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金平,今年72岁,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自2009年左腿膝盖半月板损伤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我便因为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但过去大半年,我却因为一件事,老胳膊老腿地跑了好几趟。从一开始的折腾,到后来的顺利办成,我真切体会到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作风的好转,带给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2021年1月,农村老家村委会通知我可以接收因村居改造工程而新建的安置房,但要把房产证先办好。3月初农历新年刚过,我就赶早跑到镇上的政务服务中心等着了。坐在大厅里等待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叫到了我的号。但窗口工作人员看了一眼材料就告知我,村里的证明只有签字没有盖章不符合规定,需要补盖章再来。我心想,这只能怪自己粗心大意又不懂政策。
领房产证是件大事,一次办不成也算正常。很快我就补盖了章,对着材料表检查了几遍确保没有问题。一个多星期后,我再次来到政务服务中心。“不好意思,今天系统升级,我们上周日已经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公告,房产证业务暂时没法办理,可能要麻烦您下次再来了。”前台工作人员的一番解释,让我感到既理解又无奈,理解的是工作人员并没有故意刁难;无奈的是,像我们这样不关注微信公众号、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人,是不是能通过别的方式来告知呢?算起来,这是我第2次白跑一趟了。
5月,天气逐渐晴好了起来,我准备再次去办理房产证。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一次我提前咨询了业务受理电话,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镇政务服务中心。正好是下午高峰时,在等待近2小时后,工作人员受理了材料,并告诉我们还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取得。
正当我们点头同意的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子跑过来,将一沓厚厚的材料直接递给了窗口的工作人员:“李科,给,老样子啊!”我看了看,工作人员直接收下材料并回复会尽快办理。
“刚才那个小伙子,不会是新闻里常说的那种‘黄牛’吧?”回家途中,家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但该跟谁说、怎么说呢?那些天我心里一直揪得慌。没过几天,我在《张家港日报》上看到关于市纪委监委基层廉勤监督平台的宣传报道,旁边还配有操作解释说明。“试一试吧!”我把情况反馈到了平台上。
基层廉勤监督平台真起了作用。我反馈后,手机短信就收到了6位数密码,并且告诉我市纪委监委已经受理我的问题,根据这个密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就可以追踪查询事情的处理进展。第三天上午,两个年轻的纪检干部上门,详细询问了我在窗口办理业务的情形以及工作人员的态度,还拿了一张应该是监控里面的图片向我核实情况。
后来,我陆陆续续接到了市纪委几个工作人员的电话,有继续向我询问当天事情细节的,也有告知问题已在处理、请我耐心等候的。又过了半个月,市纪委的一位赵主任在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我家里,正式答复我,市纪委根据我反映的线索,暗访发现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收受几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烟酒茶等礼品的事实。市纪委已经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理,服务中心也已经加强了管理,同时市里的行政审批局会推出几项便民措施,请我们多多关注。
变化果然来得很快,我和邻居的生活开始频频获益。我的房产证是在家门口的自助服务终端上,在社区工作人员指导下成功申请并邮寄到家的;楼上邻居老陈的女儿经鉴定是精神残疾,想要办理计生特扶家庭认定却不便出门,看到政务服务中心新推出的帮代办服务,就直接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来办理了;邻村的小李家想生二胎要先办理再生育登记,在手机上通过一网通办就办妥了。
想到很快就可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我一点也不糟心了。现在,我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办理,也可以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来办,真的是太方便了!(方兆祥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