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6期

社论

把高质量发展主题长期坚持下去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述评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度学习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两会专题·奋进“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论国是

赵乐际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杨晓渡同志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

昂首奋进迈向伟大复兴

两会这一刻

以高度政治自觉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以强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坚决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三不”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 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监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实事求是贯通融合纪法情理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水清沙净,总书记牵挂的腾格里沙漠变了样

代表委员故事汇 好传统好作风依然是制胜的关键

          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政协委员谈畅想 展望“十四五” 奋力开新局

学习党史

学史践行 辽宁压实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等

案语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系列报道之二:浮华奢靡生活为何令这些年轻人无法自拔

膨胀的虚荣 泛滥的贪欲

追求“精致”生活的代价

书记说纪

主动说清了,包袱卸下了

实证纪法

如何确定被给予政务重处分的人大或其常委会选任人员职务免除方式

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或行政处罚后如何给予政务处分

名城话廉·南昌

洪都奏廉韵 赣水扬清波

明德风苑

冯巩:让文艺之花为时代绽放

知行话题·形势任务谈

历史辩证地看中澳关系的发展

评论

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南昌:洪都奏廉韵 赣水扬清波
董立新
首页
1

南昌,江西省会,古称豫章、洪都、洪州。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惊人辞藻高度概括它的形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并盛赞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流淌着红色基因的英雄城,人民军队在此诞生。清廉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让南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多彩。

滕王阁   成奔/摄

 

清廉文脉贯豫章

南昌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刘邦令东骑将军灌婴率兵进驻南昌,次年设置豫章郡,南昌为郡治所在地,属豫章郡18县之首,寓意“南方昌盛”。

南昌的廉洁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条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温润着一代代品正德高的仁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他们不断将廉正修身、清廉忠直、廉以用权、克己奉公、俭约自律、廉洁治家、崇廉拒腐等优秀文化“道统”传承光大。

滕王阁是南昌的一个地标,也是南昌先贤廉洁之风的见证。王勃《滕王阁序》中“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让东汉豫章名士徐稚千古流芳。徐稚饱读经书,淡泊明志,廉正修身,推贤尚善,有过不诿,被世人称作“孺子先生”。尽管平日少与官场接触,但他尊豫章太守陈蕃为贤吏。而陈蕃也极推崇徐稚的人品,待他为座上客,专为他设一榻,别人不能享用。据载,在徐稚风范的教化影响下,豫章郡民风淳厚,道不拾遗。

除了滕王阁,人文荟萃的南昌还拥有600余处历史遗址,几乎每一处都承载着一个清廉故事。南昌市古名洪州、洪都,均由洪崖丹井引申而来。洪崖丹井亦是南昌最古老的名胜古迹,它因中国音乐鼻祖伶伦(洪崖先生)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洪崖先生系黄帝时代一位音乐大臣,他生活简朴,精通乐理,定了十二音律。后来到豫章,隐居西山,采药炼丹。

坐落于南昌梅湖之滨、定山桥畔的青云谱道院,是个典型的江西明清风格民居建筑群。该道院相传系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所创。许逊生于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镇),晋太康年间曾任旌阳县令。作为治理鄱阳湖水患的水利专家,他曾提出,既要治水,更要治心;并深入灾区诛巨蟒,率众兴修水利抗御洪灾,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南昌赣江大桥以北不远处,有段大堤名曰“富大有堤”,与一位叫韦丹的历史名人密切相关。韦丹为政以克己奉公著称,唐元和二年迁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总揽江西政务。为改善民生,发展贸易,他致力于整修河道,构筑河堤,并带头“计口受俸,委余于官”,即把自己所得俸禄,只留生活必需,其余上交官府,立起清廉形象;同时裁撤冗官,将节余的费用充公。

南昌市文港镇晏殊村至今保存着晏氏家庙、晏氏古井等众多历史遗迹,见证了晏氏先祖齐国宰相晏婴、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和南宋吏部尚书晏敦复等人的清廉事迹。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名句的晏殊,虽官至宰相,但不尚浮华,俭约自律。据记载,但凡他阅完的书信、公文等,绝不轻易抛弃或烧毁,而是将封皮、空白无字的天头、地角、边条全裁剪下来,谨慎收藏好,以作草稿纸用。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谭惠如/摄

 

八一军旗映初心

南昌中山路380号,一栋雄伟壮观的银灰色五层西式建筑赫然醒目,这便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它建成于1924年,原为江西大旅社,系当时城内首屈一指的豪华旅社。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部抵达这里,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的名义将整个旅社包租下来,作为起义的总指挥部。

