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中国革命转折之地。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光辉的遵义会议精神于这里形成。心怀崇敬,记者前往遵义,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探寻遵义会议精神的深刻启示、感受精神传承的伟力。
车辆行驶在遵义机场高速的时候,就见远处随山势修建的公路向上延展、伸向天空。就是这些让记者感觉像“过山车式”的道路,却是遵义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条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基础。“买生活用品不用出村了,都可以送到家”“夏天来我们村的游客简直‘井喷’哦”“通了路村里小伙子找媳妇都有底气了……”群众满怀喜悦的话语,道出修路前后的巨大变化。
巨大的变化,源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批示强调,“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遵从党中央号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遵义市在贵州省总体道路规划下,连续出台市、县、村公路建设方案,打出一套加快交通建设的“组合拳”,切实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建设美好新农村打通堵点。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直受红色精神滋养的遵义,有理由走在前列——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市老城区一座两层小楼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集中解决了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遵义会议是在极其危急的关头召开的,彼时的中央红军,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惨重的失败,险恶的环境,使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严重怀疑和不满。邓小平同志曾说,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有了主心骨和掌舵人,革命航船拨转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航向上。
坚决执行党中央发出的指令,红军不仅于娄山关取得长征首捷,更在中央军委下达三日内夺占泸定桥命令、后又减至两日的情况下,一昼夜奔袭240里,不顾疲惫成功夺取只剩铁索的泸定桥!正是这种极端的服从与维护,让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
如今,这座改变中国命运的青瓦小楼伫立在人们面前,不曾与人半句言语,但在静默中又告诉人们许多:一个成熟的具有核心领导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遵义会议精神在传承赓续中闪耀光芒。在如今的遵义,以使命为感召,以精神为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党中央要求,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发起冲锋。
观一叶勃发而知春,记者把目光聚焦在驻村干部身上。“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巨大变化和成就,根本在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从生动实践中获得和加深感悟,在这些风里来雨里去的驻村干部看来,“两个维护”非但不抽象、而且是非常具体的:“我们的岗位,就处于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
听记者说走过的路像过山车,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高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彭佰万笑了:“你走的已经是好路了,村里修路才恼火得很。”许多自然形成的泥路坡度近40度,这样的“天路”吓退了很多混凝土运输司机。为了不耽误进程,彭佰万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绞尽脑汁,用自制混凝土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止是高台村,村组村寨的修路条件每每不同,驻村干部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做好工作。
通达的道路,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的村民再也不用喝“望天水”了,所谓“望天水”就是雨水,有了前期通村路建设基础,自来水入户、厕所改造、网络通信等项目建设自然也加快了进程。村里发展越来越好,许多外出打工人员也回到家乡从业。“村里留得住人了,兴旺起来是早晚的事。”竹元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佳清说。
座座青山是革命时期贵州成为敌人力量薄弱地区的有利条件,却也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不利因素。如今青山犹在,绝对贫困不见踪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精神传承为动力,用绝对服从和责任担当铺就的公路体系,像毛细血管一样连通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动脉。
返回途中,记者又行进在绵延起伏的公路上,不觉想起遵义会议决议的最后一句话: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必然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