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新时代 新指南
特稿
印象冬奥
燕阁观察 形势任务谈
新春连线基层
春节里的“疫”线坚守
特别关注
学术研究
正风反腐在身边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机关调查处置公职人员特定非职务违法行为的规定
书记说纪
一得之见
地方动态
明德风苑
七七草杂谈
知行话题
评论
社论
新时代 新指南
特稿
印象冬奥
燕阁观察 形势任务谈
新春连线基层
春节里的“疫”线坚守
特别关注
学术研究
正风反腐在身边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机关调查处置公职人员特定非职务违法行为的规定
书记说纪
一得之见
地方动态
明德风苑
七七草杂谈
知行话题
评论
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一
民心项目“复生”记
本刊记者 赵振宇 通讯员 秦锦
春节刚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村的白茶基地就忙碌了起来。劳作的人们散布在茶田间,宛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在茶园除草、追肥的村民杨中新高兴地说,现在不仅每年能收到土地流转费和基地分红,在这里工作一天还能收入160元,“日子比过去强多了!”
杨中新所说的“过去”,其实并不遥远。就在3年多前,白茶基地还是一片核桃林。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这些核桃树本来被寄予厚望,怎奈品种水土不服,任凭大家如何精心培育就是无法结果。村民拿不到收益,渐渐心灰意冷。几百亩核桃林变成了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荒地。
从“无果树”到“致富茶”,半途而废的民心项目如何起死回生?纪检监察机关和巡察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保障作用。
不结果的核桃树
翟家坝村位于武陵山脉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然而多年以来,村民们以种植红薯、马铃薯、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杨中新一家原来种的就是玉米、红薯、水稻,每年收入3000余元,虽说吃喝不愁,但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眼看着邻村种植经济作物,老百姓都富起来了,我们心里也痒痒的。”杨中新说。
杨中新的想法,实际上也是翟家坝村“两委”班子长久以来的梦想,但一直苦于没资金、没项目而无法实现。近年来,借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村干部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带领乡亲们谋划新出路。看到县里其他村镇种植核桃的成功实践后,他们决定把这个项目带到本村。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村干部们很快引进了核桃种植大户,并在村里集中了300余亩土地,准备大干一场。村民们对此也非常期待。杨中新说,当时立即决定让自家的3亩土地加入这个项目,自己和老伴也早早报名参加核桃林的工作,希望这个项目能给生活带来惊喜和改变。
然而天不遂人愿。大家精心呵护的核桃树,到了该挂果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动静。村里请来了专家会诊,结论竟是“引入的核桃品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这一下村民们急了,问村干部咋办,村干部也只能挠头。“而且钱都砸进去了,这个时候再想换项目,也没有资金啊。”村支部书记李奎对当时的困境记忆犹新。
就这样,民心项目变成了“伤心项目”,村民们的期盼落了空,前期努力也打了水漂。“每次抬眼看见满山的核桃树就感觉心疼。”杨中新说,直到思南县委巡察组来到村里,事情才有了转机。
还有多少项目夭折
思南县委第三巡察组来到翟家坝村的那一天,杨中新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之前也没打招呼,直接就来到我们几个人的家里。”杨中新回忆说,巡察组成员围绕村里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问了不少问题,“而且问得很细,特别是产业发展的事反复问”。于是,在大家的共同讲述中,荒废的核桃林进入了巡察组的关注视线。
经过深入走访了解,巡察组意识到,由于翟家坝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思路不清晰,才导致盲目上马项目、蒙受损失。
就在思南县委巡察组深挖问题根源的同时,铜仁市其他县区的巡察组和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中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问题——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棬子村农业综合开发农场总投资120余万元,由于管理不善和疫情影响,只生产一批生猪后就闲置了;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长约3公里的产业路,因项目匹配资金不足而长期处于“搁浅”状态;
江口县争取到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的扶贫资金300万元,结果因项目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面临着资金被收回的窘境;
碧江区财政投入70万元资金在该区云场坪镇枫木坪村建设10亩食用菌基地,因维护管理和技术跟进不到位导致产量不高、销路不广,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开支……
随着监督检查和对村巡察覆盖面不断扩大,一些过去不太为人关注的乡村产业发展问题浮出水面,特别是部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问题,格外引人警醒。2020年,铜仁市农业农村局的一项调研抽查结果也显示,一些项目难以为继或未能产生实际效益,群众参与分红没有保障。
