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04期

社论

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

新时代  新指南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立足纪检监察职能职责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加强政治监督  坚决防止和纠正政绩观偏差

古代清官能吏的政绩观  

特稿

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谈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守正创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印象冬奥

为冬奥喝彩  为中国自豪

燕阁观察  形势任务谈

北京冬奥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完美诠释

新春连线基层

倾听奋斗的脚步

逐梦飞天同守岁

爱心高铁让返乡路更暖

节俭清风扑面来

年味“廉味”一样浓

乌蒙山的幸福年

春节里的“疫”线坚守

特别关注

加强自我监督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自觉接受严格的约束和监督

用严格标准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坚持刀刃向内纯洁净化队伍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

严防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灯下黑”

学术研究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风反腐在身边

民心项目“复生”记

突出监督重点  保障乡村振兴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问责与党内问责关系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机关调查处置公职人员特定非职务违法行为的规定

书记说纪

把“围猎者”送进“黑名单”

织密“黑名单”数据网

让行贿人“黑名单”制度“长牙带电”

压缩行贿者的生存空间

一得之见

深化“三不”一体推进要真抓实干敢于斗争

地方动态

河北昌黎县  协同作战提升基层审查调查质效等

明德风苑

冯远征  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七七草杂谈

结党营私无善终

知行话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 

评论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执纪者说 

突出监督重点 保障乡村振兴 

杜奎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和监督专责机关,必须把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从脱贫的显性目标,转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综合目标的高质量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因时因势把握监督重点,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mage.png

  贵州铜仁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乡村振兴项目一线开展监督检查。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监督必须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展开。以碧江区为例,近年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茶油、食用菌、白水贡米、酸豇豆、柚子等特色产业,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我们的监督就要从这些产业入手,深入一线了解种植、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去年我们就深入川硐街道小江口村的“碧江福柚”柚子林基地,了解并推动解决了产销融合、产业路建设等5个具体问题。在监督过程中,我体会到,应当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作用,用好“大数据+”信息化监督平台,以“精准式、点穴式、全程式、销号式”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惠农政策,这样就能更好助推产业发展、保障群众增收。

  监督要聚焦项目落地。碧江区提出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公布的2022至2025年乡村振兴项目中,不少都是资金上千万元的大项目,其中灯塔街道办事处灯塔社区水文化河堤项目、锦江三寨河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甚至达到数千万元。我们的监督就是要紧盯这些重点项目,制定监督任务清单,围绕项目审批程序、资金管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跟进了解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置,确保各类项目落实落地。

  过硬的作风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的监督必须聚焦干部作风,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坚决纠正、重点整治领导干部及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问题,破除乡村振兴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如我们建立的“三心三看”监督机制,第一条就是通过热心走访看履职担当。我们统筹组建7个区级走访组和13个乡级走访组,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调度,督促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在走访中,我深深感到,责任压得实,作风才能转得好。必须通过调研督导、专项监督、入户走访等方式,常态化、具体化监督检查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帮扶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干部帮扶责任落实情况,以压实责任推动作风转变。

  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监督的实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