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贯通融合纪法情理 推进教育帮助制度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融入现代化建设大局,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贯通融合纪法情理,释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把握“四种形态”尺度和“三个区分开来”精度。要综合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标本兼治的功效,用好第一、第二种形态抓早抓小,明确“四种形态”适用情形,严格依据纪法、事实两个定量,综合考量违纪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以及被审查调查人态度、表现等因素,宽有宽的道理,严有严的标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规范容错、免责情形和程序,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精准区分开来,该纠错的及时纠错,能容错的果断容错,应当从轻减轻处理的从轻减轻处理,应当从重从严的决不手软,树立惩腐扬廉、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积极稳妥及时为受到诬告诬陷的干部澄清正名,像“大浪淘沙”一样,把搞腐败、不思进取的干部淘汰掉,把有闯劲、有担当的干部用起来。
统筹教育帮助深度和制度建设力度。要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党性教育、纪法教育、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推行“一案三书”制度,教化引导被审查调查对象主动自书忏悔录、政治生态情况、检举揭发材料,发挥办案治本功能。要建立健全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回访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机制,鼓励戴错立功,引导“有错干部”转为“有为干部”,重新焕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针对监督执纪执法中暴露出的短板漏洞,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在“亡羊”之处扎紧扎牢制度篱笆,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李仰哲:突出政治监督 用精准处置保护干事热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造就担当尽责的干部队伍是关键。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贯通融合纪法情理,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更加突出政治监督,以良好政治生态激发内生动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检监察职能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找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切入点、着力点,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通过构建“分级分类、责任到人”的监督网络,突出抓好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带动“绝大多数”知责担责履责。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督促党员干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试点开展“点题整治”,以监督下沉为方向督促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坚持实事求是这个生命线,用科学精准处置保护干事热情。要精准把握政策,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明知故犯和无心之过、肆意违规和改革失误、蓄意谋私和因公差错等区别对待、恰当处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精准审查调查,坚持事实为上、证据为王,打造审查调查标准化流程体系,落实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要求,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真正赢得干部信服、群众认可。要精准定性处理,综合考虑错误性质情节、后果影响、认错悔错态度等因素,不枉不纵,不错不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曲孝丽:兼顾监督力度温度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实现“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应对前进路上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河南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
贯通融合纪法情理,始终保持纪法约束力度。严管是最大的厚爱、监督是最好的保护,必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将“四种形态”落实到执纪执法全过程,不断实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3785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比达65.2%,切实做到惩治极少数、管住大多数,教育挽救了一批干部,在全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彰显组织关怀温度。好干部是严格监督约束出来的,也是真诚关爱激励起来的,既要用监督加压,同时要用信任加力,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担当尽责、争先出彩。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等区分开来,在早发现早提醒、真容错敢纠错、讲政策给出路上狠下功夫,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严惩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主动澄清正名,常态化做好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跟踪回访工作,鼓励从“有错”到“有为”转变。去年,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核查错告诬告问题线索1142件,给予组织处理7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移送公安机关处理49人,为929名党员干部进行了澄清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