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检验着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只有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推动政策落实、革除作风顽疾、清除腐败沉疴、扫除行业乱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把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纳入政治监督台账,紧盯“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强化政治监督。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工作专班,制定出台工作方案,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及时发现并查处责任不落实、政策不兑现、承诺不履行等8类问题。紧盯市委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从工作作风、政务服务、执法监管、便利化改革4个方面开列26项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同时,组织各旗县区党委、政府和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观摩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为各地区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学习借鉴摹本。此外,班子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包联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所急所盼所忧,督促相关地区和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改进工作,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强化作风监督,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干部作风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把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作为重要抓手,旗帜鲜明地向一切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说“不”。紧紧盯住“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和普遍存在、反映强烈、治而未绝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服务企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深入纠治“庸、懒、散、推、拖、绕、乱、飘”等作风顽疾。对12345接诉即办工作中企业和群众满意率较低的10个地区和部门“一把手”进行集体约谈,推动干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心服务。同时,彻查权钱交易、干扰企业发展等涉企腐败问题,坚决清除污染营商环境的“作风病毒”和损害营商环境的“害群之马”。过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车管所存在一些问题被企业和群众诟病。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从涉及车管所信访举报入手,对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交管支队原支队长及副支队长、两任车管所所长等关键岗位人员立案审查调查,对内外勾结、搞利益输送的17名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斩断了本地车管领域的腐败利益链条。
强化智慧监督,提高精准监督质效。数智赋能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效路径。近年来,聚焦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市纪委监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按照“政策统领、联合行动、督导跟进、资源共享”的思路,多部门共同参与预警督办协同监督,融合行业业务数据和监督预警数据,整合原来分割“沉睡”在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打通数据壁垒、连通“信息孤岛”,形成纪检监察“1+12+N”智慧监督体系,实现异常数据预警、廉政风险防控、发现问题线索一体化监督功能。在房地产领域乱象治理中,紧盯“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问题,通过智慧监督模块整合相关部门数据,设置流程监督节点及预警模型,实现审批服务流程的智慧监督,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领域市场秩序。在煤炭和矿产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中,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发现多名公职人员入股参股矿产企业,并对5名公职人员分别作出处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设并上线运行“清风青城 e码监督”平台,畅通企业、群众反映渠道,增加企业、群众“随手拍”举报和评价功能,以接地气的“移动监督”为营商环境精准把脉问诊,铲除消极腐败病灶,真正让营商环境优起来、干部作风强起来、群众满意度升起来。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将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作为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创新监督方式、优化监督举措,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便民高效的服务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