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踏上泸定桥,桥上已经铺满了桥板。我们很难想象80多年前,红军战士在泸定桥的铁链子上是如何战胜心理恐惧,打败强大敌人的。
四川省泸定县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泸定县纪委监委供图
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为迅速过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果断决定:红军兵分两路,夹河而上,相互策应,夺取泸定桥。
红四团接到命令时,离期限已不足一个昼夜,而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况且刚经过鏖战,全团非常疲惫,加上山道又窄又滑,当时又下起瓢泼大雨,完成任务可谓千难万险。
“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条!”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鼓舞下,全团士气高涨,决心以钢铁纪律确保圆满完成上级命令。天黑了,如注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战士们只能摸黑前进。时间太紧,根本来不及吃饭,战士们便空着肚子急行军,实在太饿就抓一把生米送进嘴里,渴了就捧把雨水喝一口。途中有人实在走不动了,就拄着拐杖往前走。还有战士困到极点,站着就睡着了。后来,战士们两人一组,用枝条牵着,轮流领路、轮班休息。经过昼夜强行军,红四团终于在29日晨顺利占领泸定桥西桥头。
泸定桥横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两岸是峭壁,用13根铁索从东岸拉到西岸,9根铺桥底,4根作扶手,每根铁索有碗口粗,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红军到达前,守城的川军已将桥上木板拆除,只剩下悬空的铁索。
没有桥板,给夺桥带来极大困难。红四团来不及休息,便到河西街益和酱园等地向群众借铺桥用的门板。为严守群众纪律,红四团要求战士们用老乡家的门板就要留下一块银元,老乡不在家的,既要把银元藏好,又要方便老乡回家后找到。大家就把银元放在锅灶上,用水瓢盖上,这样老乡回家做饭时一舀水就能发现。这一举动大大增加了群众对红军的了解和支持。不少群众自发拆下家里门板,送到西桥头。
29日下午4点,夺桥战斗打响。22名突击队员一手持枪,背插马刀,腰缠10多颗手榴弹,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霎时间,军号怒号,两岸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动地。眼看红军接近桥头,川军点燃了堆在东桥头的桥板。面对熊熊大火,英勇的战士们不畏艰险,一个跟一个冲过火海,占领桥头阵地。后续的战士一边迅速铺桥板,一边向前猛冲,最终夺下了泸定桥。
硝烟散尽,丰碑永存。正是因为拥有铁一般的作风纪律,我们党和人民军队才能克服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作者:四川省泸定县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