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始终不负党和人民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度学习 深入贯彻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

学者视点 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延伸阅读 “三不”一体推进的哲学意蕴

学知躬行 持续深化“三不”一体推进 全面提升正风肃纪反腐效能

         自觉站位全局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北京:以“三不”一体推进理念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清廉京韵浸润人心

沈志莉接受审查调查后

把廉洁文化“珍珠”打磨串联成美丽项链

用好家风铺就社会清廉基石

廉洁文化建设助力一体推进“三不”

学习党史

跟着总书记学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伟大长征精神

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走进展览

孕育红色理想 谱写红色序章

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燕阁观察·形势任务谈

解码9500万党员之“钜”

特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第一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

贺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案

夏某违规操办其子婚庆事宜案

王某组织公款吃喝并违规接受宴请案

张某退休后违规接受宴请案

兰台论策

提级监督进行时

以紧盯重点事关键人确定提级监督对象

以“级差”强化基层监督实效

以提级监督撬动基层监督合力

发挥“上对下监督”和“面对面监督”的优势

正风反腐在身边

呼和浩特: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

精准监督为营商环境优化保驾护航

学培撷英

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

学术研究

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明德风苑

吴为山:把大写的中国人立在世界上

张丁:家书中的理想信念

一得之见

让好家风弘扬在新时代

最是初心见伟力

评论

大力弘扬英勇斗争精神 

呼和浩特: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
本刊记者 王丹妮
首页
1

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呼和浩特等14个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这一改善,发生得突然而且猛烈。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呼和浩特市还排名倒数第一;而在今年新一轮全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呼和浩特已提升到正数第二名,而且20项评价指标中有17项处于全区标杆行列。

从末位一路“逆袭”,呼和浩特只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场漂亮的翻身仗背后,是呼和浩特痛定思痛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集中用力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强大决心。

投资环境令人却步——市场经济秩序备受企业诟病

提起呼和浩特市代表性企业,人们往往会想起蒙牛。这个从53平米出租屋中艰难起步的企业,短短几年便领跑中国乳制品行业。其成功的背后,既有自身的奋斗,也离不开当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持。令人不解的是,从呼和浩特走出的蒙牛,近年很少在当地投资新项目。

对此,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喜春对记者解释了原因,“一方面,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布局,不可能仅仅依靠呼和浩特一个地方。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市过去几年的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也让我们对投资没有把握。”

相对吴喜春比较含蓄的表达,其他企业家的意见则更为尖锐——“招商引资时谈好的事情,项目落地后却不兑现承诺,到哪里办事都是阻碍”“说是一企一策,但只停留在包联分工表、电视和新闻上,实际问题很难解决”……

恶劣的营商环境,不止体现在企业家们诉说的作风问题上。从近年呼和浩特市被查处违纪违法干部的通报看,不少人的违纪违法行为中都包含官商勾结情形。特别是一些部门和地区的“一把手”,肆意用权让企业家更觉无奈。

李建平就是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身为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的他,在任7年长期亦官亦商,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涉案金额高达30亿余元,此案被称为“内蒙古反腐败斗争史上第一大案”。审查调查人员介绍,李建平看准的项目一路绿灯,没看准的项目即使有明显收益也不许上马。除此之外,自称是“企业家必争对象”的市经开区党工委原副书记、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白海泉在出让土地、发包政府工程等方面为所欲为,和林格尔县委原书记王威亮长期在企业经营方面为他人谋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主任张海生公然破坏招投标规则……凡此种种,肥了个别不法商人的腰包,却让更多投资者对呼和浩特望而却步。

如果说这些违纪违法干部只是“为害一方”,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主政期间,则将全市营商环境直接带入了谷底。2019年12月,云光中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通报明确指出,云光中“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和市场经济秩序”。媒体报道显示,云光中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看似积极作为,实则只照顾少数老板,很多投资者都被拒之门外,市场竞争毫无公平可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主政官员在大事上胡作非为,一般干部则在具体工作中吃拿卡要。在2018年针对政务服务的明察暗访中,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发现,“有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故意遮挡办事流程,或者干脆不挂,也不主动告诉企业应该提供的要件,导致企业跑一次后还要再来,其实就是奔着吃拿卡要。”对投资者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商业经营已然不易,政务服务人为设障更是雪上加霜。

营商环境恶化的结果是,外地企业不来呼和浩特投资,原有企业也纷纷撤离。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呼和浩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下降,其中作为营商环境重要指标的民间投资,在2018年甚至同比下降35.1%之多。

政府来做“店小二”——让以往招商引资“办不成”的变成现在“办必成”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恳的道歉,说一声对不起,请大家谅解!”说完这句话,呼和浩特市市长贺海东起身鞠躬。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呼和浩特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大会上。针对过去几年大量给企业的承诺都没有兑现的问题,贺海东在会上郑重表示,今后一定不再乱开“空头支票”。

在蒙牛集团副总裁吴喜春看来,市长向企业家鞠躬致歉,释放了当地政府“新官理好旧账”的诚意,也体现了政商关系理念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理念变化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从口头走向实践。