“这些项目不仅浪费了资源,也辜负了群众期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铜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严肃认真对待、深入推进整改。
为此,铜仁市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跟进,一方面抓好巡察整改的日常监督,另一方面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
群众很快就看到了变化。
这次转向为什么行
思南县委第三巡察组将翟家坝村的核桃林等问题反馈至鹦鹉溪镇党委,要求限期抓好整改落实,并明确镇纪委跟进监督。
接到反馈意见后,鹦鹉溪镇党委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进驻该村进行调研整改。他们首先对村级班子进行调整,选派年富力强的乡镇干部到村挂职,同时健全完善村级“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建强村级组织。
结合翟家坝村“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自然条件,村“两委”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没有技术改造价值的核桃树进行铲除改种,转向发展白茶产业。
这一次,该村以江苏省常熟市提供的4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为基础,计划集中土地1000余亩,建设白茶示范基地,预计让全村200余户村民从中得到分红,每年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寨1000余人就近就业。
前景看似美好,但刚从核桃种植项目吃了亏的村民们对白茶产业半信半疑——以前村里没种过茶,这个项目会不会重蹈覆辙?
面对村民的观望态度,村干部亲自登门讲解政策。“一次说不通,我就去两次,两次不行我就去五次,总会说通的。”村支部书记李奎说,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终于有村民愿意跟着一起干了。
为了防止白茶项目再次遭遇“中梗阻”,镇纪委督促翟家坝村紧盯农民培训、技术服务等关键要素,在茶园基地开挖、种植、管护等环节,依托常熟市农技专家和专业公司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杨中新等几百名村民经过指导培训很快进入了角色,摇身变成熟练的茶农。
白茶生长周期快,一年下种、两年采摘。2019年,翟家坝村第一批白茶就开采上市了。在常熟市的帮助下,翟家坝村与茶叶公司签订了50年的长期销售合同,成功打开了东部市场的销路,“思南白茶”成为供不应求的市场新宠。2020年,基地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2021年,更是突破了150万元大关。靠着发展白茶产业,翟家坝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这小小的白茶可真不得了,听说最顶级的白茶在江苏那边一斤能卖上千元!”杨中新感慨地说,“村里的荒山变成了金山,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改变还在持续发生
变化不止发生在翟家坝村,随着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的不断发力,整个铜仁市的乡村振兴项目都迎来新的生机。
在铜仁市纪委监委的督促推动下,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区县对近年来的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共排查项目5414个,其中需要完善的项目239个,目前均已完成整改,正在巩固拓展成效。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棬子村,昔日闲置的养殖场,现已引进专业公司,采用微生物技术发展生猪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长期停滞的3公里产业路终于打通,村里丰收的李子再也不用为外销发愁;
在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县农业部门主动对接,帮助村里筹集到更多资金用于冷水鱼养殖,村民每年的固定分红有了保障;
在碧江区云场坪镇枫木坪村,食用菌产量提高了、销路畅通了,现在不仅农户有了分红,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项目“复生”后,如何防止再次偃旗息鼓?今后的项目还会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铜仁市提出了解决之策:一方面坚持用好巡察利剑利器,通过加强市县巡察联动、建立巡察整改促进机制等举措,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更加有效地推动整改;另一方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督机制,深入推进“访村寨、重监督、助振兴”专项行动,让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农村特色产业基地调研,明确主题开展专项监督。
铜仁市纪委常委姚本法介绍,按照“见人、见项目、见资金”工作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实地了解产业规模、产销链接等情况,紧盯巡视巡察反馈、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沉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努力实现整改成效最大化。目前已监督检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693个,督导整改问题246个,确保项目廉洁、资金安全、政策落地,让更多像杨中新一样的农民从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得到实惠、尝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