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04期

社论

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

新时代  新指南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立足纪检监察职能职责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加强政治监督  坚决防止和纠正政绩观偏差

古代清官能吏的政绩观  

特稿

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谈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守正创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印象冬奥

为冬奥喝彩  为中国自豪

燕阁观察  形势任务谈

北京冬奥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完美诠释

新春连线基层

倾听奋斗的脚步

逐梦飞天同守岁

爱心高铁让返乡路更暖

节俭清风扑面来

年味“廉味”一样浓

乌蒙山的幸福年

春节里的“疫”线坚守

特别关注

加强自我监督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自觉接受严格的约束和监督

用严格标准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坚持刀刃向内纯洁净化队伍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

严防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灯下黑”

学术研究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风反腐在身边

民心项目“复生”记

突出监督重点  保障乡村振兴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问责与党内问责关系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机关调查处置公职人员特定非职务违法行为的规定

书记说纪

把“围猎者”送进“黑名单”

织密“黑名单”数据网

让行贿人“黑名单”制度“长牙带电”

压缩行贿者的生存空间

一得之见

深化“三不”一体推进要真抓实干敢于斗争

地方动态

河北昌黎县  协同作战提升基层审查调查质效等

明德风苑

冯远征  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七七草杂谈

结党营私无善终

知行话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 

评论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逐梦飞天同守岁 

本刊记者 王雪 王诗雨

1

  “我们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了!”虎年零点钟声敲响,远在400公里之外的“太空出差三人组”亮相春晚,手持春联和福字,向全体中国人民送上了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

  逐梦飞天同守岁。此时,位于北京航天城的载人航天工程在轨航天器支持中心依旧灯火通明,飞行任务厅主屏幕上正显示着空间站组合体飞行状态和航天员拜年的实时画面。作为保障平稳运行的“幕后”卫士,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飞控团队的科研人员时刻监测着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各类参数。尽管自己看不了春晚,但能守护航天员在“天宫”观看春晚,让这个工作中的除夕夜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年味。


image.png

  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年,地面上的空间站任务飞控团队始终坚守岗位、24小时全天候倾情守护。


  在GNC(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冯帅心中,飞行任务厅就像家一样。进入航天五院工作11年的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在岗坚守的除夕夜。“习惯了这种紧张又充实的工作节奏,今年又是第一次陪着空间站和航天员守岁,感觉很有意义。”

  几公里外,热控分系统主管设计师吴显林正在家中陪伴亲人吃年夜饭。他特别珍惜这个为数不多的新年假期,因为大年初四,他就得赴外地出差,为下一步实验舱的发射做准备。

  “飞控不分节假日。”白天黑夜、五冬六夏,航天人一忙起来“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常常晚八点延到晚十点,晚十点又熬成通宵;一出差往往就是长差,三、五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之久;有时24小时连轴转,连续三天没怎么睡,只因“睡不踏实,不如去岗位上盯着安心”……像除夕值班、初四出差,在他们看来再稀松平常不过,谁也没把这些事当事,“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哪里需要去哪里”。

  谈起新年祝福,绕不开“平安”两字。这寄托着中国人最简单最朴素的愿望。于飞控团队而言,所祈愿的“平安”,排在首位的无疑是空间站的平稳运行。机械臂顺利辅助航天员出舱作业,交会对接上演“万里穿针”,空间网络通信实现顺畅“天地通话”,热控回路系统保障冷暖舒适,航天员们“感觉良好”……继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后,中国空间站频传好消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次顺利平稳的操作背后,一代代航天人付出的又岂止十年之功?聚光灯外,是“无声无息,无处不在”,如螺丝钉般铆在航天事业“宏大叙事”角角落落的奉献与坚守,更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朝着梦想一路风雨兼程、坚韧前行的拼搏与奋斗。

  机械臂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友渔不会忘记,他们团队是如何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从缩比样机、原理样机到初样、正样,再到出厂、发射、在轨开展工作,经历上百次状态更改、300多项试验覆盖等,最终大型机械臂“全部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负载自重比、操控精度等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冯帅记忆深处,科研人员检测设备是否存在缺陷的拉偏测试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有一次,一万个数中有一个数跳了一下,其实几乎不可能有问题,但不能留任何疑虑,我们不仅将这个‘毛刺儿’解决了,还举一反三排查其他型号可能存在的问题。”

  吴显林清晰记得,他所在的热控班组那一次次“过程极其痛苦但收获相当丰硕”的艰难攻关,那一场场“必须确保面面俱到”、在“艰难拉扯”中逐步向前推进的故障预案讨论。

  更多的人,都对“归一次零,扒一层皮”的“归零”故障排查记忆犹新,有的问题或许永远不会出现,但为了那0.01%可能发生的故障,所有人都做好了100%的准备。

  “空间站,我们一起守护。”飞行任务厅外的展板上,贴满了爱心形的祝福纸条。浓浓的祝福背后,是把所有问题都彻底解决在地面上、“绝不带任何问题上天”的誓言和决心。

  初一早晨,与同事交完班的王友渔、冯帅等人结束了除夕值班。尽管一夜没睡,精神状态却都不错,“空间站在轨运行非常稳定”,与有荣焉的自豪与兴奋,让他们士气高昂、信心满满。

  士气的凝聚,植根于数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努力;自信的底气,源自于我们国家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谈起几代人一路走来的汗水和丰收,几位在采访前声称自己嘴笨、“怕说不好”的腼腆航天人,开始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眼中有热泪,也有星光。

  围绕自主空间站建设这一个“圆中心”,中国调集航天系统内外乃至全国各领域资源,按照同一套标准协同攻关。“没有人含糊、没有人诉苦,大家全力支持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宇航级高速处理芯片、高端电子连接器、高强度齿轮钢材……大大小小各种元器件、各类原材料,来自东南西北各科研院所,支撑研发者用最快的速度顺利完成人员数倍于己的国际科研团队合力才完成的重要试验,成功打破西方国家的空间技术封锁。“‘天和’能遨游星辰,靠的是保持第一宇宙速度,但支撑这个速度的,是举国上下的同心协力,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步入虎年,勤勤恳恳的航天人与中国空间站一同辞旧迎新,祝愿“今年花胜去年红”;迈向未来,中国航天人将继续奋楫星河、叩问苍穹,不断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