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之而来的红色觉醒、红色先驱、红色血脉等,《觉醒年代》这部热剧中都有所体现。日前,北京市纪委监委邀请《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的扮演者,同纪检监察干部同堂对话,畅谈脍炙人口的剧情,探寻共产党人赤诚的初心。全市120个分会场近3000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线参加活动。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展播剧目,这部电视剧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被誉为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取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主创人员张桐、夏德俊、查文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他们的创作故事和感受。
敬仰李大钊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风范
张桐(李大钊饰演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键人物,人格伟大、坚韧,怎样才能让这个人物既符合历史,又真实、生动、鲜活,我始终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始终把我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之前有很多前辈诠释过这个人物角色,我观看了大量作品和表演,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演。李大钊先生本人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具体的表演要看演员个人的理解。我要做的是如何在原有的人们对他的认知的基础上,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最初接到角色邀约的时候,最真实的心态是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对角色的敬畏,我深深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离人物的要求相差太远。拿到任务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翻阅资料,希望通过了解李大钊先生的性格特点、思想体系等,知角色之所知,感角色之感受,尽可能为观众呈现生动的真实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展现,让大家了解李大钊先生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永远值得学习。剧中,李大钊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李大钊先生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每一次演周总理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夏德俊(周恩来饰演者):这是我第五次饰演周恩来。每一次演周总理,都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他太传奇也太完美了。这样一个人物越走近他,越会佩服他,也会明白为何他会有如此的思想与成就。《觉醒年代》作为一部贯穿了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仍处学生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在萌发的青年周恩来形象。与后期周恩来总理给老百姓以儒雅、谦逊、文质彬彬的印象相较,青年时期的他正处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索时期,青春热血、朝气蓬勃。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文采飞扬,却不一定了解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体育成绩也十分斐然,担任过篮球队队长,参加过排球比赛,还得过跳高比赛第三名,是一个在校内校外都精力充沛、思想积极的学生。剧中,虽然表现周恩来的戏份并不多,但仍希望尽力展现周恩来年轻时能文能武的另一面。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共产党宣言》正式问世后,周恩来带领觉悟社成员因组织示威请愿被捕。在监狱里,他不卑不亢,毫不畏惧,带领学生们做体操,坚定地为大家朗诵《共产党宣言》。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周恩来还能带着大家在监狱里苦中作乐,继续锻炼身体,组织大家读书学习。正是这样一个意气勃发的人,才会写出“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这样的语句。这种豪情是从周恩来总理骨子里出来的。通过饰演周恩来人物角色,深深感到现实中面临的困难都不是问题,我们生活中的苦难和低谷跟他们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后来我在拍摄《百炼成钢》时,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是一个塑造总理的演员,更是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
邓中夏以燃烧自己觉醒人民
查文浩(邓中夏饰演者):《觉醒年代》讲述1915年到1921年那段历史时,邓中夏生于1894年,是一个100多年前的“90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燃烧”,一生都像一团赤色的火焰,坚定传播着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宣传新思想,鼓舞人民在觉醒的道路上前进。1917年,23岁的邓中夏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国文门,也就是现在的文学系,遇上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他们正在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着科学与民主,进行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邓中夏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为演好这个人物,翻阅各种人物传记,看纪录片,从邓中夏的老师、同学、各个领域的大家那里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受充满热血的、英勇的、无畏的、以民族国家为己任的能量和信仰。
通过表演邓中夏大量长段的演讲词,设身处地融入那个情境中,感受到那一代革命人的理想,以及散发出的战斗激情、随时随地牺牲的决心、革命乐观主义等。之前,有人问我,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会做些什么事,或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我的回答简单明了,像剧中这些年轻人一样,去觉醒、去抗争、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