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以“三严三实”作风保障决战决胜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述评 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

学者视点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改革、法治与反腐

学知躬行 切实履行监督保障执行作用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特稿

聚焦职能责任 深化政治巡视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调研报道 监督责任搭桥,促“两个责任”同向发力

         用改革将派驻“探头”越擦越亮

         看“四项监督”如何协同作战

         让监督的阳光照亮基层

采访札记 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燕阁观察

如何理解反对浪费和扩大消费关系

特别关注 ● 河南持续开展廉洁家风建设

清正廉洁 从家出发

涵养党员干部优良家风 助力风清气正社会风尚

特色做法 洛阳开展“向家风馆报到”活动

         开封打造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阵地

         南阳以廉吏文化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学术研究

让思想跟上时代步伐

正风深一度

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折扣的新众生相

帮扶只走形式 落实全靠他人

把说了当成做了 虚报数据搞应付

名城话廉

宁德:山海传廉德 明月沐宁川

滴水穿石 久久为功

监察史话

开栏的话

卜宪群:秦朝御史大夫制度之历史得失

张宏杰:从云贵总督恒文大案看乾隆前期监察制度

七七草杂谈

戒惰以正恒心

实招集萃 

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用好大数据 绘制“政治生态图”

山东寿光市:“云”模式让审查调查更精准高效

湖南岳阳云溪区:为扶贫领域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实证纪法

从3组典型案例看“舌尖上的腐败”行为的定性及处理

以案说规

不实举报终澄清 担当作为有保障等

警示剖析

一人牵出“一窝鼠”

编辑点评 勿让“清水衙门”成监督死角

广角

一组

评论

把工作抓到群众心坎上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改革、法治与反腐
杨典
首页
1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同大家谈心,为大家鼓劲,听取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性和具体内涵。虽然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只有“亲”“清”二字,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是关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不仅是关于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关系,更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其内在包含着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与社会治理如何实现立体联动、综合发力的治理现代化。

从新型政商关系提出至今,各级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在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市场治理格局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一步改善了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如何持续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依然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在今年具有尤为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逆全球化苗头在全球多地持续出现并蔓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发生剧烈变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持续冲击,使得全球经济收缩和市场萎缩态势进一步显现。同时,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围绕相关技术应用的国际竞争与争端,都深刻表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和新的变量。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快打造新型政商关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既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又能进一步规范企业发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海南近期公布的省级重点项目中,百亿级以上重点项目有10个。海南正用更多元化的重点项目不断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改革:新挑战呼唤新突破

国际形势深刻变动、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和技术加速变革等多重风险与挑战,都直接作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造成企业发展阶段性承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困难增多、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面对诸多挑战,党中央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要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抛弃以往短线发展、过分倚重临时性补贴政策的治理思路。不能止步于对个别大型企业、支柱企业、“纳税大户”的单次救助和扶持,而应当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变动的内涵,用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重大契机,更加注重做大内需、打通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堵点和痛点,结合地方社情民情和基层实际补齐短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地方经济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具体来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要紧紧抓住两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做大做强经济基本面。在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综合运用财政、政府产业基金、减税降费、优化公共服务等多种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和支持创新型产业,引导人才、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市场要素流向战略性基础型科研领域、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与智能装备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的行业、社会民生领域,保证经济结构切实得到优化,防止大量引进产能过剩行(企)业、防止招商工作中不切实际地求“大”求“新”、防止“一哄而上”搞建设,杜绝招商引资中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经济面临挑战、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之际,地方政府尤其要加强同当地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沉下去听意见,解决企业生产、流通、上下游协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守住经济和社会风险底线,同时要着眼长远制定契合实际情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聚精会神谋发展,逐步培育新的优势发展领域。

