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17期

社论

深入学习贯彻监察官法

要闻

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

中央纪委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度学习 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学知躬行 以强有力政治监督保障新发展理念落实落地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保障实施“三高四新”战略

学习党史· 跟着总书记学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从遵义会议精神汲取全面从严治党智慧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

特别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解读

学习贯彻监察官法 促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监察官队伍

准确理解和把握监察官的范围

科学设立监察官等级制度

强化对监察官的监督

注重对监察官的职业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对监察官队伍的领导

燕阁观察·形势任务谈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你需要了解新发展理念这些方面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贵州: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

推动过渡期专项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

把监督做到政策发力处群众心坎上

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监督网

“智慧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监督“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把专项监督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视点聚焦

从法规制度建设看“三不”一体推进

纪律作风故事 新时代新篇章

四川成都高新区:中断的助残服务续上了等

学术研究

以大历史观学习党的百年历史

一得之见

以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国企招投标廉洁风险防控

坚持破立并举提升作风治理效能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斗争力量

以“小切口”撬动“大监督”

正风深一度

为什么总有领导干部喜欢搞特权

用特权来变现,路子走不通了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监察史话

韩昇:汉唐地方监察的制度性发展

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中的廉事四则

知行话题

深入学习《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评论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履职尽责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坚持不懈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本刊记者 陈杨
首页
1

宝塔山下,延河水蜿蜒流淌。山上古老斑驳的铁钟敲响,钟声悠长绵延,分明诉说着延安厚重的历史。1935年10月,这片荆棘遍野的黄土地,敞开宽阔的胸膛,将一支穿着破衣烂衫、饿得皮包骨头却精神饱满的队伍热情拥入怀中。这支战士平均年龄19岁、干部平均年龄24岁,在疾风骤雨中辗转漂泊的队伍,终于找到了扎根的土壤。当时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成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更没有想到,仅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这支队伍从这里走向全中国,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革命圣地延安新市貌     邓志宏/摄

 

十三载峥嵘岁月,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这片红色热土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孕育出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组革命青年抵达延安的老照片令人动容。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目光坚定、神情勇毅。“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在那个理想高扬、激情燃烧的时代,延安如灯塔,成为4万余名知识青年拼死奔赴的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是无数革命青年最强烈的心灵呼唤,也是响彻中国最嘹亮、最自豪的口号。延安这个并不起眼的西北小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擎抗日救国的大旗,让无数爱国志士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就是因为延安窑洞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方向。

延安窑洞的小油灯,见证了伟大思想的诞生。毛泽东同志在昏黄的油灯下洞察时局、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写下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159篇著作,有112篇写作于延安时期。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在延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整顿党的作风》,再到《反对党八股》,我们党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更将它根植于革命的土壤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制胜法宝,领导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延安时期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成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直至今天依然是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不二“法宝”。

站在宝塔山上极目远眺,南川河与延河在此交汇,形成一个醒目的“人”字。“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4年9月,延安枣园广场,毛泽东同志在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随后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住在简朴的窑洞里,睡在硬邦邦的土炕上,吃着粗糙的小米饭,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从毛泽东同志的菜园到周恩来同志的纺车,无一不见证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美国记者斯特朗到延安访问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这让当时的中国看到了希望,让人民群众有了依靠,让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延安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培育了延安作风,锻造了“共产党的官”应有的样子,即永远是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毛泽东同志在《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中提到延安的“十个没有”,第一就是没有贪官污吏。在那段空前困难的岁月里,我们党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1938年8月,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后于1939年正式公布。仅1938年到1939年两年间,边区司法部门就严格判处180多起贪污腐化案件。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最终打败了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奢靡腐败的西安作风,开创了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幸福渠涓涓流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旧窑洞至今流传着“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佳话……西方世界从延安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深得民心、充满活力、前景无限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令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五谷丰登的“好江南”,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水乳交融;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赢得了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的支持,群众自发缴纳抗日救国公粮达100多万石,5万余人加入八路军,18万人参加自卫军,几乎每名妇女都加入了后方保障队伍,革命队伍更加兴旺起来。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依靠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从历史走进现实,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新时代激励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向着光辉未来勇毅前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