后世,还以其一生严于律己、崇尚俭朴,言传身教严修家风留下美名。范仲淹在家书中多次要求家人勤学苦学、廉洁奉公、不营私利,还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后代依其训导整理形成《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范氏家训代代相传、泽被子孙,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即是此中翘楚。
南通范氏,据《范氏宗谱》《范氏支谱》《范氏家乘》等记载,本是范仲淹之后。南宋覆亡后,范家各支脉风流云散,其中一支举家迁居江苏南通,成为通州范氏之祖。明代诗人范应龙,是范氏世家有记载的第一人。之后历范凤翼、范国禄、范遇、范梦熊、范兆虞、范崇简、范持信、范如松、范当世、范罕、范子愚十一代,直至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范曾,均有诗书流传于世。
南通范氏既为范仲淹之后,自然深受其“先忧后乐”观念的影响,在家风家教中强调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风骨。南通范氏的一代代诗人们,其诗歌创作的数量或有多寡之别,艺术水准或有高下之分,但在文人士气与品节上,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南通范氏的家风家教中,最注重坚守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等为人为政之德。如范氏诗文世家第九代范如松教子有方,伯子、仲林、秋门三子皆以诗文闻于晚清,有“通州三范”之称。当儿子要外出做地方官时,范如松作《作吏十规》告诫儿子,“地方善政不能举,逢迎上官则恐后,最可耻”,“为民父母者,第一戒贪,贪则心昧,最可耻”,“作官须知进退,若老马恋栈,阿时殃民,以至身败名裂,辱及君亲,最可耻也”。由此也可以看出范氏家族一贯对孩子的教育之风。
南通启东市圆陀角长江入海口江海文化景观通道
一人一城,实业救国赤子心
认识并走进一座城市,可以从博物馆开始。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由南通植物园改建而来,位于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如今,这里不但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教科书,更是记录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生平的一面镜子,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几十万人次。
博物苑的创建人张謇,有着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慈善家等诸多头衔,这些头衔串联起了他服务故乡、报效祖国的一生。张謇以“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的精神和实践,奇迹般地开创了许多领域的先河,创造了诸多的全国第一。从“大生纱厂”开始,围绕棉纺织领域,他创办了大小企业34个,形成了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发展教育事业,形成“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父教育而母实业”教育思想体系,在他带动和影响下,当时的南通拥有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所气象站,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可以说他一个人造设了一座城市的近代辉煌。
南通博物苑中馆 黄金/摄
纵观张謇一生,“勤”“廉”“监督”是毕生的信仰与坚守。张謇出任北京政府农商总长期间,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修订法规,规范施政;咨文各地,严惩腐败,成为近代勤政廉政史上的一个范例。对于自己所兼职务的工资,他全部用于办贫民工场。开始创办企业后,张謇在每个企业里都要设置一个岗位,由专人从事监督工作。他创办的企业每年都要召开大会,对这一年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即“说略”,同时公布企业收支情况,即“帐略”,以接受股东们的监督。他每办一个学校,都设有专人对学校的运行、财务等进行监督,办其他一切事业也都是如此,以促使相关人员不敢逾越雷池。张謇69岁时,亲自选出七则古人的诫子名言,辑录为《家诫》,刻写在一块石质屏风上。其正面是《倚锦楼石屏铭》,介绍石屏的来历和品性,背面就是《家诫》。《倚锦楼石屏铭》与《家诫》都是张謇亲笔书写并请专人刻上去的。这块屏风就收藏在南通博物苑内。石与人通融,铭与诫映照,处处闪耀着张謇的人生智慧,警策后人,代代流芳。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张謇曾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即与草木同生,不与草木同腐。”对南通来说,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二有用事业”,更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无时无刻不在叩问世人、激励后人。(作者:江苏省南通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南通市委党史办党史处处长)
【链接】红色审计守初心
在南通,有一座以审计为专题内容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国家审计博物馆。漫步在博物馆内,一片片甲骨、一枚枚竹简、一件件青铜,再到一份份账簿单据、一张张粮票,都记录着审计的历史变迁,无声诉说着廉洁与贪腐、公正与灰暗的较量。
博物馆中,有一枚阮啸仙“双百”人物纪念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自我监督的初心。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审计长”,曾担任中央苏区政府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五大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和六大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他与中央工农检察部密切配合,组织肃贪“突击队”和清腐“轻骑队”。阮啸仙上任后不久,就有群众揭发时任中央互济会总财务部长谢开松贪污。在进行极为细致深入的调查与审计后,阮啸仙发现了谢开松贪污公物、以少报多、涂改账目等多项问题。之后,阮啸仙又连续主持清查了中央印刷厂会计科科长杨其兹吃喝嫖赌、克扣工人工资以及中央造币厂厂长陈云祥的贪污问题,在党内形成较大震慑。在阮啸仙的带领下,审计调查工作有序开展,苏区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2009年,阮啸仙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2年,阮啸仙家属将这枚荣誉奖章捐赠给中国审计博物馆。
时光荏苒,中国审计博物馆如今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南通市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基地。南通市坚持久久为功,一年一主题、一年一策划,充分挖掘利用中国审计博物馆、南通廉洁文化广场、南通市创建“无红包医院”展馆等本地廉洁文化资源,组织开展“5.10”思廉日主题活动。如今,思廉日主题活动已成为南通发动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常态化社会廉洁教育活动,使思廉、悟廉、醒廉、践廉成为江海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审计博物馆中阮啸仙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