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聚焦“关键少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查找短板弱项,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落细明确努力方向,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结合实践,我们认为,推动政治生态研判走深走实,要着力避免以下误区。
协调贯通,形成合力,走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就是纪委的活”的认识误区。“政治生态”这个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有些人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掌握“树木”和“森林”的情况,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就是纪委的活。事实上,政治生态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政治环境和状态的综合体现,要从基本情况、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职能职责履行情况、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情况等维度,进行全面客观描述,仅靠纪检监察机关显然不够。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涉及多部门多领域,无论是工作部署安排,还是资料收集、开展分析、反馈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形成研判合力。工作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协作联动机制,综合运用巡察、执纪审查调查、日常监督检查、满意度调查、专项检查和审计、信访举报以及报告评议等既有成果,统筹发挥党内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监督方式方法,共用信息,共享数据。要用全面、历史、辩证的眼光挖掘态势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把反映典型性、苗头性问题的一个个“点”,串成值得关注问题的“线”,再织成整个政治生态的“面”,进行深刻观察、作出深刻判断、得出深刻结论,为各单位政治生态以及监督对象精准“画像”。
动态更新、持续跟进,避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就是年底的一个活,阶段性干完就完了”的误区。实践中,有的单位认识不到位,觉得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就是撰写报告,不能从长期性、系统性、政治性任务的高度来把握;有的认为这项工作年底突击一下就可以干完,平时可以放一放,这些认识显然也是错误的。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重点内容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深度融合,分析研判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日常、重点工作是否有序推动、责任是否落实、工作是否有成效,要把分析研判工作融入日常,充分运用指导、调研、督查、检查、问题督促整改等日常工作手段和方法,掌握工作动态,加强日常积累,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积累素材、打下基础。政治生态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时时关注,特别是在换届前后,更需要全面更新。
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客观公正,纠正“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要么只见问题、要么只讲成绩”的误区。实践中发现,有的政治生态分析报告通篇都是问题,习惯用刻板眼光评判;有的则相反,对一般性问题分析得多、对疑难问题分析得少,问题泛化分析得多、指名道姓结合个人分析得少,甚至只知评功摆好,把分析研判变成了“背书”。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最重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党内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就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思想总开关的松懈点、制度建设的薄弱点、权力运行的风险点、监督管理的空白点,着重分析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及体制机制弊端,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见因见果见趋势。同时也要坚持两点论,既看问题又看成绩,做到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特别是对一些曾经发生过严重腐败案件的地区,注意看有没有为改善政治生态作出的努力,有没有政治生态向好向善的趋势。(作者: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严肃换届纪律方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图为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第二社区监督组在社区居民小组会议上督促学习宣传换届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