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15期

社论

为了真理和理想不懈奋斗

新时代 新指南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全面从严治党

深度学习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自我革命强大力量

专家视点 新的赶考路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力量

延伸阅读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特稿

河南纪检监察机关

学习党史

跟着总书记学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井冈山精神探源

以井冈山精神引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苏区精神永不过时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作风纪律故事·党史馆长讲

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南梁革命纪念馆

谭冠三纪念园

“星火燎原 英烈千秋

毛泽民故居

罗炳辉将军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图说纪事

通了河道 安了民心

正风反腐在身边

破解医疗卫生领域顽瘴痼疾

监督护航协同共建清廉医院

一得之见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之中

广角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正风深一度

警惕层层加码扭曲政策初衷

清理层层加码 切实为基层减负

书记说纪

一封建议书推动除积弊

对症施治让“清水衙门”变“清”

跟踪问效防止“一发了之”

实证纪法

国有企业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是否都属于监察对象?

案语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系列报道之五:一朝权在手乱把令来行

一个“80后”的权力变现之路

沉溺在以权谋私的诱惑中

莫让成长“黄金期”变成贪腐“危险期”

明德风苑

沈传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刘光明: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

评论

永远牢记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井冈山精神探源——
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
本刊记者 王畅颖
首页
1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引兵抵达井冈山茨坪,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之光。这道光芒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也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抵达井冈山茨坪,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图为今日井冈山茨坪新貌。

 

满怀激动和敬意,记者踏上了这片红色的热土。7月的井冈山,连绵的竹林绿波,巍巍群山掩映在云雾之中。与熙攘的游客一道,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红色教育课……边看、边听,边感动、边思考,为什么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一路走来,几个数字给出了答案。

四万八千多人——这是井冈山时期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的人数。以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计算,平均每天牺牲的革命烈士达56位。这四万八千多名革命烈士中,留下姓名的不到三分之一,有三万多人成为长眠在井冈山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无畏与牺牲被永远地镌刻在烈士陵园里的一块汉白玉无字碑上。

丰碑上没有字,但背后却是一个个壮烈的故事。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伤病员,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枪口,无一人愿意说出红军主力去向,最终被全部杀害。他们之中只有18位留下了姓名,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

“即使是留下名字的烈士,很多我们也仅仅知道名字,他们家在哪里、还有没有亲人,这些资料都难以查证。解放后,政府为烈士家属颁发了‘光荣烈属’的牌匾,但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为他们悬挂在家门上。”说到这里,讲解员哽咽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为什么这么多革命者在如此艰险的处境下依然坚持战斗、甚至甘愿献出生命?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饶道良说。百年来,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本、正气之魂,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不竭源泉。

不到一千块银元——“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是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记录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场景。在这场战斗中,根据地群众埋伏在各个山头,摇旗呐喊“红军回来了”,很多人在煤油桶里点着土鞭炮,发出噼里啪啦像是机关枪的声音,山下的敌人看到山头上红旗招展、喊杀声一片,以为红军主力真的回到了井冈山,于是连夜撤回了湖南。就这样,在根据地群众的配合下,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后来,井冈山失守,国民党军队在井冈山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仅大井村就被烧了九次,三分之二的人口被杀害。1929年5月,彭德怀率部回到井冈山,给每位幸存的群众发了一块银元,一为清点人数,二为帮助他们恢复生活。最后统计,发出去的银元不到一千块。面对此情此景,彭德怀潸然泪下。

一罐发黑的食盐、一双草鞋、一面“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标语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个个展品,都是井冈山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原因所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一百多里羊肠小道——沿着红军小道拾级而上,不少游客身着红军服、肩挑竹扁担,体验红军挑粮上山的峥嵘岁月。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异常艰苦,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到,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四军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毛泽东、朱德带头挑粮,在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上往返100多里,早上挑粮上山,晚上才能回来,每天往返于山上山下,用一个月时间将30多万斤粮食挑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

如今,在毛泽东、朱德曾挑粮歇脚的一棵荷树下,撒下的树种长出了几棵新的小树,蓬勃茁壮。从“只点一根灯芯办公”到“朱德的扁担”,流传至今的一个个佳话都告诫我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书写出一曲曲战天斗地赞歌的精神力量,无论何时都不能丢。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深情指出,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照亮未来,始终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坚定信念、步履铿锵。

 

以井冈山精神引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谢建军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苏区精神永不过时——执政为民,从瑞金出发 / 陈杨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 唐舒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