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中,推行“抓系统、系统抓”,压实扶贫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对主管的扶贫资金项目开展专项整治。今年1至8月,全区“抓系统、系统抓”累计发现问题3595个,整改2528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391件,立案210件,有力保障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让脱贫群众的笑容更加灿烂——
为了“抱子怀胎”奇观回归
油茶是梧州市主要传统特色经济林,也是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优势产业。每到秋天,梧州市各处山岭的良种油茶树上,绛红色的茶果和洁白如雪的茶花并举枝头,这一奇观被民间形象地喻为“抱子怀胎”。然而近年来,当地一些农民因为误种了假苗木,不仅没有盼来丰收景象,甚至颗粒无收。
假苗木从何而来?林业部门是否对此负有责任?2019年12月,梧州市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关于藤县林业局副局长李某某等人从外地某公司引进油茶假苗木的情况反映后,立即指定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办理有关问题线索,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假苗木案件及其背后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经查,李某某作为县林业局营林工作分管领导,带干部外出考察,仅从材料档案及当地现场查看种苗供应单位的资质便引进种苗,在本县销售期间也没有组织技术人员对油茶苗的品种进行专门鉴别,致使假苗木流入市场,给油茶种植户造成严重损失。
针对这起假苗木案暴露出的问题,梧州市纪委监委统一部署,由派驻纪检监察组指导全市林业系统对2019年以来油茶产业各类扶持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种苗来源和资金来源、数量、用途,项目负责人、实施流程、工作进度、验收时间等全面公开,变有形监督为有效监督,同时积极妥善解决假苗木问题。
秋分这天,正在自家油茶园劳作的藤县金鸡镇脱贫户老陈高兴地对市纪委监委回访干部说:“县林业局帮我们要回了苗木款,而且每株苗木也赔偿了损失。现在,我们都换上了优质油茶苗,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抱子怀胎’的奇观了!”
为了老谭的“饭碗”
“感谢韦书记,村委给我安排了保洁工作,每天有100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看病……”不久前,鹿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韦桂召到导江乡黄坭村回访贫困户,村民老谭喜笑颜开地和他谈着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而就在今年3月,韦桂召到该村走访调研时,老谭还是一脸愁容。
原来,老谭因患病,每隔一天就要去县城做治疗,身体原因加上工作时间不连续,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连零工都打不上了,刚脱贫的老谭既着急又无奈。
“黄坭村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是个别贫困村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相关单位在落实贫困户就业过程中是否存在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韦桂召认识到,必须通过监督推动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县纪委监委立即召集县扶贫办、人社局、财政局等扶贫领域相关职能单位,分析研判疫情影响下贫困户就业难点和堵点,同时向县扶贫办、人社局发出安置贫困群众就业、促进增收脱贫的整改建议,压实扶贫职能单位主体责任。
县扶贫办、人社局迅速出台帮扶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精准收集务工意愿、精准提供岗位信息、精准提供服务保障”原则,采取按月用工、按日用工、按事项用工等方式,增设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乡村公益性岗位和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
在监督的推动下,鹿寨县今年以来共设置保洁环卫、河道清理、村路管护、治安协管等公益性岗位1187个,吸纳110个行政村13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上岗。越来越多的人和老谭一样,端稳了就业“饭碗”。
为了不再看天喝水
今年4月,南丹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八圩瑶族乡立坳村的饮水工程质量低劣,“一下雨,水就变成黄褐色,没法喝”。
通过走访核查,调查组很快掌握了情况。原来该工程几经转包,最后落入了没有承建资质的公司手中,工程建设偷工减料,且没有按要求修建蓄水池,为水源的安全留下隐患。
就在调查即将结束之际,县纪委监委派往其他乡村的工作人员也报告了类似的问题。综合这些情况,县纪委监委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绝非偶然。“建议你单位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排查和整改,全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县纪委监委向县水利局发出监察建议书,并约谈水利局相关负责人,督促该局开展全面专项整改。
收到建议书后,驻县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立即跟进监督,督促水利局严格工程招标单位资质审核,严把工程质量关,针对部分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组织原施工单位、中标单位通过增加镇墩、拦水坝、修补蓄水池、修复水管等方式进行整改。
“现在水管修好了,水池能正常蓄水,我们也终于喝上放心水了……”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懂甲村,村民韦仕权激动地拉着前来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手说道。
资源县河口瑶族乡把茶叶列为当地扶贫支柱产业,帮助群众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