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19期

社论

守好实事求是这条纪检监察工作生命线

要闻

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赵乐际出席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讲话

新时代 新指南

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立足职能职责办好民生要事

学习党史 跟着总书记学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沂蒙精神烛照前路

用沂蒙精神谱写纪检监察事业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红岩精神浩气长存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中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监督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在“最先一公里”

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 监督助力“小巨人”企业成长

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 以下看上找准发力“靶向”

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 调研监督促长江净“油”

驻商务部纪检监察组 把脉农村电商“微枢纽”

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 “小切口”撬动美丽乡村“大提升”

特别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解读

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规范和正确行使国家监察权

使“三不”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准确理解管辖制度 依法履行监察调查职责

贯彻落实法治理念 严格规范监察措施适用

完善监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

树牢证据意识 确保案件质量

规范监察工作程序 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

细化监察对象范围 有效推进监察全覆盖

完善自我监督制度 坚决防止“灯下黑”

从几起典型案例看监察法实施条例带来的变化

学术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正风深一度

去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到”

下沉一线解决群众急难要事

机关党建

进一步突出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

纪律作风故事 新时代新篇章

行政审批“瘦身”了

紫红茄子销路广

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咒”

一得之见

不能当“好好先生”

将百年红色基因融入全面从严治党

实招集萃

北京通州区 监督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甘肃白银市 聚焦“一难两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浙江杭州临平区 协作区“五联”机制提升监督质效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知行话题 形势任务谈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

评论

警惕由风及腐的严重危害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沂蒙精神烛照前路——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时代启迪
本刊记者 沈叶
首页
1

金雀山下,沂水西畔,苍翠掩映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显得庄严肃穆。抬头仰望,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挺拔雄伟。塔的正面,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位于山东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并参观沂蒙精神展。总书记深情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走进2014年落成的沂蒙革命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思绪不由得闪回到硝烟弥漫的年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东解放区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这里的山水,见证了激烈斗争的战火;这里的土地,浸染着奋勇抗争的热血。据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蒙山沂水间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沂蒙精神就诞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写满了牺牲与光荣。

在沂蒙山区,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把人民当亲人,用生命为群众筑起一道生死相依的血肉长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第一碗饺子献给烈士,是朱村传承70多年的红色年俗。”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71岁的义务讲解员王经臣向记者讲述了“枪声就是命令”的故事。1944年1月24日,农历大年除夕,500余日伪军疯狂“扫荡”朱村。听到枪声,驻守附近的115师教导二旅四团三营八连连长鄢思甲立即命令全连紧急集合:“枪声就是命令,我们不能让老百姓过鬼门关。”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24位战士为保卫村民壮烈牺牲。“朱村是俺八连给救下的!”第二天,村民自发将第一碗饺子献给烈士,这一红色年俗传承至今,“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谊深深根植在朱村一辈又一辈人的心中。

一切为了人民。除了在战场上浴血杀敌,中国共产党还通过精兵简政、土地改革等措施,减轻群众负担,改善群众生活。既有“满缸净院”的亲民作风,也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既有“喊大爷、叫大娘”的亲切,也有“挖野菜也要远离村庄”的规矩。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百姓也不懂啥高深的理论,他们是从身边倒下的一个个共产党员、革命战士身上,明白了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是为穷人打仗,这才铁了心跟着党走。”沂蒙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庄纪旭这样解读。正是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中,党和军队获得了强大的后盾;也正是在积极参与各类组织的过程中,沂蒙人民获得了归属感,发现了自身的力量,找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好路径。

从抚养40多个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到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再到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沂蒙人民用生命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至今广为流传。正如粟裕在回忆录《真正的铜墙铁壁》中所写:“在3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共发动了4次大的参军运动,送出了58.9万多名优秀子弟……使华东野战军越打越多、越战越强。有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敌人不可战胜呢?”

穿越烽火,精神永恒;承扬不息,历久弥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与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一脉相承。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渊子崖保卫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百万民工支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厉家寨”“九间棚”,沂蒙人民在沂蒙精神激励下,将家园建设成“人人都说沂蒙好”的现代化城市。

如今,行走在临沂大地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平坦宽阔,城市夜景灯火璀璨,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曾被形容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革命老区,已经蝶变为交通四通八达、拥有北方地区最大物流基地的“商贸物流之都”。

在金兰现代物流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告诉记者:“临沂物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新时期对沂蒙精神的传承。”他深情回忆了总书记视察时“向现代物流迈进”的殷殷嘱托,介绍兰田集团这些年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旗红、市场旺”党建品牌的经验做法。

在顺和直播电商科技产业园,“90后”产业园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赵国强讲述了“直播遇上党建”的故事:“兰山区委组织部给我们选派了1名‘红领书记’、36名‘服务专员’,如果公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街道社区‘大党委’帮助下,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在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难掩兴奋地说:“作为红色朱村改造提升项目的一期工程,沂蒙支前纪念馆、朱村村史档案馆等已投入使用,未来朱村以红色旅游带动村庄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盼头,村民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

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依靠,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红色血脉依旧奔涌,红色精神依然勃发,沂蒙精神正澎湃着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