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6期

社论

把高质量发展主题长期坚持下去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述评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度学习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两会专题·奋进“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论国是

赵乐际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杨晓渡同志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

昂首奋进迈向伟大复兴

两会这一刻

以高度政治自觉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以强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坚决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三不”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 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监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实事求是贯通融合纪法情理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水清沙净,总书记牵挂的腾格里沙漠变了样

代表委员故事汇 好传统好作风依然是制胜的关键

          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政协委员谈畅想 展望“十四五” 奋力开新局

学习党史

学史践行 辽宁压实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等

案语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系列报道之二:浮华奢靡生活为何令这些年轻人无法自拔

膨胀的虚荣 泛滥的贪欲

追求“精致”生活的代价

书记说纪

主动说清了,包袱卸下了

实证纪法

如何确定被给予政务重处分的人大或其常委会选任人员职务免除方式

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或行政处罚后如何给予政务处分

名城话廉·南昌

洪都奏廉韵 赣水扬清波

明德风苑

冯巩:让文艺之花为时代绽放

知行话题·形势任务谈

历史辩证地看中澳关系的发展

评论

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展望“十四五” 奋力开新局
首页
1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描绘出一幅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确定了施工图和时间表。立足新发展阶段,展望“十四五”,本刊邀请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4位全国政协委员,从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文化自信等角度谈畅想。

 

新发展格局是强国富民的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教育长   罗宗毅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把握和深谋远虑。在“十四五”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兼顾发展安全两个方面进行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时期,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强国富民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和重心所在。同时,我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这是我们立足国内大循环的一大优势。但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还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风险。“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粮食安全战略、能源资源安全战略、金融安全战略、科技创新战略,通过补短板、强弱项,逐步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夯实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以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国内大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钟茂初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踏上发展新征程,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员,结合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从推进“国内大循环”形成这一角度谈谈思考。

持续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是推进“国内大循环”形成的根本。如何充分挖掘我国14亿人口的市场需求潜力以及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新型城镇化群体、乡村振兴群体的市场需求潜力?这就需要使扩大内需与新增长点形成良性的互相促进关系。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特征消费群体进行大数据分析,创造与之适配的产品和服务等创新手段创造新需求,实现扩大内需;同时通过创新形成与市场需求高度适配的供给,形成持续成长的产业并为全社会提供稳定的就业及稳定增长的收入,进而带来全民购买力的增长。

推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由于全球经贸环境急剧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某些重要节点,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障碍。因此,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着力弥补相关产业的短板,使我国已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制造业,成为“无堵点”“无断点”“少短板”的高水平产业集群;同时,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就在国内形成其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使之在国内大循环的条件下形成规模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为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重要产业并有效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打下坚实基础。

 

 

让创新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控股集团董事长   张义光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展望未来五年,创新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调,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一名国企负责人,深刻感受到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陕西建工是一家拥有70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企业,近年来,正是由于持续解放思想,主动推进战略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营业收入超千亿,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2020年通过并购重组完成整体上市,目前正在朝着世界五百强企业目标挺进。“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并努力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                  

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必须锚定市场,敏锐捕捉市场的新变化和新需求,破解企业发展的堵点和痛点。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动区域市场属地化,为深耕深融外埠市场出一条新路;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为进入核电等新领域打开大门;通过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壮大物流、劳务、物业等新兴板块,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人才是支撑创新的第一资源,驱动归根结底是人才驱动。为此,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新领军人才充分释放创新发展的才能和潜能。创新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新成功固然可喜,对于创新失败者我们同样要心怀敬意,要鼓励创新,就要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让更多人敢为人先、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

 

 

向世界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统筹规划部主任   吕逸涛

 

文化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今年是我第四次参加全国两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此次参会在文化领域我所听到最多的议题之一。从我的工作实践和感受来看,近年来,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下,总台文艺节目研发适时求变,深入挖掘文化宝库,主动拥抱新媒介、新技术,积极吸收年轻人潮流文化和创意文化的经验,系统立体地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衣尚中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节目,以其仪式感、厚重感和创新性受到观众喜爱,成为现象级文化亮点。

作为总台文艺的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会紧跟总台“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总体思路,从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突破点和更多展现新时代平凡百姓与奋进气象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不断提升节目创新能力。

奋进2021,“十四五”开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要向世界讲好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开拓国际视野。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有力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增强国际传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我们将拿出“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发姿态,抓好改版提质,创作文艺精品,创新传播方式,强化优质内容输出,更多更好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人文品质,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和有力精神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