二是高标准打造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无论政府、市场还是企业,都应当透过精准细致的具体经济建设工作,深入到市场经济运行的内核,合力构造现代化市场治理模式和运行规则。就政府治理而言,在保证公平竞争、维持良好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展视野着眼长远,敢于破除市场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在打造市场、打通市场、畅通流通领域、减少中间环节、创新监管思路与监管手段、加强公共服务等现代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努力,更好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就市场治理而言,在前期市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健全市场中各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基础,避免层层审批和隐性壁垒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和阻碍;要特别重视各级各类资本市场的建设,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韧性。就企业自身治理而言,不但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更要培养对危机的敏感性和复原力,通过企业家协会、工商联、基层党组织等渠道加强同政府的联系,及时把握企业战略方向调整、开拓新发展领域、市场要素合作共享的时机,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最新市场动态。

法治:新秩序涵养新生态

商业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史中长期处于从属、依附性地位,生存空间狭小,因此封建专制环境中的商人群体大都通过寻求与官员的结盟以保证对政治环境的适应性,并力争获取更多的稀缺性资源。近代以来,“亦官亦商”一度成为大官僚与大商人在垄断性政治经济权力下生存的身份特征,在数次社会改良、政治变革中,官员政治声望和政治地位的上升无不得到商界的有力支持,而商人也凭借自身经济资源和身份地位的提升直接谋取更多政治经济利益,间接影响政治、政策走向,甚至成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关键人物。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政商关系,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更使得传统政商关系失去立足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民营、外资、个体、集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但政商关系领域也出现了寻租、腐败、利益输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经营权力不明确、经营领域不明晰,这种模糊性让“寻租的官员”和“寻求庇护的商人”得以结成灵活的利益输送联盟;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法治建设相对滞后,市场运作缺乏法治的刚性约束,企业经营很多时候以地方主要领导的意志为转移,不但容易导致寻租、腐败等问题滋长,也使企业经营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利于企业提升长远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但需要治理的变革,还要推进市场领域的法治建设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形成权责明确、依法行政、合法权利受保护的企业经营环境。首先,政府应当营造法治化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内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各级党政部门要在绩效评价、人事考核等方面创造条件,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新发展理念,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其次,企业应当增强爱国情怀、诚信守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杜绝虚假宣传、财务造假、虚构交易、粉饰业绩、推高股价等行为,赴海外上市企业尤其应当重视合法合规经营,避免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国家形象,甚至引发国际争端。第三,政府、企业应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携起手来提高把握国际规则的能力,培养精通国际关系、善于利用国际法律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人才,在推动企业走出去、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利益、塑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方面更多发力。第四,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平衡对外开放与外部风险防范,提前研判国际形势,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起全周期风险管理机制,及时甄别在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市场要素流动中的风险因子,善于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化解商业争端,并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治理和治理秩序变革。此外,还要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劳资关系的处理上形成良性社会对话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失业群体、残障人士基本工作生活困难,自发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善用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和优质产品服务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反腐:新气象引领新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严肃整饬作风,党内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引领政商关系健康向好。当前形势下,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必须进一步大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坚持党建引领,让党的领导更有效地嵌入政府治理体系、企业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等各领域各环节。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和思想建设,努力实现民营企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园区)、商业街区等各类经济和企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加强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企业业务工作的结合,以知心、关心、贴心的工作态度,着力解决好新经济业态、新经济组织和新经济产业聚集区中基层党组织弱化、边缘化问题。

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反腐,下大力气清除党政机关、市场经济领域内的“害群之马”,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加强日常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完善巡视巡察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坚持从严问责、倒逼落实。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要特别注意防止党政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在保市场主体、落实纾困政策过程中“勾肩搭背”“权力寻租”和依靠私人关系判断远近亲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时代背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为人民造福,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严守纪法底线,决不踩红线、踏雷区,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善于驾驭全局、统筹发展、化解矛盾、推动进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干部要有担当作为,不能因为担心政商关系变异而远离企业、疏远企业家,不能不负责、不干事,应当自觉带头服务企业和企业家,恪守行为边界,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各级组织部门应特别重视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经济建设、解决企业发展困难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把中央精神落实到惠企惠民实处,把党员干部个人成长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亲清政商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我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当前特殊历史方位上,在各种风险挑战和机遇面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但有助于稳经济、保民生,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和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还有助于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1