当时,在如火如荼的大革命中,国民党反动派突然举起“分共”的屠刀,致使中国革命命悬一线。7月中旬,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起义。8月1日凌晨2点,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坚强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官兵舍生忘死,经4个多小时激战,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由此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符号,“军旗红”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色彩。而起义领导者更是在此留下了廉洁担当的生动事迹。

前委书记周恩来忘我工作,给起义官兵树立了光辉楷模。粟裕曾回忆,“在南昌担任警卫任务期间,见到恩来同志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那间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甚至到天明。”

贺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大革命时期,他就是功勋卓著的北伐名将,军衔中将。起义前夕,并非共产党员的贺龙毅然抛弃荣华富贵,果敢地站在中国共产党和劳苦大众一边。家族有些不理解的长者为此还曾指责他:“皮鞋不穿穿草鞋,硬要跟着红脑壳”。朱德一向严于律己,同士兵一样过着简朴生活,和士兵一样吃大锅饭,一样着灰色粗布军装,一样肩上扛步枪。前委会委员恽代英有坐骑,但他不骑,让给伤病员骑,一直坚持步行。

南昌起义彰显着人民军队救国救民的初心使命。1959年1月,贺龙重访位于南昌子固路165号的指挥部旧址时,曾动情地说,“那是(1927年)7月31日下午4点,我把营长以上级别的军官都找来了,讲了四点:一是国民党已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二是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希望;三是党已经决心领导武装暴动,解放人民;四是我已下决心跟共产党走了,愿意跟党走的可以留下继续革命,不愿意的也可以走。”朴素话语,鲜明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初心使命。

绳金塔全景。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南昌市最高的古典建筑。

 

清贫精神励后人

坐落在南昌北郊梅岭山麓的方志敏烈士纪念园,是方志敏的长眠之地。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创建赣东北苏区。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不幸被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近6个月的时间里,南昌这座城市,见证了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信仰的坚守和凛然气节。

面对游行示众,他镇定自若:“自问是一个清白的革命者,一世没有做一点不道德的事,何所愧而不能见人?”面对尊官厚禄的利诱,他铁骨铮铮:“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窝似的住所……”

敌人要他写“供词”。方志敏以手中纸和笔作为战斗武器,以热血生命写就《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狱中纪实》等遗著,对他清贫担当的人生作了深刻概括,留下了“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名言,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南昌还是方志敏长期学习生活的地方,因此也目睹了一个革命者的担当奉献、清贫操守和精神世界的丰富。1919年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因学费、生活费没着落,父亲为此东拉西借。1924年9月,方志敏在南昌开办明星书店和黎明中学,为筹措经费,他依靠堂弟方远杰把上饶弋阳家中的粮食拿出来变卖,再换成银洋。1927年6月,方志敏、缪敏结婚,“婚礼很简单,只是叫几个同志吃了一顿饭。”几天后,方志敏就化名李祥松,告别新婚妻子,搭乘小火轮溯赣江而上,投入吉安的农民运动。

方志敏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但他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他曾自拟一联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并以“松柏竹梅兰”分别为他几个子女取名,以示清廉节操与高尚志趣。

洪都清风劲,赣水碧波远。千年来,古老洪城孕育的清廉文化传统,在岁月洗礼中磨砺积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南昌做大做强做优大都市圈、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南昌样板”,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奋进能量。(作者:南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贺龙的党员登记表

 

见证革命初心的党员登记表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柜里,有一张已泛黄的党员登记表格外醒目。它是贺龙革命初心的生动见证。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戮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危险境地。当时,尚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断然舍弃国民党给他的高官厚禄,率部参加南昌起义。此时,蒋介石、汪精卫都对其百般拉拢,但贺龙不为所动。

1927728日,周恩来把起义计划告知贺龙并征询其意见,随即又以前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贺龙坚决表示完全听党的命令,服从党的指挥。

起义胜利后,部队随即南征广东。临走前,贺龙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生活用品,如红花边茶具、青花瓷笔洗、绿地五彩牡丹凤鸟蒜头瓶等全捐赠给宏道中学校长刘屏庚:一是为致谢,因为当年贺龙指挥部设在宏道中学;二是为表达自己与锦衣玉食的生活决裂。

当年9月初,在起义军南下到达瑞金时,贺龙入党的心愿实现了,正式登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目前,尽管登记表已经泛黄,但它仍清楚记载着入党时的若干细节。在填写“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时,贺龙写道:什么都没有了。“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贺龙写道: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这看似云淡风轻,却再次印证了他为革命放弃荣贵、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仰!

南昌起义是贺龙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而这张党员登记表则是他革命初心的生动见证,教育激励人们永远“铁心跟党走”。(戴和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