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01期

社论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勇于自我革命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 新指南

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着力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贯通融合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大处着眼细处着力强化政治监督

让“一把手”用权受监督干事打头阵

深化改革构建“一盘棋”监督格局

在监督融入治理上发准力见真章


图说纪事

能源保供三冬暖


特别关注

回眸2021 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

一严到底——主基调不变 震慑力常在

持之以恒——永远在路上 常吹冲锋号

实事求是——守好生命线 激发正能量

系统施治——统筹一盘棋 奏响协奏曲


正风深一度

回眸2021 治“四风”树新风见闻录

没有烟酒茶也能办成事

从“群里看”到“实地走”

盯住“四卡一包一局”治“四风”

锲而不舍纠“四风”  


正风反腐在身边

回眸2021 我们的获得感

为学生减负也为家长松绑

医院领导上门退还住院费

盼了八年的路修好了

小企业走出“用工荒”

老上访村的新面貌

好作风温暖“星星的孩子”


书记说纪

回眸2021 纪委书记的履职故事

“查、改、治”并举催生新貌

用暖心找回初心唤醒公心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小新说纪

回眸2021 新法规带来的新变化


特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第二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

某区纪委监委环保问责简单泛化案

崔某骗领财政惠民惠农补贴资金案

沈某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案


一得之见

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永葆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胆魄

干部“不粘人”是一种可贵品质


广角

北京房山区 党建引领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福建漳州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检查

山东临清市  加大处置力度化解基层信访难题

安徽潜山市  紧盯营商环境痛点难点靶向监督

江西赣州南康区  抓好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测评


实招集萃

云南昭通市 点穴把脉促问题真解决

江西井冈山市 片区协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东乡县 大数据助推监督更有力


明德风苑

王大中 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核能事业


七七草杂谈

当官敛财必受其害


知行话题 形势任务谈

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三个角度


评论

把假日“节点”作为作风“考点”



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三个角度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新阶段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新成效、总基调、协调发展3个角度谈学习体会。


【新成效】一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操作更加精准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增速在世界大型经济体中位于前列,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成绩单。

  中国经济继续做大做强。中国GDP总量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人民币之后,在2021年经济增长稳中有升。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生产较快增长,10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速较上月回升,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不断夯实经济增长基础。2021年宏观调控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帮助,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已安排35亿元,支持1300多家“小巨人”企业;安排30亿元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减补政策;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前9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8%和32.5%。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央企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充分发挥了国企“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经济发展更多关注市场主体和民生福利。2018年开始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已累计向市场让利超过8万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比重10%以上,占GDP比重2%以上。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061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2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8659亿元。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两年平均名义增长8.4%。

  中国经济正迈向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2020年疫情冲击下,党中央准确预判并及时部署了畅通国内大循环,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2021年12月,党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供需平衡之路将越走越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   何代欣)


【总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25次提及“稳”,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那么,“稳”字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进”字有什么新内涵?我们靠什么实现“稳”,如何推进“稳中求进”?准确理解这几个问题,不仅关乎我们对经济形势怎么看,更关乎我们的实际工作应该怎么干。

  “稳字当头”传递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现实必要性。2021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恢复态势,但经济增速尚未回到潜在水平,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对市场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的判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果任由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市场预期和企业投资信心将会受到更大挫伤,会进一步抑制未来的供需。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亟需采取有力的措施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增速尽快回到潜在水平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样既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防止经济形成“下行惯性”,避免市场形成有关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预期,也有利于统筹各项工作,推进改革,化解风险,解决问题。

  “稳中求进”既有一脉相承也有新的内涵。会议在强调“稳字当头”的同时也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这与过去十年一直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是,“进”也有新的内涵。针对2021年一些地区、领域的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针对部分地区“运动式”减碳、“拉闸限电”等简单粗暴的做法,会议对低碳发展所规划的路径更加清晰,减碳工作“稳中求进”值得期待。在共同富裕方面,强调“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也是“稳中求进”的新内涵。

  实现稳中求进具有坚实基础和政策空间。尽管短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仍继续保持着恢复态势,2020至2021年累计恢复幅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两年平均经济增速有望超过5%,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等7个方面作了全面且具体的部署,我们目前有充足的政策储备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并实现稳中求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杨光普)


【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的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看,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协调发展指数增幅放缓,但仍然保持增长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蓝皮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协调发展内涵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利用熵值法赋权,构建包含协调发展全面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经济在2020年和进入21世纪后的前20年协调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测算表明,2020年中国经济协调发展指数达到67.05,比2001年的49.60提高了17.45。总的来看,协调发展成效卓著,推动了经济的向稳向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这次会议要求,2022年“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这是基于我国目前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情况。在过去20年间,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呈稳步提升状态,但仍具有东西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南方与北方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发展差距拉大、省会城市“一家独大”等特点。蓝皮书测算表明,我国所有大城市与上海、北京、深圳的发展差距正在拉大而非缩小;从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来看,2020年已经有10个省会城市的首位度超过了30%,2010年仅有8个省会城市。蓝皮书测算显示, 2020年区域协调指数换算为百分制的指数得分为88.13,高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城乡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4个二级指标得分。这也表明,当前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日趋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加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邹一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