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08期

  社论

  以有力监督保障党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要闻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赵乐际在湖南调研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六次为中青班亲授“开学第一课” 

  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年轻干部最重要的是接好信仰理想的班  

  做经得起考验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年轻干部怎样稳住“心神”

  兰台论策      

  开篇的话

  主动监督才有大作为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守得仓廪实 共护天下安 

  探索守好“中华大粮仓”的治本之策

  打好保障粮食安全“组合拳”

  多措并举压实监管主体政治责任

  保持惩治涉粮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

  专项巡视巡察——深度“体检”找准问题

  深挖彻查——系统清理粮仓“硕鼠”

  纪检监察建议——一体贯通“惩”与“治”

  廉洁文化

  培养廉洁操守  坚守为政之本  夯实“三不”一体推进的思想根基

  深挖廉洁文化资源  助力“三不”一体推进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汲取传统廉洁文化精华

  纪检监察学

  开栏的话

  适应新形势开辟纪检监察理论研究新境界

  一得之见

  以有力有效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要充分尊重群众需求

  正风反腐在身边

  纪检新兵的山村蹲点监督日记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党纪处分条例中对抗组织审查行为的主体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惩治行贿问题的规定

  小新说纪

  @企业家   这些行为可能将你送进“黑名单”!

  经验交流

  以严纪律硬作风护航新征程

  用辩证思维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风采

  巴山无处不新绿——王瑛精神激励巴中纪检监察干部接续奋斗

  七七草杂谈

  明哲保身终难自保

  书记说纪

  把好年轻干部成长“方向盘”

  从踏实肯干到背弃宗旨的蜕变

  污浊风气带坏的“后来者”

  监督失守洞开贪欲之门

  年轻干部要多“墩墩苗”

  评论

  锲而不舍打好为基层减负“加强针”

明哲保身终难自保   

曹雅丽

1

  西晋末年重臣王衍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王义,官至平北将军。王衍曾被荐举为辽东太守,他辞却不就,标榜清高,后迁至司徒、太尉等职,却不以经国为念,只是设法自全以明哲保身,这种行为不仅深为当时有识之士所鄙视,还最终招致祸患。

  太熙元年,武帝司马炎病死,司马衷即位,贾南风被立为皇后。贾皇后逐步擅权,想要陷害谢玖夫人所生太子司马遹。王衍官为中领军、尚书令,怕惹祸上身,便写信给司徒梁王彤,要太子与自己身为太子妃的女儿离婚。不久,太子被废,又遭杀害。王衍因女儿已与太子离婚,保全了官位。永康元年,贾皇后被毒死,权归赵王伦,王衍被罢职。不久,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起兵伐伦,王衍虽屡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后拜尚书令、司空、司徒,身居宰辅之位,却不关心国家大事,只考虑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他盘算着,万一国家大乱,自家兄弟狡兔三窟便可免遭祸害,因此请求东海王任命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

  永嘉五年,西晋王朝政局更加危急,地方上有苟晞之乱,边庭有少数族人建立的成汉国和前赵国。刘渊建立的前赵派羯族人石勒进攻洛阳。当时王衍以太尉、太傅军司被推为元帅,他恐惧不敢担当,推辞道: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于是到了今天的职位。这样重要的职位,怎能用不具才能的人担任呢?由于西晋军毫无斗志,洛阳城很快被攻陷。石勒以王衍位高任重尊称其为“王公”,问及败亡之故。王衍多方推卸责任,还趁机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决定用推墙压死的办法惩治王衍,临死前王衍幡然醒悟:自己的才华虽不如古代圣贤,但若不是终日谈玄论道,不明哲保身,而是与群臣百姓合力匡扶天下,哪里会有今日的下场呢!

  俗语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对于为官从政者而言,明哲保身、不担当不作为,不仅不能自保,还终将招致祸端。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占着位子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不仅“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更是腐败的另一种表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当官不避事的态度,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切实肩负起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