以“办事不求人、项目能落地、政策能兑现”为目标,呼和浩特开始着力打造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当地实行企业开办“一站服务、一次办结、成本政府买单”,推行项目领域“承诺制提前开工”“拿地即开工”等改革,并将登记财产“一窗通办”和不动产登记、产权交易与缴税合并办理。经过不断调整尝试,企业开办事项的窗口办理时间从2019年的3.75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0.5个工作日。2021年4月以来,总投资529亿元、占地面积367万平方米的54个项目通过承诺制改革提前2个月开工,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2.4亿元。

从优化服务入手,呼和浩特着力畅通信访渠道,整合全市58条热线为12345接诉即办服务热线,设立企业投诉服务专席,安排专员受理企业困难诉求。截至7月,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369件,办结率94.31%。此外,各级政务大厅还全部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通过定期通报、媒体曝光等方式倒逼“事必办成”。

今年,中国乳业产业园蒙牛八期大低温板块项目在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开工,在政府的主动服务下,曾经困扰蒙牛多年的老问题,一一顺利得以解决。

早在1999年蒙牛初创之时,和林格尔厂区上方就横着一条为北京供电的高压线,20多年来一直没能实现线路迁改,不仅影响厂房的建设高度,生产设备利用和工厂扩建也受到很大限制。如今,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全力协调下,高压线终于完成迁移,生产厂区的头顶实现了“空间自由”。

除此之外,用电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和林格尔蒙牛厂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乳业生产使用的进口设备很敏感,电压稍微不稳就会停电。一停电,整条生产线的牛奶只能作废,清洗成本同样很高。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当地供电部门在两个月内架好电线,专门为厂区修建一台变压站,保障专电专用,使厂区再无用电的后顾之忧。

采访期间,吴喜春向记者展示了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项目推进的微信群,项目负责人、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市两级主政干部都被拉在群里,可以时时看到企业诉求和项目进度。“以前有些干部说得多做得少,空转现象多,现在诉求发进微信群,责任部门说了就要落实,做了什么企业都看得见。”

一手抓政务服务,一手抓案件查处,企业痛点变成党委政府主动发力的重点。“针对企业反映的情况,我们对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开启‘绿色通道’,加大处置速度和力度,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如期推进。”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某文旅企业举报称,其在敕勒川草原开办的房车营地项目即将竣工,但供电方面却遇到了“卡脖子”问题。市纪委监委及时介入进行调查,当地工业园区电力部门“一把手”贾某某及多名下属吃拿卡要的违纪违法问题露出水面。就在对贾某某采取留置措施后的第二天,房车营地的用电问题便得以解决。目前,企业已经选址开始进行第二个营地的建设和其他项目投资。

结合企业群众的举报,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并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20件,立案1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人,组织处理33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通报曝光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9批19起。

蒙牛集团在呼和浩特市建设的规模化牧场。

固定资产投资两年翻一番——以有力监督涵养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

和蒙牛集团一样,从呼和浩特走出的另一家中国乳制品龙头企业伊利集团,也时隔多年重回家乡投资,而且一出手就是400多亿元的大手笔。2019年底,以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带动,一二三产业系统发展的“产城融合”新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在呼和浩特启动,被列为全市“1号工程”。

“产业想做大做强,困难很多,尤其是证照方面,手续繁杂,比较难办。这一次,市政府安排专班全流程跟进项目,企业需求就是督办单。有时上午请求协助,下午政府就送来了办好的证照。”项目负责人对服务细节的改变记忆犹新,“现在在呼和浩特,政府真心实意地帮忙,企业顺心如意地投资。”

重点项目的推进,需要相关责任部门通力配合,也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上持续发力。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我们成立了明察暗访小组,一月一访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主体单位并督促解决。如有问题线索核查属实,快速查办,顶格处理形成震慑。”今年上半年,聚焦“放管服”改革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共受理作风问题线索53件,经核查立案处理111人。

监督力度加强的同时,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督的准度和效率。“我们首推智慧监督,以相关数据为基础,以业务制度为规则,通过生成预警信息,推动多部门协作督办,实现监督的再监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7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现场观摩会。在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记者看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已经嵌入“城市大脑”智慧监督体系。针对“重大项目监督难”问题,市纪委监委聚焦全市449个重点项目,在智慧监督平台上选定各个项目的责任单位后,系统便自动生成办事流程。根据设定的工作时限,平台从办理超时情况、督办超时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预警,实时跟进各旗县区重大项目完成情况。截至目前,智慧监督平台共搭建模型52类,配置算法276个,共计产生各类预警数据近4万条,督办处理率达90%以上。

精准监督需要多点发力,企业和群众的参与必不可少。智慧监督的另一关键模块是“清风青城e码监督”。该平台将多个诉求举报平台整合为一码,发动企业和群众参与监督。在窗口办事的企业和群众,遇到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时消极应付、冷横硬推、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以使用党风政风“随手拍”功能举报到平台上。

“经过一系列改进提升工作,呼和浩特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是呼和浩特招商项目落地年,随着当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不只是乳产业,电商、文旅、新能源等各个行业的投资,也源源不断涌来。今年1月,呼和浩特举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当场签约的47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金额超千亿元。这还仅仅是开年,后续还有更多批次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落地、集中开工。今年1月至5月,呼和浩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2019年同期翻了将近一番。

青山脚下看青城。提效率、强服务、树诚信、治顽疾……呼和浩特不断在发展需求中改革,在实践探索中调整,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欣欣向荣的势头下,当地营商环境越来越走向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未来,经济发展的红利必将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好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